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
NSO駐團指揮張尹芳X鋼琴家胡瀞云 「琴戀.彼得洛希卡」精采交鋒
國家交響樂團「琴戀.彼得洛希卡」音樂會,NSO駐團指揮張尹芳將攜手旅美鋼琴家胡瀞云帶來蕭邦燦爛浪漫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同場也將首演由客家委員會委託創作作品:陳可嘉《客家故事》及斯特拉溫斯基從俄國農村取材的芭蕾舞劇配樂《彼得洛希卡》。
-
音樂
為貝多芬慶生 在聖誕節聽歌劇
在溫馨的歲末,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鋼琴大師白建宇為期八天的全套「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獨奏會及浦契尼經典歌劇《波希米亞人》,「2020遇見巨人」兩檔壓軸製作,與樂迷歡度聖誕並且為樂聖致敬。
-
舞蹈
台灣舞蹈屢受世界矚目 丞舞製作團隊獲頒專業評審特別獎
編舞家蔡博丞今年六月甫獲法國表演藝術專業評論協會頒發年度最佳新興編舞家,所率領的丞舞製作團隊B.DANCE近日也以匯集四支經典舞作榮獲義大利NO hma劇院第十一屆Teatro Nudo國際獎項Premio speciale della giuria degli esperti專業評審團特別獎。
-
其他
持續相遇 讓我們更加在此 2020臺南藝術節「地方相遇」 邀藝術工作者與社區一同創作
「2020臺南藝術節」帶領觀眾進入台南的不同場域,探索更寬廣的城市地圖,同時也是對台南歷時已久的在/現地創作與藝術生態,製造不同刺激。
-
舞蹈
翃舞製作《再 見》 所有微小的生命體驗
翃舞製作全新作品《再 見》,刻畫編舞者賴翃中的生命經驗,透過舞作轉化感受、建構畫面,帶領觀眾重現生命歷程中每個渾沌而生、倏忽而逝的不可預期場景。
-
其他
「霜降到清明」 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十一月廿一日展開
為呼應「國際兒童人權日」及「世界人權日」宗旨與理念,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於十一月廿一日至十二月六日舉辦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卅五周年 《泥巴》再現「家」的共鳴
朱宗慶打擊樂團選擇《泥巴》作為卅五周年代表作品,與一路走來的不變信念及不懈奮鬥相互呼應,邀請觀眾走進劇場,一同為我們的家園注入溫暖與希望。
-
戲劇(曲)
唐美雲歌仔戲團《光華之君》 迷離生命的深情對話
唐美雲歌仔戲團改編《源氏物語》推出《光華之君》,由唐美雲詮釋光華君外,更邀請王金櫻、小咪等資深演員及黃宇琳助陣,展開一場迷離夢幻的生命對話。
-
音樂
幕聲合唱團「木林之森」 三位台灣作曲家譜寫森林樂章
即將邁入第十五年的幕聲合唱團,近期推出以關懷土地環境為題的台灣作曲家系列「木林之森」音樂會,於十一月二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十一月廿九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
-
藝視窗
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辭世
【台灣】 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辭世 曾榮獲東尼獎終身成就獎、美國總統傑出貢獻獎、美國國家藝術及人文獎的華裔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於10月24日因病辭世,享壽90歲。李名覺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為雲門的《紅樓夢》、《九歌》、《家族合唱》與《焚松》設計舞台,也曾在台灣舉辦「1997李名覺舞台設計回顧展」。 李名覺於1930年生於上海,後移居至美國入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電影藝術,但最終他選擇了舞台設計這個專業。