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舞台承載情感 以歌劇提煉藝術箴言 呂紹嘉與荷穆齊再度合作 共構《波希米亞人》
曾於二○一五年在指揮家呂紹嘉邀請下,為台灣樂迷帶來歌劇《費黛里奧》的德國導演荷穆齊,將與呂紹嘉再度合作,於十二月在台中搬演浦契尼的歌劇經典《波希米亞人》,擅長用現代眼光詮釋傳統藝術的他,將以極簡的舞台設計承載情感的能量,並捨棄中場休息,讓歌劇的來龍去脈一氣呵成,讓這一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寫下更多元、更新穎、更深刻的註腳。
曾於二○一五年在指揮家呂紹嘉邀請下,為台灣樂迷帶來歌劇《費黛里奧》的德國導演荷穆齊,將與呂紹嘉再度合作,於十二月在台中搬演浦契尼的歌劇經典《波希米亞人》,擅長用現代眼光詮釋傳統藝術的他,將以極簡的舞台設計承載情感的能量,並捨棄中場休息,讓歌劇的來龍去脈一氣呵成,讓這一百多年前的經典作品,寫下更多元、更新穎、更深刻的註腳。
今年適逢百年慶的薩爾茲堡藝術節,在五月底得知有舉行的可能後,藝術總監興特豪瑟立刻開始行動。因防疫措施考量,將原本十四個演出場地減到七個,考量中場休息易增加個人接觸,演出無中場休息,勢必調整曲目。相較於戲劇部分的相對單純,音樂部分複雜許多,兩週內推出的新版本,傳統到現代兼具,可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隨著多個交響樂團的人事更迭,新任總監、首席指揮陸續上任,各團的新樂季節目也呈現了不同的企圖心。如新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不但排出了馬勒,還擴及與馬勒同時代但樂迷較為陌生的蘇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新任首席指揮尼爾森斯則主打「舊、新、少見」的兼容特色,還關注到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而適逢貝多芬的廿百五十年誕辰,各式各樣的貝多芬,當然會在各大音樂廳回響不斷
新樂季中,德奧各大樂團似乎開起「首席指揮高峰會」,包含布隆斯泰特、加堤、尼爾森斯、楊頌斯、拉圖、巴倫波英等,都受邀客席其他樂團,連紐約愛樂的吉伯特也跨海參一腳。另因應拉圖不再續任音樂總監,柏林愛樂進入了物色新任首席指揮的接班布局狀態,這從新一季的樂季手冊上所羅列的客席指揮名單可嗅出一些端倪。
莫札特的歌劇《魔笛》首演兩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歌劇之一,悅耳的旋律讓沒進過歌劇院的人也覺得耳熟能詳。柏林國家歌劇院在去年聖誕季節前推出新版《魔笛》製作,以童話溫馨的氣氛,及主角「以德報怨」的結局,讓《魔笛》的魔力繼續散發
導演麥克伯尼在合拍劇團進行的一系列創作,從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象的消失》The Elephant Vanishes,到由日本偶像深津繪里擔綱的《春琴》等等,都使用了多媒體影像,用即興排練的方法,融入演員的故事。即使故事梗概是從文學性濃厚的小說改編,舞台上的說故事方法,依舊充滿了精采的畫面和情節,跳脫原著文字的限制,自成一格。
作為古典音樂龍頭的德奧兩國,每年各大名團的樂季都是世界樂迷的關注焦點,標誌出這些古典樂龍頭的目前處境與企圖心。維也納愛樂今年力圖打破外界認知的封閉保守形象,將由指揮大師提勒曼帶著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展開巡演;新音樂總監尚未到任的德勒斯登國家劇院管絃樂團則勢將重點擺在委託創作首演;柏林愛樂今年則減少了現代曲目,樂季側重俄國作曲家。
在費森斯坦的帶領下,柏林喜歌劇院成為歐洲「導演歌劇」的重鎮。這次帶來的《費黛里奧》是想像力豐富的導演庫普佛的作品,幾乎空無一物的舞台,赤裸著劇院燈架與布幕,完全不修飾的空間,只有演員在諾大的空間裡奮力地唱著貝多芬這唯一的歌劇作品。而另一齣《風流寡婦》,則最符合「節慶」氣味,即使不強調「導演歌劇」,演員自會從輕鬆熱鬧的音樂中呈現吸引觀眾眼光的演技。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