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O发现系列

您说是「印象派音乐」? ─ 德布西的室内乐与管弦乐

作者:  陈汉金
出版日期:  2008年11月17日
装订:  平装
ISBN:  9789860158304
GPN:  1009702877

定价: NT$ 380
相关问题请洽PAR客服专线(02)3393-9874
内容简介

一般人对德布西的音乐,通常会以「印象派音乐」称之。
所谓的「印象派音乐」为何被称为印象派?到底是「印象」还是「意象」?

事实上,比起惯称的「印象派」,德布西的音乐所拥有的心灵留白空间,反而更接近不直接写生、靠记忆作画的象征派画家……

不妨一起掀开德布西美好时代的帷幕,深入探索大师的创作心灵,从室内乐到管弦乐,一窥经典堂奥。

德布西(1862─1918)出生于法国繁荣富裕的「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不久之后,相继爆发的「普法战争」(1870─1871)与「公社事件」(1871年),却为他的童年蒙上阴影。烟消云散,法兰西在进入「第三共和」时期之后,很快地恢复国力,形成了「美好年代」的太平盛世(1881─1914),让德布西在优越的文艺环境中汲取养份,先是学习,然后创作,建立非凡的音乐事业,将法国乐坛导入一个黄金时期。然而「美好年代」只延续了三十年左右,它的最后数年又陷入德、法对立的不安状态,德布西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烟硝味中,渡过他的最后四年。

在此政局变动频繁的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也是艺术发展最繁盛,艺术流派变化最多的时代。
在这个「世纪末」,德布西的音乐创作,如何反映政治、社会背景?如何与文学、美术互动?

作者简介

陈汉金
音乐学者,曾获巴黎索尔邦大学(La Sorbonne)音乐学硕士、深入研究文凭、博士学位。

目前任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私立东吴大学音乐系,教授西方音乐史、音乐与美术,以及其他音乐学课程,经常撰写音乐文章与乐评,曾任2002年至2004年「台新艺术奖」评审委员,2004年「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类决审主席。主要著作有:《音乐独行侠─马水龙》(2001,时报);《发现贝多芬》(2003,时报);《白辽士─浮士德的天谴》(2003,麦田)。

专栏广告图片
目录

序文   陈郁秀
推荐序  杨忠衡
前言   陈汉金

Chapter 1.「美好年代」的作曲家- 德布西的生平与视觉体验
     巴黎西北郊与蔚蓝海岸的童年(1872年之前)
     巴黎音乐学院与罗马大奖(1872 – 1887)
    「波西米亚」时期(1887 – 1894)
     成名与论争(1894 – 1902)
     爱情与「落跑」(1902 – 1908)
     晚年与战争(1909 – 1918)

Chapter 2. 崇「华」或反「华」?──德布西如何在「华格纳风潮」中崛起
     华格纳与波特莱尔
    「华格纳风潮」的酝酿与兴起
     华格纳对法国乐团的影响
     德布西早年的室内乐
     德布西早期的管弦乐曲

Chapter 3.什么是「阿拉贝斯克」?──德布西音乐中的线条之美
    「世纪末」的「逃避现实」
    「新艺术」与「阿拉贝斯克」
     德布西与阿拉贝斯克
    《牧神午后前奏曲》-「感应说」的高度体现

Chapter 4. 印象或意象?──德布西与惠斯勒
     从画作到音乐
     波特莱尔「感应说」的体现
    「中间色调」的交响乐
     交响乐的「三联画」

Chapter 5. 神秘的海 永恒的海──三首交响乐素描《海》
     勃艮弟田野中的《海》
     在情海的暴风眼中
    「快乐的出航」与「人造的天堂」
     德布西的「鸦片」
     东方的天籁
     倾听大海的奥秘

Chapter 6. 没有泥土味的民俗──管弦乐《意象》
    《意象》-旷日持久的创作
     艺术是最美丽的谎言
     德布西与英国:第一乐章〈吉格舞曲〉
     德布西与西班牙:第二乐章〈伊贝利亚〉
     德布西与法国传统:第三乐章〈春天的轮舞曲〉

Chapter 7.「优雅庆典」的尾声──最后三首奏鸣曲
     法兰西音乐家德布西
     世纪末的「优雅庆典」
    《d小调第一号奏鸣曲,为大提琴与钢琴》
    《F大调第二号奏鸣曲,为长笛、中提琴与竖琴》
    《g小调第三号奏鸣曲,为小提琴与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