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立中正文化中心《PAR表演艺术杂志》出版的《表演艺术年鉴》,创刊于1995年,一直是国内表演艺术的重要出版品。自2004年起,《表演艺术年鉴》重新改版,定位为忠实纪录表演艺术资讯的工具书。
《表演艺术年鉴》是国内少数持续出刊十年以上的文化年鉴,长年记录台湾表演艺术的创作与生态变化。2004年以前,年鉴的编辑结构偏重表演艺术发展之论述。然而,考量《表演艺术年鉴》将成为未来研究者研究表演艺术产业之重要参考依据,恐论述之撰述人受限于个人主观限制,较难客观呈现每年表演艺术环境之演变及表演艺术生态轮廓。因此,自2004年开始,表演艺术杂志社与表演艺术联盟提出年鉴「工具书」的编辑架构与企画,系统化分类搜集资讯,客观呈现年度表演艺术领域的样貌及现象。
改版后的《表演艺术年鉴》在架构上参考了《文学年鉴》、《公共艺术年鉴》、《文化资产保存年鉴》,全书共分为年度十大新闻、大事纪、全新制作、政策分析、研习活动、出版品、评论文章、创作奖项、附录等单元。此外,也邀请学者专家撰写年度回顾专文,为年鉴搜集之大量资讯提纲挈领。
编辑指导委员
林谷芳、平 珩、聂光炎、纪蔚然、颜绿芬
方铭健、王广生、张中煖、吕锤宽、李殿魁
【序】
台湾的文化 文化的台湾 文/朱宗庆
【现象评述─总论】
变化中寻求希望 文/林谷芳
【现象评述─分论】
▌生态类
公家投注资源抵挡低迷景气 文/王凌莉
▌戏剧类
北部 大步前进处处生机 文/吴小分
中部 创作热情面临营运挑战 文/刘仲伦
南部 艺术村 仓促打造的新舞台 文/石光生
▌音乐类
西乐──
北部 国外名家压境 国内乐团整军以对 文/徐玟玲
中部 音乐会满档 听众视「宣传」而至 文/徐丽纱
南部 场地一流 自制节目能力有限 文/蔡顺美
中乐──
北部 艰困务实 稳步迈进 文/陈郑港
南部 公立乐团养得起人办不起活动 文/欧光勋
▌舞蹈类
北部 老干新枝舞台上齐绽新芽 文/张永煜
中部 外来乐团的中继站 文/王玉英
南部 迈入舞蹈视界新风貌 文/周素玲
▌戏曲类
北部 忧喜参半的一年 文/徐亚湘
中部 北管锣鼓声渐偃 文/徐丽纱
南部 民间锣鼓喧腾 戏迷热情不减 文/陈贞吟
▌评论类
戏曲 天降八月雪 地涌冬山河 文/贡敏
戏剧 有现的空间 持续的发声 文/陈正熙
音乐 拓荒 打造音乐良田 文/廖继坤
舞蹈 美学与评论的罩门 文/江映碧
【现象评述─专论】
从创意观摩到实质合作 文/于善禄
目光放眼国际抑或关爱市民 文/赵静瑜
【资料汇编─重要记事】
政策
法令
新闻
交流
艺术节
活动
人物动态
出版
报纸评论
【资料汇编─演出日志】
检索方式
戏剧类
音乐类
舞蹈类
戏曲类
【附录】
附录一:演出日志节目登录统计
附录二:登录团体区域分布数
附录三:表演艺术团队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