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TCO國樂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重磅回歸
台灣歌劇再現感動!由《花甲男孩》原著作家楊富閔散文作品改編、臺北市立國樂團跨界打造的原創國樂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將於2025年5月23日至25日及6月7、8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重磅回歸。這部作品由指揮邱誓舷執棒臺北市立國樂團,融合台灣戲曲、國樂、西洋美聲、偶戲與本土歌謠,以貼近庶民生活的細膩觀察,訴說台灣萬能媽媽的生命故事。
-
戲劇(曲)
明華園總團顛覆傳統 打造歌仔戲穿越喜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精心策辦2025臺灣戲曲藝術節大廳旗艦製作《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即將在5月16日至18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隆重上演。本劇由不斷挑戰傳統極限的明華園戲劇總團製作,與傳藝金曲獎最佳導演獎、台新藝術獎雙料得主宋厚寬,以及第34屆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作品獎編劇蔡逸璇聯手激盪無限創意,將觀眾耳熟能詳的民間杜撰「嘉慶君遊台灣」故事,加上一樁史料真實記載的土地詐騙案,透過一張從宮廷流出來的戲單引發一連串逗趣情節,敷演為多層次戲曲劇場的精緻大戲。
-
戲劇(曲)
2025傳藝金曲劇展 得獎劇作再現
作為傳統藝術界至高榮譽,「傳藝金曲獎」每年皆從眾多演出作品中評選出當代賦有新意的優質作品,並反映當年戲曲圈關注焦點。許多劇作得獎鍍金後備受關注,為將優質作品一饗戲迷,並觸及更多觀眾,充分發揮製作效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首度策劃「傳藝金曲劇展」,邀請獲重大表演獎項包含傳藝金曲獎在內的四部傑出作品,自6月27日至8月10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好評登場,再現好戲的非凡時刻。
-
戲劇(曲)
莎拉.布萊曼重返音樂劇舞台 《日落大道》首度登台
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打造的音樂劇鉅作《日落大道》,將於今年夏天首次來台,從8月2日至10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
其他
邀大家開啟「兒童模式」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打造城市藝術遊樂場
由臺北市政府、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第26屆臺北兒童藝術節(下簡稱兒藝節),將於6月28日至8月2日登場。臺北市政府誠摯邀請大小朋友一同「開啟兒童模式」,沉浸於充滿驚奇的藝術冒險之中。今年藝術節規劃了9檔售票節目,涵蓋光影、偶戲、音樂及戲劇等豐富內容;另有多項免費活動將深入台北市12個行政區,同時帶來3場戶外演出。此外,還有適合全家共遊的互動展覽及工作坊,讓藝術體驗零距離。
-
其他
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沉浸劇場光影展 引領觀眾穿越虛實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於1995年成立,今年迎來成團30周年,標誌著台灣當代戲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國光劇團以「台灣京劇新美學」為核心,長年堅持以創新的態度對話傳統,開創出屬於這個時代的京劇語彙。國光劇團於此時推出一系列精采展演活動,並於5月在双融域盛大推出「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沉浸劇場光影展」,以戲曲美學結合高規格沉浸式體驗,帶領觀眾穿梭於虛實交錯的戲曲光影世界。
-
舞蹈
阿喀郎.汗攜手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重構經典 《吉賽兒》首度登上台灣舞台
融合印度卡達克(Kathak)與現代舞語彙的編舞大師阿喀郎.汗(Akram Khan),自2002年首度受時任新舞風藝術總監林懷民之邀來台,便以驚人創作力與舞台魅力震撼觀眾,之後多次帶著其指標性作品造訪台灣,累計演出已逾13部。今年,他將攜手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帶來舞作《吉賽兒》,該作自2016年首演以來巡演全球,廣受國際媒體盛讚。
