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吉.瑞德《即席写真》
    舞蹈

    将舞台化为摄影棚 班吉.瑞德《即席写真》融合表演、摄影与视觉艺术

  • 活动期间的户外演出《Maybe Tomorrow》。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与时俱进、实践永续 创造「明日的遗产」

    访2025世界剧场设计展专案总监贾姬.乔治
  • 《劳动狂想》排练现场。
    戏剧

    艺术生产机制下的权力思辨

    克莱蒙.达赞的慢马戏《劳动狂想》
  •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团长郭佩瑜
    焦点专题 Focus

    北市交团长郭佩瑜的经营哲学

香港artmate-十一月号广告图片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网站导览

PAR 表演艺术杂志

:::
  • News艺讯
  • Preview演出
  • Feature专题
  • World国际
  • Columns专栏
  • People人物
  • Review评论
  • Focus话题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杂志
  • Subscriptions数位全阅览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数位全阅览
    2. Magazine 杂志
    3. Book 书籍
      1. 表演艺术年鉴
      2. 在两厅院遇见大师
      3. 两厅院创作全纪录
      4. 表艺文摘
      5. 达人系列
      6. NSO发现系列
      7. NSO歌剧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两厅院乐典
      2. 其他
    5. DVD
  • 广告刊登
  • 联络我们
  • 会员专区
  • 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订阅电子报
:::

谢君白

发表文章 2 篇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两帧画像讲《海鸥》的故事

    《海鸥》系俄国文学巨匠安东.契诃夫的第一个戏剧作品。本文作者藉剧中的「两只海鸥」──特里波列夫和妮娜,为读者勾勒出整出戏人物错综的情感交织,进而显现全剧的主题象征──海鸥──的深刻意境。

    文字|谢君白
    第17期 / 1994年03月号
  • 特别企画 Feature

    信心、承担、与救赎 谈契诃夫的《海鸥》

    《海鸥》全剧之中,随处可以听见深情被漠视、才华被辜负、梦想被讪笑、岁月被虚度的叹息;「海鸥之死」这个意象,广义说来,反映的正是这种无心造成的生命浪费。

    文字|谢君白
    第17期 / 1994年03月号
免费订阅PAR电子报,获取更多艺文资讯!
*通过递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并同意已阅读本网站的使用条款,私隐政策和个人资料收集声明。
:::
PAR 表演艺术杂志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广告刊登
  • 电子报
  •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 国家两厅院
  • 网站导览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PAR表演艺术》版权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编号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关演出资讯,如有异动应以主办单位公告为准。
服务条款 | 隐私权声明 | 著作权声明
通过A无障碍网页检测

本网站使用 cookies
为提供您更多优质的内容,本网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术。 若继续阅览本网站内容,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s,关于更多 cookies 以及相关政策更新资讯,请阅读我们的隐私权政策与使用条款。

  • 搜寻
  • 广告刊登
  • 联络我们
  • 会员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