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洲
-
優人神鼓經典《墨具五色》2.0 尋找你的蝴蝶夢
優人神鼓35周年經典《墨具五色》2.0將公開邀請觀眾說說自己的「蝴蝶夢」,虛實之間,哪個我是我?我,在哪裡?如果能與老莊及優人有所共鳴,則有機會於〈莊周夢蝶〉篇章中上舞台與大家分享。而首演場特別邀請作家暨主持人謝哲青拋磚引玉做分享。
-
2023承功─新秀舞臺 以汗水書寫青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23承功─新秀舞臺」,將從10月19日起至11月5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演出。本劇展今年邀集12團優秀劇團、14位新秀,橫跨歌仔、客家、京劇、豫劇等劇種,各自拿出看家本領併場拚戲。
-
舞蹈空間《往月的方向去》 以「美好」撫慰人心
舞蹈空間《往月的方向去》本週首演,高質量內容將「舞蹈性」這三個字推到另一個高峰。
-
《人間條件八─凡人歌》 三代同堂親揭當今家庭人性大考驗
綠光旗艦大戲《人間條件八─凡人歌》從一家之主的視角剖析當代家庭問題,靈感源自編導吳念真LINE對話群組,以喜劇節奏,道破當今三代家庭的苦澀與煩惱。
-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團長徐進豐退休 最終場推出《Mr. Formosa》本週演出
《Mr. Formosa》為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創團人暨團長徐進豐告別創作生涯的最終場全劇作品,今年一大亮點是挑戰以素人舞者為主要演出人員,專門為兒童打造一齣寓教於樂的兒童舞蹈戲劇製作。
-
歷史經典《伊底帕斯》 變身音樂劇征服舞台
2018年,韓國拼死奔跑劇團(Jukdal)《王世子失蹤事件》令台灣觀眾耳目一新;2023年,他們攜手導演徐在亨、編劇韓雅凜、台灣作曲家張芯慈,共同打造淒美作品《伊底帕斯》,將希臘悲劇中的Chorus(歌隊)應用於音樂劇中的Emsemble(歌隊),讓他們成為伊底帕斯顛沛命運中的見證者,共感其悲傷與苦痛、挫折與希望,帶領觀眾在伊底帕斯的命運中同行。
-
一場死生陰陽間的觀察 國光劇團「魔幻雙齣」實驗京劇更多可能
國光劇團年度新製作2023臺北藝術節「魔幻雙齣」,以「死生一夢」及「陰陽雙照」兩個主題,涵括《試妻劈棺》、《傀儡幻戲》、《伐子都》、《活捉》四齣劇目,結合前台「魔幻隧道─AI沉浸式體驗」,將激盪出科技與傳統的藝術火花。
-
北市國新樂季 繽紛呈現極致台北之聲
臺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稱「北市國」) 2023/24樂季自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止,為期十個月。北市國代理團長劉得堅表示,即將登場的新樂季將延續去年推出「精彩TCO」、「溫馨飛魔力」與「傳藝舞繽紛」三大系列演出活動,共計48套、54場次節目。
-
何曉玫經典重製《親愛的》 動態摺紙舞台打造全新視覺效果
2023臺北藝術節本週六、日將帶來何曉玫MeimageDance經典作品《親愛的》,由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何曉玫醞釀十年重製。本作品延續何曉玫獨特的「超現實幻想」創作迴路,透過俐落而精湛的人偶化肢體風格,賦予觀眾深刻印象,動態摺紙舞台更突破劇場技術限制,打造全新視覺效果。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體質轉變與資源引入
台灣過去對藝術節、場館演出的想像,是在節目邀演與場地外租的框架下,進行組合而成為系列節目。場館、承辦單位往往是透過節目徵選、邀演的方式,缺乏背後脈絡,無論是理念、或培育機制等。 不過,近10年的地方藝術節開始走向策展化,從臺北藝術節,到桃園鐵玫瑰藝術節、臺南藝術節、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等,開始有策展人身影,包含耿一偉、周伶芝、李惠美、林昆穎等;(註)同樣地,場館脫離純粹場地租借的身分,在節目徵選之外或之下,援引類似策展、顧問等機制,如臺灣戲曲中心近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看家戲再現、戲曲夢工廠等皆設有策展人。另一方面,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大場館的齊備,有更多自製節目、委託製作、國際共製、孵育平台等,藉此體現場館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當場館、策展人在節目策劃、製作的位置逐漸明確,又如何與創作者╱團隊建立藝術創作的關係?