-
音樂
朱團啟動奧德賽(Odyssey)計畫 推進融合傳統與現代2.0風格形塑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於2026年1月2日迎接成立40周年,在「JPG40倒數1000天計畫」進入倒數240天之際,為推進「朱團2.0」的風格形塑,樂團宣告啟動全新的「奧德賽(Odyssey)計畫2025-2030」。2025年6月,將由黃堃儼、何鴻棋兩位資深團員各自帶領五位樂團團員,分別前往希臘、迦納,進行為期十天的交流活動,期能與已開跑的「旗艦作品世界巡演計畫2024-2030」相輔相成,發揮「加乘效應」。
-
其他
北市府與文策院合作成果首度揭曉 打造文創產業快車道
臺北市政府自113年10月15日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後,持續與文策院合作扶植台北文化創意產業,並於5日共同舉辦合作成果記者會,分享雙方自去年建立合作關係以來,不只推進影視產業,也在文創產業人才培育、資源整合及新創、青創協力上發展出多面向的階段性成果,期待臺北市的文創產業能透過政府的支持,擴大規模,讓產業永續發展,延續「文創元年」的期許。
-
戲劇(曲)
果陀劇場音樂劇《三個傻瓜》 梁志民:融合東亞音韻、印度哲思與華人處世智慧
改編國際級經典電影IP的果陀劇場華文音樂劇《三個傻瓜》,5月2日首演,下午在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舉辦演出記者會,由特別主演聶雲偕同楊奇煜、李霈瑜(大霈)、蔡昌憲、竺定誼、陳大天、張郁婕及音樂劇菁英們歌舞展現。這齣富有想像力與情感張力、笑中帶淚充滿反思、顛覆人生與教育觀的人生喜劇,在導演梁志民的改編下,融合東亞音韻、印度哲思與華人處世智慧的泛亞洲風格,雖看不出時空背景,但卻能跨越國界讓人感同身受。
-
舞蹈
傳奇舞后妮娜.安娜妮婭舒薇莉領軍 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重現《天鵝湖》
今年10月,來自高加索山脈的芭蕾藝術瑰寶──喬治亞國家芭蕾舞團(State Ballet of Georgia)將攜經典《天鵝湖》再訪台灣舞台。由傳奇舞后妮娜.安娜妮婭舒薇莉(Nina Ananiashvili)領軍,與前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藝術總監阿列克謝.法傑耶切夫(Alexei Fadeechev)聯手打造,完美詮釋聖彼得堡學派古典芭蕾傳統的純粹,並同時展現喬治亞獨特美學,重現《天鵝湖》經典故事與專屬於喬治亞的敘事風格。此製作去年至倫敦科洛西姆劇院(Coliseum)演出時更打破票房紀錄,創下3萬5千張票券銷售一空的佳績。繼2011年的來台巡演,舞團睽違15年再造訪來台,期盼給予台灣民眾不同於往的芭蕾經驗。
-
音樂
NSO x 台北愛樂 分別呈獻跨世紀經典
在歐洲經貿辦事處支持下,國家交響樂團(NSO)與台北愛樂兩團各自呈現兩場風格相異的音樂盛會。這也是歐洲經貿辦事處首次與NSO及台北愛樂兩團攜手合作,透過慶祝紀念歐盟成立的5月9日「歐洲日」,展現歐洲與台灣在音樂領域日益深化的文化交流。
-
其他
第一屆臺北戲劇獎入圍名單正式揭曉 見證台灣劇場邁向新里程碑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籌辦,台灣劇場界矚目的「臺北戲劇獎」,今(29)日公布首屆入圍名單。自2024年4月宣告啟動後,針對當年度7月至12月間於臺北市公有場館正式售票、且演出場次達三場以上的作品徵件,即吸引來自55個劇團的73件作品報名,總計647項報名件數,涵蓋57齣戲劇與16齣音樂劇,展現劇場創作的多樣性與活力。 記者會邀請漫才團體「達康.come」主持,評審團總召集人吳靜吉博士致詞表示,「今早曾詢問AI可否找到2024年下半年的台北劇場演出,竟然只列出十條結果,表示台灣很多演出並未收錄至大眾熟悉的網路資料裡。希望藉由臺北戲劇獎的設立,增進台灣當代劇場的討論跟關注。」吳博士並談到,「總召職責為會議主持,當評審團意見分歧時才會加入投票。但本次評審過程並未出現這樣的情形,顯見評審團對於入圍名單具高度共識。」最終選出18齣戲劇、8齣音樂劇,共58項入圍提名。 入圍名單由吳靜吉博士、知名演員樊光耀、連俞涵與音樂劇暨電影作曲家王希文揭曉。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與執行長王詩尹亦親臨這個重要時刻。蔡詩萍表示,設立戲劇獎的初衷源於自己當年《人間條件》跑龍套的經驗,在後台閒談時就有人提到希望台灣有一個劇場相關的獎項。終於在市長的支持下,臺北市有了一個專屬於劇場,並需要評審現場觀賞演出的獎項。