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曲)

《1家2加毛毛虫》结合偶戏、光影与空间 沉浸式剧场呈现「时间」魔法

文字|张震洲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04
《1家2加毛毛虫》故事以三代人的生命经历串起对时间的想像。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

「电灯几岁呢?熄灭的电灯,剩下几岁?车子几岁呢?开得很快的车子几岁呢?通往远方的道路几岁?远方,会是几岁?」如此美丽而抽象的诗句,将于7月3日至6日在台北儿童艺术节《1家2加毛毛虫》节目中,转化成一出在空间中游走、沉浸式的戏剧演出,结合光影与音效,重现童年世界的迷人细节。

2025台北儿童艺术节:《1家2加毛毛虫》

2025/7/3-6  11:00、15:00

台北  剥皮寮历史街区

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广告图片

将于剥皮寮历史街区登场的飞人集社全新作品《1家2加毛毛虫》,为诗人夏夏亲自改编其绘本童诗《苹果几岁呢?》的戏剧作品。原著内容借由探问事物的年龄,带领孩子观察物事、自然、家人与自己的关系,开启亲子间的哲思对话;延续这样的观念,这部剧作将以非典型剧场形式,在剥皮寮历史街区演出,融合偶戏、声音设计与装置艺术,创造一场多感官的体验。

把我生出来的妈妈几岁?生气的妈妈会变成几岁?时间的计算,要用加法还是减法?一个家,能够容纳多少关于时间的故事?飞人集社团长石佩玉运用日常物件和偶戏手法,诠释「时间是什么?」剧本构思在一开始就以亲子共赏为出发点,希望成人与孩童观众在同一个空间观赏演出时,能引发各自不同的生命经验所能感受到的共振。

《1家2加毛毛虫》结合偶戏、光影与空间,沉浸式呈现「时间」魔法。(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
玩翻戏剧院导览活动的宣传广告图片

「时间」看不见也摸不著,从孩子数著岁数期待长大、对未来憧憬,到成人在记忆与现实中拉扯,再到长者回首生命的感怀,时间带来变化,刻画著生命的轨迹,也累积了家的故事。

因此,剧中从孩童最熟悉的「家」出发,借由三代人的生命故事,串起对时间的想像──孩子用「加法」计算年龄,期盼快快长大;阿嬷在「减法」中回顾过往;妈妈则在新旧交替中寻找平衡。

剧本分为〈女孩与毛毛虫〉、〈妈妈与阿嬷〉、〈阿嬷与毛毛虫〉三个章节,第一段展现孩子对于时间的好奇;第二段点出妈妈在时间里的当下与过去中拉扯;第三段是阿嬷对于生命末端的想像。家庭三代的连结,则以毛毛虫这个虚拟角色将贯穿,借由牠陪伴著不同生命阶段的人,见证时间的变化与家的意义,甚或折射出超高龄社会的议题,让人思索「家」的全新组成,与其超越血缘的情感。

《1家2加毛毛虫》结合光影与音效的游走式演出,重现童年世界的迷人细节。(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

这场演出将带领观众在剥皮寮的三个不同展间体验观赏,其中两个展间各为20分钟小演出,一个展间为影像装置展。演出透过偶戏、声音与空间的呈现,让观众借助耳机的聆听和观看,感受时间在空间中的不同样貌,跌入关于时间的思考,体会其趣味与深邃。这不仅是一场戏,更是一趟沉浸式的体验,邀请每位观众在流动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与情感。

除了演员所念的台词,演出时也辅以文字的运用,企图为成人观众点出更深一层的思索和沉淀;听觉的内容设计则营造出更多神秘感与音效引导,以此开启孩子的想像力。因此,与其说这是一出专为儿童打造的作品,这更是一场孩子能够带著大人一起看的戏。不论是孩子或大人进到这个故事里,都会忘记年龄,成为另一个想像中的自己。

《1家2加毛毛虫》在剥皮寮历史街区老屋群中穿梭,感受时间的流动与空间魔法。(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