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吳念真、吳定謙父子再次聯手編導《當妳轉身之後》 探討死亡
「綠光世界大劇場」系列九月推出新作《當妳轉身之後》,吳念真、吳定謙父子睽違兩年後,再度攜手編導。吳念真透露:「面對生命走到最後這件事,有另一番的詮釋及感受。」
-
戲劇(曲)
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 七檔傳統經典戲劇翻新
今年邁入第八屆的「國際劇場藝術節」,以「劇遊經典之翼」為主題,共推出國內外七檔精采戲劇,藉由大亞洲異文化的交融,將傳統經典翻新,展現戲劇無限可能。
-
音樂
史密斯與葛萊利管風琴與打擊樂 共譜奇幻樂章
英國管風琴明星克萊.卓斯克爾-史密斯與打擊樂手喬瑟夫.葛萊利組成的Organized Rhythm來台演出,讓聽眾感受管風琴與打擊樂合奏的奇幻樂章。
-
戲劇(曲)
我城劇場《我記得……》 揭露世代差異
睽違十二年,劇場編導陳培廣再出發,成立了「我城劇場」,創團作《我記得》邀集黃健瑋、謝盈萱、莊凱勛、朱芷瑩及隆宸翰共五人傾力挑戰跨時空交錯演出。
-
其他
兩廳院藝術夏令營 蘇威嘉邀學生一起來跳舞
二○一六年度兩廳院駐館藝術家、驫舞劇場團長蘇威嘉於八月暑假邀請高中生、大學生們一起來跳舞,透過四堂每次三小時的舞蹈肢體開發,探索自己身體的無限發展性。
-
音樂
擊樂魔法書 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總動員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2演出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八月即將登場,今年以「擊樂魔法書」為主題,邀請親子一同進入結合音樂、戲劇與閱讀的魔力世界,展開跨領域藝術體驗之旅。
-
戲劇(曲)
台灣版魔戒《東谷沙飛傳奇》首度搬上舞台
擁有「台灣版魔戒」稱號的小說《東谷沙飛傳奇》,以台灣布農族稱為聖山的玉山為場景,鞋子兒童實驗劇團首度將其改編搬上舞台,透過故事思考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
戲劇(曲)
阮劇團與流山兒祥攜手打造台語版《馬克白》
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阮劇團將與日本流山兒祥導演合作,並招募來自台灣劇場界近卅名優秀演員,製作出既有日本味道,更有台灣在地精神的全新台語版《馬克白》。
-
其他
Lab實驗啓動計畫 「窺」見藝術創作全歷程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Lab實驗啟動計畫」,以「窺」為主題,帶領觀眾用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體驗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場域,拉近藝術與觀看者之間的距離。
-
音樂
2016新點子樂展 讓音樂花開、靈魂嬉戲
邁入第四屆的新點子樂展,今年由國家交響樂團豎琴首席解瑄策展「嬉※花」系列,邀請斯圖加特當代人聲團、古典玩家、鋼琴家陳必先與科隆愛樂獨奏家展開精采演出。
-
戲劇(曲)
台灣社會病了 《靠?爸!》針砭時勢亂象
藝人宋少卿首次執導長版黑色幽默劇《靠?爸!》,並邀請曾國城、董至成等演員同台飆戲,將近期社會亂象融入劇情中,透過生活時事素材與詼諧幽默的角度,反思社會與人心。
-
藝視窗
國光劇團首任藝術總監貢敏辭世
