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飞簷下的现代──两厅院建筑与声光
淸晨,当曙光在澄黄的琉璃瓦间流动,它仍静静地沉睡,任早起的市民在它阔大的廊间或漫步或歌舞或做早课。黑夜,当星斗在顶上辉耀,它也点亮一身华丽灿烂,散发无限的光彩,以迎送络驿不绝的宾客。位于台北市爱国东路与信义路间的两座典丽建筑──国家戏剧院和音乐厅,五年来已渐渐卸下它在外观上遥不可及的殿堂形象,成为台北市扰攘快速的生活步调中,一个必要的休止符,让人们得以暂时停歇,一飨心灵的盛宴。 流转在时间空间中的厅院 梁枋上彩绘的装銮、朱红大柱与繁复斗拱支撑起的庑殿重檐与歇山重檐顶上澄黄的琉璃,国家戏剧院和音乐厅在外观上采取了传统中国木构造的宫殿建筑形制,以雄伟的气势矗立于台北市中正区占地廿五公顷的基地上,与中正纪念堂成三山并立之势。登人堂奥,则见大型水晶吊灯高悬,大理石为地板、墙面素材,益增整楝建筑尊贵的气氛。这两座建筑,自民国六十七年七月由中正纪念堂筹建小组与和睦建筑师事务所签订委托设计契约书起,至七十六年七月底完成所有建造及安装工作止,历时九年,动用经费近新台币七十四亿元。七十六年十月卅一日正式开幕营运,成为国内最高水准的表演艺术中心。教育部并自七十六年八月起,邀集相关学者专家成立验收小组,展开审慎严谨的设备试运转测试,演出试运转主、客观测试,建筑及其他设备测试,各项验收工作在七十七年十二月完成。五年来,两厅院演出节目近五千场,观众达二百万人次,对于提升国内表演艺术水准,培养表演艺术人才,普及表演艺术欣赏人口方面,有著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家戏剧院地下二层,高七.五公尺,地上六层,高四十六公尺,总楼地板面积约45,760平方公尺,观众席位数为1,522席,可作国剧、歌剧、话剧、芭蕾、现代舞等演出。主要设备包括旋转舞台、升降舞台、乐队升降台、孤形天幕景、防火幕、电脑控制布景吊具、全套舞台灯光控制、音响、通讯安全监视、空调、火警消防排烟等系统。舞台地板系采用奥勒岗(Oregon)松木制成,其特性是当固定舞台布景的钉子拔除后,地板上的钉孔又会自动愈台。舞台分为主舞台,宽廿六.六公尺,自前至后等分为四片,可自动升降;左侧舞台,宽十六.九公尺,深十四.五公尺,高八公尺,置有舞台车(stage wagon)三部,大小与主舞台每片大小相同,当其驶进主舞台后,即可将主舞台下降,达成换景的功能;后舞台宽十八.
文字|饶嘉龄
试刊号 / 1992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