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约书亚.沙发儿 在花莲夜市里透视人心
今年稍早,约书亚.沙发儿(Joshua Sofaer)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导了一出极富盛名的神剧,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出经典传统、众人耳熟能详的圣乐,曾被许多知名的作曲家重新编曲,甚至另填新词;它也曾被搬上大银幕,犹记得梅尔.吉勃逊的《耶稣受难记》在当时的影坛和犹太族群中造成褒贬各半的回响。 这么样的一出神剧落到约书亚的手上,被雕塑成前所未见的新颖面貌。他彻底解构,大刀阔斧把宗教和福音的桥段全部砍掉,只著重于人性情感的组成:痛苦、抚慰、内疚、爱。他在歌者上台前,透过投影,在近乎空无一物的舞台上拨出歌者与乐手切身的告白:婴儿的诞生、父母的分离、亲人的死亡,在观众面前一一上映。只因为安插这几段影片,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被召唤而生的情感迥然于过往。 在英国伦敦的科学博物馆里,约书亚透过展览,重新包装「垃圾」。他邀请到访观众去认识博物馆的访客、员工、包商和展览所耗费的垃圾,透过每日搜集、分类、拍摄和记录,直到一个月后再将垃圾处理的每个阶段以展览的方式呈现,明确地传递给参展观众一件人人都心知肚明却又常常遗忘的事实垃圾并不会消失。 台湾花莲的夜市中,有个摊位不卖牛排烤肉或任何小吃,它卖的是由约书亚担任艺术总监,八位艺术家穿戴著便宜手作道具轮番上阵表演的戏剧,价格当然也很夜市。一连五夜,演戏的人,看戏的人,在旁围观的路人,不论知不知情都凑成了一出戏。 约书亚.沙发儿就是这么样一位艺术创作者,凭借洞悉人心的眼和纤锐慧黠的思路,颠覆传统,游戏人生。
文字|方凯平
第264期 / 2014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