除了邀請業界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外,也甄選觀眾加入看戲觀察團,吸引了百餘位對看戲有莫大熱情的觀眾報名。他希望戲劇獎未來可以在觀眾與劇場界朋友的參與及指教下做得更好,成為全國的領頭羊。 戲劇類方面,四把椅子劇團《太陽》共獲6項提名,橫跨最佳戲劇、最佳導演,以及舞台、燈光、聲音、影像等劇場設計獎,為本屆入圍最多的作品。音樂劇類則由僻室 House Peace的《我的初戀是頭鹿》獲4項提名,除入圍最佳音樂劇獎外,還在男、女音樂劇演員獎項中皆有斬獲,成為音樂劇類最大贏家。 「最佳戲劇獎」入圍作品題材與風格迥異,展現形式與主題上的探索。四把椅子劇團《太陽》融合科幻與社會寓言,以史詩場面描繪文明演化與權力;同黨劇團《父親母親》以布袋戲發展交織白色恐怖與身分認同;曾獲文學獎優選劇本獎的閱時《萬象園》,混合性別、政治與自我書寫,鋪陳一場青春的輓歌,這三部作品皆獲多項提名。另兩部作品挑戰劇場敘事,窮劇場《暗夜.腹語.鬼托邦》以
-
其他
2025TIFA 菲利普.肯恩《人間樂園》節目及相關活動因故取消
2025國家兩廳院TIFA 菲利普.肯恩《人間樂園》節目因國際貨櫃運輸延誤,致使演出相關設備未能如期運抵台灣。儘管兩廳院及節目共製單位瑞士洛桑維蒂劇院均在第一時間積極協調並研擬應變方案,最終仍無法克服物流時程之影響,非常遺憾必須取消本節目全部演出與導聆座談等活動。 原定2025年5月2日(五)19:30、5月3日(六)19:30、5月4日(日)14:30於國家戲劇院全部演出場次(含演前導聆及演後座談),以及4月29日(二)19:00創作分享座談與5月3日(六)16:00節目導覽皆全部取消。退票辦法請詳見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844006428350808065
-
音樂
梵志登領長榮交響樂團親證馬勒權威實力 鋼琴新星穆恩同台秀精湛琴藝
長榮交響樂團(ESO)今年將在駐團藝術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帶領下巡迴全台各地演出,積極推廣古典樂之美。6月27日、28日將分別在新竹、基隆兩地舉辦「曠世回聲」音樂會,攜手來自俄羅斯的鋼琴新星阿森尼.穆恩(Arsenii Moon),獻上莫札特C小調第24號鋼琴協奏曲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呈現兩部誕生於不同時空卻同樣在音樂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傑作。
-
戲劇(曲)
國光劇團跨界新作《精衛》 以詩魂召喚歷史人物汪精衛
由國光劇團攜手翃舞製作,以京劇結合現代舞的跨界形式演出《精衛》,於本週六4月26日登場。
-
戲劇(曲)
《人間條件四》舞台再升級 主題曲〈一樣的月光〉深情而憂傷
4月25日晚間即將迎來首演的吳念真塵封之作《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將在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巡迴上演,原班人馬睽違16年重新演繹,原卡司黃韻玲、林美秀、陳希聖三人再度合體,搭配升級的旋轉舞台與忠於原味的配樂,賦予新舊融合意味。這齣描寫姊妹情誼有著手足難以割捨的血緣,在人性的爭奪下,對照現今社會仍是一記當頭棒喝。這齣以「演員先行」的創作概念,故事和情節隨著黃韻玲與林美秀的臉孔和聲音慢慢「長」了出來,呼應主題曲〈一樣的月光〉,在流動的月光下,倒映在身為手足的兩人上卻有不同的倒影,各有滋味。
-
音樂
TSO亞洲巡演啟航 殷巴爾領軍奏響日韓六城之音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預計將於2025年10月展開日本與韓國的亞洲巡迴演出,是繼2019年美國巡演及疫情後首次踏上國際舞台。此次巡演由年近90歲的國際馬勒權威、桂冠指揮伊利亞胡.殷巴爾(Eliahu Inbal)領軍,將走訪福岡、熊本、防府、富川、統營與大邱共6座亞洲城市。
-
其他
文化部攜手八大科技實驗室提供藝術家進駐資源 即日起公開徵件
文化部推動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聚焦藝術、文化與科技跨域創作,媒合相關資源,培育科技藝術人才,研發新型態展演模式,並持續推進「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114年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公開徵求藝術工作者或團體研提實驗創新計畫,促進藝術家(團隊)與科研人員交流,開展新型態展演模式的研發與實踐。
-
音樂
《末日前的冬之旅》 重寫舒伯特的孤獨與希望