他曾師事美國一流的舞台設計大師喬.梅爾金納。1970年他的舞台設計作品Billy第一次被百老匯聲譽最高的東尼獎提名;1983年,他以Patrick Meyer編劇的K2的舞台設計獲得東尼獎。其舞台設計作品包括相當多百老匯、芭蕾和古典及現代劇場製作。他也任教於耶魯大學舞台設計系,教學以嚴謹出名,作育英才無數。 指揮大師準.馬寇爾將接任NSO新任藝術顧問 NSO國家交響樂團在歷經為期兩年的音樂總監遴選後,由35名人選中邀請到國際重量級指揮準.馬寇爾(Jun Mrkl)擔任NSO新任藝術顧問。遴選過程中經NSO推薦、遴選委員會全體一致共識,並提經董事會通過後,最終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親自代表邀請準.馬寇爾擔任,任期自2021年8月到2024年7月,為期三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馬寇爾先生從接受NSO推薦成為候選人時,便一直是遴選委會全體一致最高度共識的音樂總監人選,由於他的國際邀約排程已定等等因素,最後遴委會向董事會提出先聘其任NSO藝術顧問,以此接續呂紹嘉顧問任期結束後之職務。」 1979年學生時期就曾來過台灣的馬寇爾,生於慕尼黑,父親為德裔小提琴家、母親為日裔鋼琴家。曾師事傑利畢達克與邁爾,並在譚格塢師事伯恩斯坦與小澤征爾。多年來,馬寇爾是日耳曼體系交響及歌劇傳統等經典曲目的重量級詮釋者。曾被英國古典樂權威電台ClassicFM讚譽為「指
-
戲劇(曲)
民權歌劇團歡慶創團五十周年 「竹韻新音.經典傳承」再現歌仔好韻
民權歌劇團歡慶創團五十周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特別與該團共同主辦「竹韻新音.經典傳承」演出,透過「音樂.劇」的特殊展演方式,記錄林竹岸藝師的歌仔戲文場精髓,並回顧歌仔戲經典劇目精華選段。
-
舞蹈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再登首演舞台
成立廿五周年的無垢舞蹈劇場,將於本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經典舞作《花神祭》,兩廳院更首度與無垢舞蹈劇場合作,推出「口述影像」服務,將經典之作推薦給更多觀眾。
-
其他
國家兩廳院數位大變身 官網、會員制度全面升級
今年,兩廳院成立即將屆滿卅三年,在生日前夕,兩廳院對外宣告邁入數位時代,透過多項已完成及進行中的數位改造計畫,大幅提升營運效率與精準度,不僅要積極回應當下社會需求,同時迎向未來世界,希望透過計畫逐步落實,擴展表演藝術對於社會實質影響力。
-
其他
模擬樂團面試 從海選中脫穎而出的預備拍
隔著布幕考試,評審看不見你是男是女,亦不知你是名不見經傳,還是小有名氣。你只能靠音樂跟想像力,讓琴音跨過布簾,打動評審的心。
-
音樂
NSO新任藝術顧問揭曉 準.馬寇爾掌舵引領邁向新樂季
國家交響樂團在歷經為期兩年的音樂總監遴選後,由卅五名人選中邀請到國際重量級指揮準.馬寇爾擔任NSO新任藝術顧問,任期自二〇二一年八月到二〇二四年七月,為期三年。
-
戲劇(曲)
2020戲曲夢工場 六檔新作仙拚仙
跨界與實驗至今已成戲曲界新顯學,邁入第三屆的「戲曲夢工場」將推出六檔實驗創新戲曲小劇場,以布袋戲、京劇、歌仔戲與光影物件,將戲曲元素折射出萬千風情。
-
戲劇(曲)
王嘉明《物種大樂團》 深入探討演員家族史
導演王嘉明新作《物種大樂團》將探索十二位演員的家族史。在他們的家族中,觀眾可以看到台灣的時代痕跡、種族、文化、政治等,故事各自獨立卻又有關係,也可以找到與他們的連結。
-
戲劇(曲)
牯嶺街小劇場試營運 《寺山修司來訪╱狂人教育》登場
導演黎煥雄對日本劇作家寺山修司的作品一向深有感悟,本週,他帶領東海大學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程的師生,一起追索寺山修司慧黠舒放的手筆,在疫情恢恢網網的威脅下,完成劇情詭奇、充滿啟示的作品《狂人教育》。
-
其他
全面記錄時代下的表演藝術
我們可以記錄表演的聲音和影像,但不能記錄環境中的氣氛,和當天的社會氛圍。表演藝術的特色是它的不穩定,每次表演都不盡相同,這也是它的迷人之處。把一晚劇場中發生的表演變成一段錄像,無可避免就是把一件事件,變成一件物件。
-
戲劇(曲)