或是,怎麼重新想像演出節目與藝術節的生成? 場館轉型:製作取向的轉變與脈絡建立 場館開始有「製作」意識,可以將國家兩廳院(後簡稱兩廳院)的「旗艦製作」視為坐標,也就是《黑鬚馬偕》(2008)、《歐蘭朵》(2009)、《鄭和1433》(2010)與《茶花女》(2011)。此後的10餘年發展,讓場館體質轉變,仍保有引進節目、場地租借的功能,卻與「藝術經紀公司」與「演出場地」產生區隔。 現任臺北藝術節策展人的林人中表示:「台灣劇院場館過去比較是presenting house,不是producing house,這10多年來,可看見公部門場館摸索,要怎麼樣做自製節目、怎麼做國際共製、怎麼做委託創作等,這些不同的概念都涉及到不同的『與藝術家工作的關係與方法』。」並認為:「有一個很明確的轉向是,因為新場館林立,節目的需求量提高,場館也就開始想做自己的製作、支持與培育藝術家的創作發展,因此更明顯地靠近『製作取向』的體質。」若將這個轉變視為前提,策展人、製作人或是劇場構作在其中的位置會各有其任務。 國家與地方場館的陸續到位,是個關鍵的背景值。 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林亭均認為:「在兩廳院還是台灣唯一專業場館的時期,必須照顧到整個產業的面向。現在這個階段,策展思維是愈來愈明確的,而這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回應
李銘宸:不同立場的換位思考
「策展對我來說,也是單位與創作者,甚至是觀眾之間的鬥智鬥勇。 」面對策展邀演的心情,創作者李銘宸如是說。 策展:組合背後的思維與態度 編導演全才的李銘宸,以「集體創作」見長,經常是生活經驗有所體會,才會將之化作創作元素不僅個人創作如此,即便遇上單位邀請、策展合作等狀況亦然,「以我個人的創作經歷來說,通常不會先從題目開始,大多先有感覺、累積經驗,創作才會開始。我很少重新發展、嘗試過去創作中的概念或元素,可能是因為這樣才會每次創作都很痛苦吧,也可能是因為,一路以來做的東西大多比較不是走文本脈絡,而透過生活、經驗、抽象的感知去組構作品和陳述,好像也會自然地開往這種方向。」 然而,既然說到這點,李銘宸又不得不先討論「策展」二字,之於台灣藝術圈的定義。他思考:「以現在台灣劇場的環境來說,『策展』常常比較多覺得是一種行銷的語言、扛棒(編按:台語「招牌」),像是超級市場的櫻花季、楓葉季、各國零食泡麵環遊世界那種感覺。藝術節和策展,大多國外舊作和台灣新作混雜呈現,但作品們的組合、菜單、發生的方式,能夠感覺到背後策劃的思維、態度、視野。」 話雖如此,仍偶有驚喜的際遇發生。今年臺北藝術節,李銘宸的全新作品《百葉》也將登台,他說這回雖然同樣是以策展之名目為發端,但是「我能感覺到策展人林人中非常有意識地在處理整體節目的思考與議題性,與藝術家的溝通相處,也非常緊密,深入,體察。」這樣彼此信任、暢通討論的關係,對李銘宸來說也是很不容易的經驗。畢竟場館的邀請,時而像把雙面刃,有時給予人意象不到的刺激,有時也會迎來無法預期的限制。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非關政治審查,而是勞動倫理
不確定「政治正確」是什麼時候變成「髒話」的。 過去理解的「政治正確」,是一種換位思考,不以偏見、嘲弄用語來指涉弱勢群體可以是性別也可以是族群。然而近年卻有另一種聲音出現,「反政治正確」站上弱勢位置反抗所謂的「政治正確」強權,甚至還有了「正義魔人」(SJW,social justice warriors)一詞出現,在歐美熱門影劇相關論戰中特別常見。 劇場創作需要政治正確嗎?這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或許是因為典範的擺盪與轉移。自古以來,藝術就在規範與挑釁之間不斷辯證,像是古希臘的太陽神與酒神之爭(無論我如何不情願陷入二分法)。縱慾、失序的後者,往往是藝術所讚揚,對於體制、威權的反抗,成為創作的最高宗旨。將愛欲化為作品的世紀之交,是心之嚮往的黃金年代(註1);文以載道的宗教劇、道德劇、樣板戲,伊莉莎白時代的舞台禁令,以致台灣戒嚴時期的審查,則是避之唯恐不及。 隨著種族、性別議題進入主流視野,成為制度化的推進力量(包含國家補助機制與商業市場投資),矛盾也就因此產生了。政治正確,開始召喚出人們服膺於權力、或將失去言論自由的恐懼,「反政治正確」則如「反體制」般有理。有意識的挑釁如脫口秀、饒舌歌的地獄哏(最近的例子是綜藝節目《大嘻哈時代》有醫學院參賽者嘲諷原住民加分制度),從族群到性別無一倖免;無意識的踩雷則如陳玉勳2020年電影《消失的情人節》(註2),創作動機與觀眾解讀出現巨大落差究竟是正義魔人的群眾暴力?或是優勢者看不見自身的盲點?