【台灣】 國光劇團首任藝術總監貢敏辭世 國光劇團首任藝術總監、資深戲劇家貢敏於6月14日辭世,享壽85歲。貢敏原名貢宗耀,筆名金聖不嘆,創作含括話劇、電視、電影、戲曲編劇、導演、評論等,亦是台灣新編京劇重要推手。 生於南京的貢敏,由於父親喜愛京劇,從小就對戲劇深感興趣,1948年加入國民軍話劇隊,演出話劇、平劇,1950年隨著軍隊的話劇隊來台,進入政戰學校第二期影劇系,結識聶光炎、瘂弦、張永祥、劉維斌、宋項如等好友。畢業後從事舞台劇編劇和導演,漸漸拓展到戲劇評論、戲劇研究領域。後進入中製廠,參與電影幕後工作,並從事編導,拍過多部新聞片、紀錄片、軍教片、劇情長片。 1995年國立國光劇團成團,貢敏應邀出任藝術總監,推動創作演出台灣題材的新編京劇,即後來合稱《京劇臺灣三部曲》的《媽祖》、《鄭成功與臺灣》、《廖添丁》。(莊珮瑤) 朱宗慶獲擊樂世界最高榮譽 入選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名人堂 6月27日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PAS)於官網正式公告,宣布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獲選進入協會名人堂(Hall of Fame)。 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創立已有55年歷史,旨在提升打擊樂藝術於世界的發展,目前有超過六千名會員,在全美國設有50個分會,美國以外地區也有28個分會,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打擊樂組織。協會的名人堂創立於1972年,目的在表揚教育、研究、行政等有重大貢獻的打擊樂專業人士,已是公認打擊樂界中最高榮譽。此次獲獎,是繼日本馬林巴木琴演奏家安倍圭子(Keiko Abe)於1993年獲獎以來,第2位入選的亞洲打擊樂家,也是第一位華人打擊樂家入選者。本次獲得此項榮譽,象徵世界打擊樂壇對於朱宗慶卅多年來致力推廣擊樂藝術的奉獻與成就,做出了最高的肯定。(李秋玫) 「補助國內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大陸巡演計畫」7月15日起受理申請 文化部「文化部補助國內表演藝術經典作品大陸巡演作業要點」自實施以來已有超過30個
-
戲劇(曲)
睽違廿三年 國光劇團重新搬演《西施歸越》《春草闖堂》
等了廿三年,國光劇團將重現轟動一時的《西施歸越》和《春草闖堂》,由京劇新星林庭瑜、凌嘉臨、黃詩雅主演,帶觀眾重溫經典劇目,也展現出令戲迷大嘆「後繼有人」的優秀實力。
-
戲劇(曲)
果陀劇場《一個兄弟》 盡訴台灣社會現實況味
果陀劇場推出喜劇新作《一個兄弟》,以「脫口秀與演繹」的形式,將關注台灣這片土地看似嚴肅的主題,藉由詼諧逗趣的情節及節奏快速的對白,讓觀眾更容易達到共鳴。
-
音樂
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糖果屋》七月登場
國家兩廳院今年慶祝歌劇工作坊邁入第十年,特別與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及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共同主辦,跨越兩個城市演出六場洪伯定克《糖果屋》,將優質節目送到全台每個角落。
-
舞蹈
林文中舞團《流變》 聚焦身體思辨
被視為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得獎作品《長河》續篇的林文中舞團新作《流變》,同樣關於水,但將以更貼近身體本質的舞蹈面對觀眾,用關節的扭曲與鬆脫呈現水的閃動、流變。
-
舞蹈
《孤單在一起》裸裎共舞 重新找回起點
台灣編舞家李貞葳與歐洲獨立藝術家法庫亞‧佐坦共同創作《孤單在一起》,兩人在舞作中回歸身體的原始樣貌,一對一裸裎相見,企圖在衝突中找到和諧,在和諧中觸發衝突。
-
藝視窗
馬水龍六首室內樂作品出版