國光劇團《閻羅夢─天地一秀才》 東方哲思詮釋生死輪迴
國光劇團《閻羅夢─天地一秀才》以東方特有的哲思邏輯、莫比烏斯環般的精密敘事結構探討類似命題,十八年前首演便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節目,如今將四度登台國家戲劇院,同時安排高雄衛武營演出場次,將帶給觀眾全新感動。
-
戲劇(曲)
《猛男地獄》開演 羅北安、黃健瑋、眼球先生首度跨界合作奇幻劇場
有感於每個人今年度過很不一樣的一年,眼球愛地球劇團籌畫多時、即將於本週推出夢境又似時尚秀的戲劇表演《猛男地獄》,期望在充滿壓力的生活中,鼓勵與療癒觀眾「做自己」和「擁有改變現狀」的勇氣與超能力。
-
其他
用聽覺揭開食安議題 《蝕物鏈》無人演出空總實驗登場
《蝕物鏈》由兩廳院委託創作,導演陳彥斌Fangas Nayaw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臺灣聲響實驗室技術合作,運用Ambisonics聲響科技和裝置,建構無人演出的聲音劇場。
-
戲劇(曲)
秀琴歌劇團《寒水潭春夢》 呈現台灣之美
秀琴歌劇團《寒水潭春夢》以發生在嘉義縣梅山鄉的真人真事為素材,並從民俗文化視角出發,融合婚俗禮儀、建醮古禮、過火科儀、送冤魂等儀式,讓觀眾看見不一樣的台灣之美。
-
戲劇(曲)
娩娩工作室《play games》 探究性別平等與重視自我意識
娩娩工作室獲樹林藝文中心「幕起系列」邀請,本週重新搬演創團經典劇作《play games》。本劇集結團長賴玟君、藝術總監林唐聿兩人,自二〇〇九年迄今已巡演海內外多場,今年是第六度演出。
-
其他
C-LAB年度展覽「Re: Play操/演現場」 十月十七日開展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繼二〇一八年「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二〇一九年「城市震盪」後,今年在疫情嚴峻的時空背景下,推出年度展覽「Re: Play 操/演現場」,將焦點放在跨越藝術疆界、突破觀展限制的現場藝術(Live Art)類型,企圖藉由翻轉白盒子與黑盒子的既有框架,展現新型態的展演活動,描繪當代藝術的新面貌。 「Re: Play 操/演現場」由C-LAB策展人莊偉慈擔綱,並與兩位客座策展人王柏偉、林人中組成策展團隊。展覽邀請十六位藝術家,以結合現場演出的形式,探索檔案、敘事、空間、物件、性別與身體等。「Re: Play 操/演現場」一展分為「展演現場」、「檔案現場」及 「推衍現場」等三個子題,分由莊偉慈、王柏偉、林人中策畫。三個子題一同探討展演本身的動能,如何為觀眾帶來新的觀點。C-LAB執行長賴香伶表示,展覽試圖在現場藝術的概念下,探究現場表演如何拓展視覺藝術的可能性,改寫、擴充視覺藝術的定義,並探討表演性和現場性如何和社會銜接、與民眾互動,正扣合了C-LAB進行跨域創作實驗、與社會對接的成立宗旨與精神。 探討劇場、藝術史與國家敘事的文本 本次展覽的三個子題,均著重於透過「操演」或稱「演出」的動能,探索關於歷史、身體與空間感知的可能性。在歷史的面向上,「檔案現場」策展人王柏偉在在地實驗資料庫的基礎上,挖掘關於陳明才、鄭志忠、田啟元、侯俊明、姚瑞中等人過往的創作與檔案紀錄。藝術家陳武康將進行四場講座展演,思考劇場性事件如何形塑當代人理解展演的框架。這四場演出包括《壞掉的人生》、《公開的親密性》、《劇場與社會運動》及《素人》。而藝術家高俊宏則重製他在二〇〇〇年前後創作的行為藝術,推出「回製(原『山喬菌宏如何重複我的藝術』計畫,2002)」藝術計畫,以此探索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身體狀態與所面對的藝術環境。 策展人林人中除策畫「推衍現場」外,本次也以工作坊的形式邀請表演者一同呈現新作《如果具体派宣言是一首舞譜》。林人中從日本具体派核心成員的創作文本為發想,以擴延性編舞的概念呈現。除此之外,藝術家張紋瑄也將帶來兩場演說表演,她的作品《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以模仿成功學講師的授課方式,探討亞洲四小龍在二戰之後如何建構國家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