混亂時代人們總渴望一個精神定錨。村上春樹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中多次提到舒伯特的《冬之旅》,即使聽不懂德語,那份穿越語言的孤寂與情感仍能深切觸動人心。由詩人鴻鴻與黑眼睛跨劇團於4月19、20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帶來的《末日前的冬之旅》,20日晚場的古典版是鴻鴻對《冬之旅》逾40年的深情致意,19、20日午場的爵士版也是一首給當代世界的情詩,願舒伯特交織著悲傷與甜蜜的音樂,為這混沌世界帶來一絲慰藉與希望之光。
-
音樂
國家交響樂團5月展開日本巡演 多元曲目展現台灣文化力量
繼2023年美日巡演、2024年歐洲巡演後,國家交響樂團(NSO)將於2025年5月31日至6月4日出發,展開為期4場的日本巡演,行經東京三得利廳、東京歌劇城、大阪交響音樂廳與熊本縣立劇場,攜手國際知名音樂家,奏響來自台灣的動人樂章。而出發之前,也將在4月20日為台灣樂迷演出行前音樂會。
-
舞蹈
2025艋舺國際舞蹈節媒合藝術家前往國際演出交流
曉劇場主辦2025艋舺國際舞蹈節(Want to Dance Festival),以「Diversity多元」為題,邀請國內外40個團隊,超過150位專業舞蹈工作者,75場多元演出,同時邀請國內外超過22個場館、藝術節策展人、藝評家、專業人士及觀眾們熱情參與,共創超過7000人次的舞蹈盛宴;更從Opencall Program選出六組具潛力的創作者,獲選明年國際交流主推團隊(Exchange Program),更成功媒合編舞家將前往盧森堡、寮國、以色列、義大利等國演出交流,成為台灣表演藝術向國際發光的舞蹈節暨交易平台。
-
音樂
薪火相傳40載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系列演出盛大慶祝
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團體之一,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下簡稱台北愛樂)自1985年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交響音樂的表演、創新與與推廣。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Henry Mazer)以深厚的音樂涵養啟蒙並帶領樂團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出無數優秀音樂人才,奠定其在國內外音樂界的重要地位。從草創到成熟,台北愛樂始終秉持專業與熱情,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交響之路。今年,樂團正式邁入第40個年頭,不僅是對過往歷程的致敬,也為未來的發展揭開全新篇章。
-
其他
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聯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 邀請民眾加入劇場永續
2025年第四屆「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 STAGES永續劇場聯盟論壇」於4月14日正式登場,本次特別結合STAGES永續劇場聯盟(Sustainable Theatre Alliance for a Green Environmental Shift)論壇,為聯盟首度於亞洲舉辦論壇。除邀請五個國際級重要劇場代表與會交流,國家兩廳院亦分享如何持續更新實踐永續場館營運策略,並邀請2023-2024年駐館藝術家「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探討綠色製作與團隊經營的實務經驗。2023年啟動的溫室氣體盤查邁入第三年,場館內部軟硬體設施持續優化,今年提出「劇場減碳雙計畫」,包含與iPASS一卡通合作,目標減少交通碳排放量的「劇場交通綠色行動」及降低印刷消耗、鼓勵使用電子票券的「OPENTIX綠色星光計畫」,邀請觀眾一起落實永續行動。
-
其他
2025 Taiwan Week登場 助攻藝術台灣隊登上世界舞台
國家兩廳院於4月13日至19日舉辦2025年第二屆「Taiwan Week-兩廳院臺灣週」,集結台灣藝術能量,攜手大台北地區五場館,推出15檔節目(含正式演出及片段呈現)及多項交流活動,並邀請來自全球22國共48位國際貴賓,包含國際策展人、藝術總監、文化機構代表藝術評論與藝術家齊聚台灣,促進台灣表演藝術與國際產業接軌與合作,是近年台灣表演藝術界規模最盛大的國際交流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