【台灣】 馬水龍六首室內樂作品出版 由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春秋樂集」於1991年由作曲家馬水龍教授創立,提供作曲家發表的平台,致力推廣台灣當代音樂。2016年「春秋樂集 SQ +春」音樂會在五月底舉行,發表國人作曲家謝宗仁、劉韋志及陳宜貞的作品。在演出之前,基金會安排了一個儀式,感謝畫家汪壽寧女士將珍藏的張萬傳作品數件,全數捐贈給鳳甲美術館。汪女士是馬水龍教授年輕時習畫的老師,因此贈畫之舉頗具意義。此外,歲月匆匆,馬水龍教授已經辭世滿一年,在這期間基金會並無停頓,整理馬教授六首室內樂作品,於五月出版,分別為《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白鷺鷥的願望》、《水墨畫之冥想》、《祝福》與《懷念》。這次出版的樂譜通路將比照過去的出版品,將在國內各大網站通路、實體書店及美國最大的樂譜網站sheet music plus販售。(李秋玫) 「2016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展開徵件 「2016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將邁入第17屆,將自6月16日起至7月15日止展開徵件,只要是對舞蹈創作有著想法與創意者,不限年齡、國籍、舞蹈類型,都歡迎報名參加。 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表示:「舞蹈,即是透過肢體將情感及文化傳遞,舞躍大地舉辦至今,培育出近千名優秀舞蹈人才、百位優秀編舞者,歷屆得獎者並於國際賽事大放異彩,並持續散發能量,鼓勵各種舞蹈類型的創作者能精益求精,增強台灣文化軟實力,閃耀於國際。」曾獲得多次年度大獎的編舞家張堅貴亦表示,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已成為他每年創作的動力,期待今年有更多作品參與比賽。 參賽作品不限舞蹈種類,惟須以藝術舞蹈創作為目的,且須為未曾得過全國性公開比賽首獎或第1名之作品。舞者人數3至20人,舞蹈長度以10分鐘以內。初賽以參賽作品影片評選,選出30首舞作進入決賽。決賽將以現場演出方式評選出金牌獎1名20萬、銀牌獎1名16萬、銅牌獎1 名12萬、優選5名各10萬,今年並新增列獎項為佳作7名各2萬、國際交流獎1名。 參賽者可至專屬網站www.cdc.org.tw採網路報名或下載紙本填寫報名,列印並掛號
-
舞蹈
林素蓮《福吉三街》 素人舞者訴說生命故事
台灣新銳編舞家林素蓮從庶民生活中取材,特別挑選八名從十歲到五十七歲、來自各行各業的素人舞者,以他們的生命故事,創作出具有「溫度」與「人味」的舞蹈作品《福吉三街》。
-
戲劇(曲)
明華園總團《四兩皇后》 戲班人做戲班戲
明華園戲劇總團再度推出以戲班為背景的年度大戲《四兩皇后》,由資深台柱演員孫翠鳳、鄭雅升、陳勝在率領青年軍李郁真、晨翎、陳子豪、柯進龍及明華園戲劇家族全體演員聯合獻演。
-
戲劇(曲)
創作社《Holy Crab!異鄉記》 虛擬情境交錯融合與拼裝
創作社新作《Holy Crab!異鄉記》,由中國旅美編劇朱宜和台灣導演楊景翔攜手,將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新聞事件搬上舞台,以黑色喜劇和歌舞劇形式演出移民社會荒謬的異文化生存衝突。
-
音樂
2016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回歸爵式原力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以「BE JAZZ BE YOU」為主軸核心,集結台、美、日等多位爵士好手,帶給觀眾最純粹的爵士精神,讓彼此沉浸在爵式細膩且激昂的氛圍中共度夏夜。
-
戲劇(曲)
紀蔚然、梁志民首度合作 打造喜劇《一個兄弟》
台灣社會各種亂象在劇作家紀蔚然的眼裡是什麼樣子?果陀劇場根據他的「亂場仔」專欄為藍本,改編成舞台劇《一個兄弟》,並集合導演梁志民與演員郭子乾等人共同打造喜劇。
-
舞蹈
世紀當代舞團《慾土》 解放時代慾流
世紀當代舞團與新加坡十指幫劇團藝術總監張子健和新生代編舞家陳維寧攜手合作,跨國打造全新製作《慾土》,觀眾將在一個文本的兩種詮釋中重新思考糾葛於歷史的性別議題。
-
戲劇(曲)
動見体《拼裝家族》 重組「家」的定義
編劇詹傑透過田野調查,將搭計程車、產業道路檳榔攤、偏鄉監獄乃至日常中偶遇的陌生人與他分享的點點滴滴,書寫成屬於台灣當代社會的家庭變革新作《拼裝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