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藝術與政治的探戈舞步 特別企畫 藝術與政治的探戈舞步 在十二月寒冬的選舉政治熱中,人民可以看到政治人物搬演的「另類表演藝術」,個個聲嘶力竭、肢體誇張,再加上震天價響的競選歌曲,這,不正像是一齣大戲嗎? 表演藝術與政治,這看似兩不相干的領域,卻也在歷史的軌跡中,留下時隱時顯、時近時遠的複雜關係──這兩者間的人與事,或相依、或對立,就如同拉丁美洲的探戈,舞步中可以說出多少恩怨、多少情仇。 以下就是幾個相關的故事。
特別企畫/尋訪策展人 藝術商場的操盤手?文化宏圖的設計師? 「策展人」這個在視覺藝術界具有悠久歷史的頭銜,近年來也頻頻出現在從事展演活動規畫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身上,甚或成為藝術節、藝文機構主事者的另一個代名詞。在國際藝術節的市場上,策展人尤其動見觀瞻,他們對表演藝術潮流乃至文化趨勢的推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這些策展人的經驗有何値得借鑑之處?國内藝文活動的規畫、經營者,對於理想的「策展」環境又有何期待?本刊特別探訪國内外策展界的多位重要人物,在合縱連橫的全球化藝文生態中,為策展人運籌帷幄的專業角色尋求定位。
特別企畫/文化首都攻防戰 側寫華人國際性都會的文化策略 在政經局勢變化趨烈的今天,尤其是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的日趨發達,使得世界資本家無不絞盡腦汁地在尋找最有利的商業戰場,文化藝術界當然也不例外。於是,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與開放,這個佔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比例的大華人市場圈,逐漸受到世人的矚目,而「華人文化圈」也變成文化藝術界不得不具備的經營視野與觀點。 我們邀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四個都會的戲劇學者、藝術工作者、文化評論人與媒體工作者,分別針對各都會的文化策略或市場現象,提出他們對華人都會文化政策的觀察和看法。 另一方面,我們彙整來自台灣宜蘭、花蓮、桃園、新竹、台南與高雄的文化局或文化政策執行者的意見與建設,並專訪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試圖從小處比較台灣各地文化建設的差異,更期待能尋找出台灣(或應該說台北)在所謂「大華人文化圈」裡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彼此競爭的空間。
特別企畫/帶藝西進,登「陸」不易?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大陸實戰記」 自從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實施經濟改革與開放政策以來,隨著台灣國民黨政府的解嚴、兩岸民間經貿往返的頻繁和網絡資訊全球化的影響,「大華人市場」的雙贏觀念,正吸引著許多台灣人,積極前往大陸投資,企圖創造一個比台灣更宏觀的經濟視野。 然而二〇〇〇年台灣政權成功轉移之後,「立足台灣」的本土化思想,正挑戰著我們對「擁抱大陸」的夢想;如今,兩岸文化交流的内涵,已隨著時代的變遷面臨市場競爭的考量,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在兩岸政經變動的局勢裡,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以「西進」大陸這塊廣闊的腹地? 還是應該以「根留台灣」為目的,經營我們自己的文化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