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画特辑 Special
回忆风景/它让我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我从民国八十年开始在文化中心担任志工,到现在已经廿三年了。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台南文化中心一直拥有最好的音响设备,但早期民众因对表演艺术停留在「富人休闲」的观念上,还未建立平常休闲的观演习惯,当初一些团体也因票房的关系,不太愿意到台南演出。但经过文化中心长年经营与努力,民众生活习惯渐渐改变,现在台南的观演人口已有大幅增长,也深受表演团体的肯定。 早期欣赏人口的主力是学生族群,最受欢迎的节目则是戏剧,像屏风、表坊的戏几乎每一场都会爆满,当时场内还会三层楼全开,不像现在有些剧团考量观众的观赏品质,有时只开两层楼。那时观众都会提早来排队,人潮都排到喷水池那边,印象最深刻的是屏风的《京戏启示录》与《女儿红》,现场有两千多人。那时还是原创版本,演出后全场起立鼓掌长达十多分钟,由于太感人,后来演出前,我们还在进场时先发面纸给观众。李国修老师对台南文化中心的感情也是特别深厚的,常常在这边特别安排演讲。他曾经对我们说,他从台南观众身上获得的感动,是最深刻的。 我学生时代就喜欢看电影、看表演,文化中心草创时期进来担任志工的人,也几乎都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凝聚起来有很深厚的感情与向心力,通常表演结束后,大伙还会相约到附近茶坊,继续聊天讨论。由于这个团体很早就有情感面的稳定基础,后来更建立了明确的志工组织章程制度,这也是最早建立志工服务机制的文化单位,所以在获得文化部团体金质奖表扬后,很多团体都曾来观摩与见习。 目前一个月我至少会来值勤四、五次,虽然本身还有工作,但时间是自己控管的。有兴趣就一定排得出时间。当志工最大的动力,其实也是来自家里支持与团体凝聚的向心力。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家人也带进来。由于太太与小孩也很认可这样的时间投入,所以平常也会一起购票欣赏演出。对我来说,艺术可以拓展我们的生活视野,当志工不仅在服务观众中学习互动、同理心与获得感动,更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文字|王太和、佟孟真
第261期 / 2014年0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