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伦
-
特别企画 Feature 艺术家请回答:家是起点,当我们用母语创作时
吴明伦:灯光。台语上台。
2023年底有件大事:《林抟秋全集》由书林出版,正式上市,收录15部主要以台文书写创作的电影与舞台剧本。我参与了其中两个电影剧本的台译华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两个剧本的台词多以台语书写,舞台指示则通常使用华语。同时,我也巧遇了一个由嘉义前辈画家黄鸥波所写的台语喜闹剧《秦少爷选妻》,该剧于1947年演出,1953年出版台语剧本(在1997年嘉义市立文化中心出版的《浮槎录》文集中也有收录),同样是以台语写台词,舞台指示则是华台语混用。 我所属的阮剧团,创作「台语演经典」系列已逾十年。2012年该系列第一个作品《金水饲某》,到2022年《钓虾场的十日谈》,十几年来,剧本的主要进展是「编剧们和排助们终于会写台语正字了」与「在排练场『尽量』做到工作本的台词是台华对照」。但是,与林抟秋、黄鸥波一样,舞台指示仍是华语多于混语,罕用台语。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私心就决定,要是有机会,一定不要轻易放弃用台语写舞台指示。 我的经验是,台语制作的剧本,至少在台词的部分需要有台文定本,而且这件事要是不在创作的当下就做完,之后要付出的力气与时间会更多。目前阮剧团能在一开始就是纯台语文书写的,只有较小规模的单人或双人演出,因为牵涉的人员较少,可以控制华语对照版的需求,一旦多了「翻译」这道工序,不管是华译台还是台译华,无论如何,就是「各种两倍」! 将过去所有剧本逐渐整理成正字的版本,是一个超级麻烦的庞大工程。今年,我们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动工,整理《热天酣眠》、《爱钱A恰恰》与《十殿》并进行出版。舞台指示的台文改写也全面启动,接著,马上就遇到问题:一些术语好像没有固定或共识的写法,例如,「上舞台」(方位,不是动作),台文该写「上舞台」还是「顶舞台」?左舞台、右舞台要照歌仔戏的说法还是剧场的?常用的「灯亮」、「灯暗」怎么写能精准又简单?「顿」写成「顿蹬」,好得意,会不会开了先河以后大家都照我的(笑)?在脸书上,我提出了这些疑问,获得了很正面的回馈,同侪编剧与台语顾问纷纷加入讨论,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觉得最有编剧集团感的温馨时刻了,但最后我的决定,回归个人创作,还是独裁的。 几个选择也许见仁见智,前为华语用词,后为台语用词,以「灯光」举例如下,提供给诸君参考指教: 灯亮:灯光 灯暗:灯暗
-
焦点专题(二) Focus
剧场编剧的IP挑战—向宇宙提案一
IP旋风近几年横扫各国文化创意产业,一个故事的创意,在某种形式载体上被认知、关注,接著在各种形式平台中变形,影响力如涟漪般向外扩散那么,什么是IP?IP概念目前如何被运用?以剧场来说,一般的改编与IP的改编有什么差别?台湾目前有「剧场IP」吗?台湾与世界他国的IP运用现况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