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楠德1985年拍摄澎湖难民营的资料影像,可见到营区的整体环境。
    艺@展览

    聆听作为历史参与的方法

    「虚拟生肉」与同场加映的「聆听双年展」
  • 《那时,边红礼》剧照。
    焦点专题 Focus

    与演出现场一同呼吸,让作品长出新血肉

  • 《Dream High》剧照。
    焦点专题 Focus

    海外行销、艺术节打造剧场街区——2025「Welcome 大学路」现场直击

  •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官网
    新加坡

    文化通行证9月启用成效鲜明 艺术家如何借力使力有待思考

字的声音广告图片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网站导览

PAR 表演艺术杂志

:::
  • News艺讯
  • Preview演出
  • Feature专题
  • World国际
  • Columns专栏
  • People人物
  • Review评论
  • Focus话题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杂志
  • Subscriptions数位全阅览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数位全阅览
    2. Magazine 杂志
    3. Book 书籍
      1. 表演艺术年鉴
      2. 在两厅院遇见大师
      3. 两厅院创作全纪录
      4. 表艺文摘
      5. 达人系列
      6. NSO发现系列
      7. NSO歌剧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两厅院乐典
      2. 其他
    5. DVD
  • 广告刊登
  • 联络我们
  • 会员专区
  • 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订阅电子报
:::

草西

发表文章 1 篇
  • 焦点人物 台湾版《群像》排练指导

    刘奕伶:抹除界线,成为桥梁

    COVID-19在这两年席卷全球,至今方兴未艾,也带动了一波表演艺术生产模式的转型。无论是基于永续剧场、节能减碳的考量,或是受疫情所迫,近年有愈来愈多的创作者采取远端排练的方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特别是在国际巡演方面,创作者们无不研发出精密的模组,并邀请当地的排练指导加入制作,以适应新世界的运作方式,如澳洲编舞家史蒂芬妮.雷克(Stephanie Lake)的《群像》(Colossus)与台湾排练指导刘奕伶的跨国合作关系。

    文字|张慧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2/04/18
免费订阅PAR电子报,获取更多艺文资讯!
*通过递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并同意已阅读本网站的使用条款,私隐政策和个人资料收集声明。
:::
PAR 表演艺术杂志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广告刊登
  • 电子报
  •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 国家两厅院
  • 网站导览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PAR表演艺术》版权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编号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关演出资讯,如有异动应以主办单位公告为准。
服务条款 | 隐私权声明 | 著作权声明
通过A无障碍网页检测

本网站使用 cookies
为提供您更多优质的内容,本网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术。 若继续阅览本网站内容,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s,关于更多 cookies 以及相关政策更新资讯,请阅读我们的隐私权政策与使用条款。

  • 搜寻
  • 广告刊登
  • 联络我们
  • 会员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