-
音樂劇《Titanic鐵達尼號》 倫敦卡司原味演出首航台灣
歷史上,人們並不一定有意打造經典傳世或留名,有時打造的不過一個夢想。然而,美好夢想往往在一不留神失了手,成為一個傳奇悲劇。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可能沉沒」的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準備航向美國紐約。在各個艙等的人們,不論是懷抱著何種想像,都是以雀躍的心情嚮往彼岸。直到4天後的晚間11點40分,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一切期待就這樣沉入深淵。
-
經典最耐看 國光劇團「盛夏」中綻放傳統風華
國光劇團將在8月25至27日帶來《徐九經》、《失空斬》、《八仙過海》等多檔經典傳統好戲,涵括經典喜劇、優美文戲、華麗武戲,精采紛呈。
-
結合戲曲唱腔、音樂演奏、當代劇場 《夢廻春閨》演繹經典閨怨
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跨藝術音樂表演《夢廻春閨》,將於8月18至20日於中山堂光復廳登場。由捌號會所醞釀三年,以《夢廻春閨》從現代視角重新詮釋閨怨故事,映照古往今來未曾停止的戰爭,將詩經與傳統戲曲交織結合現場音樂演奏,為觀眾帶來嶄新的視聽享受。2022年於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首演時,獲得如潮好評,被該音樂節藝術總監譽為「邀請過最好的台灣節目」。今年回歸台灣演出,呈現結合傳統戲曲唱腔、現代音樂演奏、當代劇場空間運用的三合一新樂╱劇種,創造令人難忘的表演體驗。
-
臺北藝術節開幕 南非人力車夫電音共舞 剛果編舞家用身體說故事
2023臺北藝術節於本週六熱鬧揭幕,今年主題為「萬物運動 Dancing Ecosystems」,首週登場的是來自南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藝術家舞蹈演出,帶來嶄新的南方視野觀點,由《我們腳踩無敵風火輪,五光十射你的路,與魔鬼共舞在1820》(以下簡稱《無敵風火輪》)打頭陣,來自南非的編舞家羅賓.奧林(Robyn Orlin)大膽將人力車搬進劇場,結合生猛狂放的原民女性電音Live。另一位是剛果編舞家福斯坦.林耶庫拉(Faustin Linyekula)的《我的身體.我的檔案》,他自稱為「說故事的人」,以身體述說家國苦難與壓迫的權力關係,透過身體闡述殖民歷史。
-
2023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踏浪踏浪~擊樂島》 8月19日起展開冒險
由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主辦,每年暑假皆會為學齡兒童推出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今年挑選最適合夏日的「海洋」做為主題,推出全新節目《踏浪踏浪~擊樂島》,從8月19日起連續3個月巡迴台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與高雄等9縣市共28場,讓大朋友與小朋友隨著「豆莢寶寶DoReMi」的腳步,一同搭上遊船進行清涼消暑的奇幻冒險,感受朱宗慶打擊樂團2的年輕擊樂家們如何用動聽的音符,在舞台上舖成一片藍色大海。
-
舞蹈空間X島崎徹《往月的方向去》 狂放中透出優雅
日本大勢編舞家島崎徹受邀舞蹈空間舞團來台第5度合作,將3年疫情期間所創作的4支舞作中,精挑〈血與鋼〉與〈碎月〉2支代表作品組合成《往月的方向去》,將他對舞蹈熾熱的心分享給他熱愛的台灣觀眾。
-
紙風車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為城市舞台慶開幕
紙風車劇團2023年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7月28日至30日為城市舞台「40周年開幕演出系列活動」首檔演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處長林信耀表示:「在城市舞台40周年,劇場重新啓用,歡樂迎新,風華再現,由紙風車演出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別具意義,同時也是吉利的象徵。」週五首演當日晚上6點半開始,紙風車更安排精采熱鬧的開幕活動,迎接第一批觀眾進場看戲。
-
榮獲東尼獎、普立茲獎肯定 音樂劇《近乎正常》臺中國家歌劇院7月首演
以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創下連演139場紀錄的活性界面製作,今夏引進曾獲東尼獎最佳音樂、編曲、女演員及普立茲戲劇獎肯定的《NEXT TO NORMAL 近乎正常》,7月22至30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6場,邀請美國、台灣實力派音樂劇演員與現場樂手共同演繹,以全英語演出,同時將維持《LPC》超好讀字幕傳統,讓觀眾輕鬆觀劇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