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翊恺
-
即将上场 Preview Thinkers' Studio思剧团营运总监
高翊恺:你说,人生是可以有多少个第二次机会?
或许很多观众跟我一样,在2020年到2021年期间对线上展演,还抱持著一些好奇与新鲜,随著疫情流感化,剧场在今年也再次纷纷开启。虽然,比起线上展演活动,进到实体空间内观看演出,实际面对表演者与创作者在传递各种讯息时的那股专注且强烈的氛围,对我来说就是「剧场」最为迷人的地方。线上展演或许早已不是一种替代方案,但似乎也成为创作者们思考媒材运用多元的可能性。这一次想要推荐的作品或创作者,过去皆因为各种理由而错过该作品,即使当下感到有些扼腕,但也因为艺FUN线上舞台2.0,能够获得「再次把握」的机会啊! 不贰偶剧《戏头》 第一次认识「不贰偶剧」是在2019年还在策划大稻埕国际艺术节的时候,当时以《道成》呈现出团长郭建甫展现他对传统布袋戏、戏偶配件等各种道具的热爱,同时也诚挚地传出面对他所思考的改良传统剧统剧场的美学风格;如同他的团名「不贰」一般,「专一独特;别无二心」。郭建甫近年也长时间透过自媒体YouTube频道的经营,以每则3分钟内的短影片示范各种戏偶的操演,推广他所热爱的东方传统偶戏艺术。今年8月在华山乌梅剧院首演的《戏头》,也是郭建甫首次与近年也常与不同领域跨界合作的剧场导演陈昶旭共同创作,玩心十足又活力充沛的两位大男孩,针对戏偶们展开了一场地狱戏偶公审的想像之旅,如节目介绍中所提,「《戏头》,有点像戏偶版的玩具总动员。」身为皮克斯《玩具总动员》的胡迪粉,说什么也要「不贰」话的,追起《戏头》。 拉纤人25周年团庆系列莫忘初衷 曾获得德国乐评赞誉「来自东方的声音奇迹」的拉纤人男声合唱团。成立之始,由一群热爱合唱艺术的「成功高中校友合唱团」共同组成。经过了25年,有什么理由,能不与这群保有初心且持续了25年的团队一同庆祝这难得的美好?除了几首拉纤人的经典曲目外,这次的艺FUN线上舞台也有9月底刚结束的《重返理发厅》演出中的部分曲目,如〈追追追〉及〈山顶的黑狗兄〉等。讲到这两首歌,我突然脑中浮现出今年拉纤人与FOCA合作的《达文西的notebook》中几经典服装造型画面,如:胸前的那个刺青
-
焦点专题 Focus 听听制作人怎么说
你确定,我们现在正在看「同一页」吗?
「制作人」,是个谜样的角色,外界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决策权,但只有他们才知道工作内容有多么纷乱庞杂。尤其对流动于各团队中的独立制作人来说,究竟这份工作的实际轮廓为何?有不少人仍如此回答:「持续探索中」。幸亏近年来,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亚洲串连」带给制作人开拓新视野的机会。藉著此次专题,本刊邀请几位独立制作人分享、剖析各自「在亚洲」的独特经验,提出对此工作的未来展望。
-
焦点专题 Focus
共制再思考 X 6位实践者的提案
对台湾表演艺术圈而言,「共制」(co-production)是近年的关键字之一,舞台上不乏不同场馆、国家,以资源整合、国际交流为前提,所进行的艺术探索,并产生各类型的共制节目。 广义来说,共制涉及「金钱」与「艺术」两种模式的合作分类。前者以资金挹注为主,后者涉及不同角色间的艺术理念协商,此两类型间往往有模糊地带,不同团队、制作人、艺术家或机构之间对「共同性」的追求,可说是困难重重,没有一概而论的SOP,但也因此存在各种新的工作思维与模式的可能性。 随著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三大场馆与地方文化场馆陆续到位,各馆、各地方的艺术节相继举办,增进了场馆共制、国际共制等市场需求,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对话与交流,方能推展创作能量。本刊尝试透过6位身处「共制」大群体中的实践者,以其身体力行得来的反思与再提问,尝试描绘「理想共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