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gor Hohenberg
-
音乐 「重新定义德文艺术歌曲演唱标准」的男中音
葛哈尔 以细腻优雅之声演绎舒曼之歌
艺术歌曲是一种将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合的形式,讲求细腻的情感诠释与对歌词的深度。在作品中,歌者不只是演唱旋律,更是诗意的传递者,亦即透过声音勾勒出内在世界的细微起伏。在众多著名的声乐家中,德国男中音克里斯蒂安.葛哈尔(Christian Gerhaher)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本研读医学并兼修哲学的他,1998年赢得巴黎「艺术」国际歌唱大赛,之后所灌录的作品更是获奖无数,亦赢得如潮佳评。 难以复制的声音魅力 诗乐交融的深度诠释 葛哈尔的声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其难以复制的音色。事实上,他的音域跨越了男中音的标准范围,音色充满光泽,无论是在激情澎湃的段落中,或是在更为沉静、内敛的片段里,葛哈尔都能够精准地把握住音乐的核心。他的声音并非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情感的传递者,能够在每一个乐句中透露出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甚至能将听众带入深刻的情境中。 就因为葛哈尔的演唱风格非常注重歌曲背后的诗意、情感与故事性,让他在演绎舒曼、舒伯特、马勒等作曲家的歌曲时,能够将每一首曲目带入全新的层次。对他来说,艺术歌曲的演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是与听众和作曲家之间的深度交流,而这种交流往往能够跨越语言的界限,直达人心。他的成就远超单纯的演唱,2019年,葛哈尔成为柏林爱乐有史以来首位驻团声乐家,这一殊荣,无疑是对他在声乐界地位的极高认可。 在葛哈尔的音乐生涯中,钢琴家格罗尔德.胡伯(Gerold Huber)是他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两人自年轻时便开始合作,并建立了长达数十年的深厚默契。胡伯对于音乐的敏锐理解和对歌词的细腻诠释,让两人的合作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协调。在演出中,胡伯的钢琴伴奏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烘托著葛哈尔的声音,并在细节处做出精致的调整。他们在音乐会和录音中致力于艺术歌曲诠释的研究,荣获许多重要奖项,如:1998年巴黎国际歌唱大赛殊荣、2003年专辑《舒伯特:冬之旅》赢得德国唱片《回声奖》、2017年专辑《美丽磨坊少女》再度赢得《回声奖》。
-
音乐
男高音尤纳斯.考夫曼 音乐与情感的极致共鸣
男高音风靡世界,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卓越的演唱技术,更因他们能够将音乐与情感完美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相较于其他歌手,他们的音色有阳光般的光芒,无论是明亮穿透力,还是演绎中的戏剧性表现,都让他们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男高音之一,尤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以其高超的声乐技艺和戏剧诠释能力,征服了全球观众的心。他的演唱涵盖德、法、义等多种语言的歌剧与艺术歌曲,展现出广博的音乐内涵与深厚的情感力量。 考夫曼的音乐之旅 1969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的考夫曼,自幼接受钢琴与声乐的训练,并在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完成学业。他师从多位声乐大师,如汉斯.霍特(Hans Hotter)、詹姆斯.金(James King)及约瑟夫.梅特尼希(Josef Metternich)。于1994年完成学业后,考夫曼成为萨尔布吕肯州立剧院(Saarlndisches Staatstheater)的固定成员,开始了他的职业歌剧生涯;作为年轻男高音,他在剧院演唱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涵盖歌剧、轻歌剧和音乐会表演,进一步奠定了优异的表演基础。 随著演唱事业的水涨船高,考夫曼在各个顶尖剧院如伦敦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及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等演出超过70个角色。除了表演数量外,他对角色的塑造深入且细腻,能够将复杂的内心冲突透过声音与肢体完美展现,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灵魂,特别是华格纳的《罗恩格林》、威尔第的《奥赛罗》及浦契尼的《托斯卡》等男主角的诠释,因此《纽约时报》形容他拥有「清晰有力的高音、结合刚毅与温柔的歌声」,并赞赏他的「精致音乐性」,法国重要文化刊物《Telerama》也指出:「他为每一个角色投入如此大的情感,让观众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演出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