张刚华
-
焦点专题 Focus 业界观点最速报
台北戏剧奖,他们怎么看?
编剧、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助理教授 陈建成:让更多优秀的编剧与剧本作品被认可, 为大家所知 作为一位剧场工作者,期望台北戏剧奖的成立能活络台湾现代戏剧的生态,提高舞台剧作品的讨论度以及观众的参与度。而作为编剧,也注意到戏剧奖当中包含了「最佳编剧奖」,这个奖项的设立,我相信对于目前的剧场编剧生态会具有正向的效果。 以往,与剧场编剧相关的奖项,通常是出现在文学奖当中的舞台剧剧本奖,然而,文学奖会规定作品必须尚未公开演出,因此已经演出的剧本就无法参与评选。此外,以目前文学奖的生态来说,虽不必然,但仍倾向于是作为新锐创作者的作品面世管道,因此在名单上,很少会看见已经有相当创作经验的编剧,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这类型的编剧,有更多资源寻求演出机会,不需要依赖文学奖。但同样地,也因为少了评选奖励管道,这类型的优秀编剧作品,可能就会因此被忽略。除了文学奖之外,与戏剧相关的奖项有知名的台新艺术奖,不过台新艺术奖并未细分奖项,而是以作品整体演出来评选,并不必然会侧重编剧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台北戏剧奖的编剧奖项涵盖的是过去可能较不会进入评选奖励的作品,而透过此新的机制,将有机会让更多优秀的编剧与剧本作品被认可以及为大家所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奖项设计,在作品奖部分,区分了最佳戏剧奖、最佳音乐剧奖以及最佳独立精神奖,而在个人奖项表演的部分,也区分了戏剧与音乐剧的最佳男女演员奖。从这边可以看出,台北戏剧奖在规划之时,就已经考虑到戏剧与音乐剧的差异,以及从普罗通俗作品到独立实验作品之间的光谱。不过,目前最佳编剧的奖项只有一项,并未加以细分,因此可以预见在评选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形式与品味风格的作品同台竞逐的现象。或许,随著未来作品的成熟与数量的增加,以及为了提升奖项的专业性,可以考虑区分戏剧作品与音乐剧作品的编剧奖项。至于编剧作品有「独立精神」与否,并没有区分的标准,较难在奖项设定上区分,也因此最佳编剧奖的得奖者如何选定,也会反映出台北戏剧奖对于何谓「最佳」编剧的认定,这可能会成为台北戏剧奖的定位,但也可能因为每年评审的取向或整体风气的不同,而每年产生差异。 无论如
-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请回答:重演?不重演?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明日和合制作所:如果和合重制、重演?
或许因为和合的展演实践常带有「空间回应」、「限地制作」的核心特质,作品伴随特定场域的特性╱限制发展而成,以致较难直接异地重演。若有机会重制,相应的调整、资源的搭配,也比起能直接巡演于常设剧场空间内的作品复杂许多。机会成本上相对不易实践,因此多数时间转向以相似概念、但不同的内容与方法持续延伸创作。 2019年TIFA的《半仙》之于我们三人都是一次具有前导性的尝试,也交互影响彼此的创作路径。三人近年许多实践围绕在讲述式展演(与其变形)与议题探索、田野经验为基础的创作手法。同时《半仙》试图透过神秘学与宗教信仰回探剧场中见证真实与再现的同构边界,引起一定程度的「争议」。本作也是三人创作中较少出现的黑盒子剧场作品,相当期待未来能有机会能再次重演或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