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曉劇場在台搬演三島由紀夫《薩德侯爵夫人》 探討女性覺醒
曉劇場本週演出新作《薩德侯爵夫人》,故事圍繞著六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子和薩德侯爵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看似日常的對話,言語中暗藏在道德枷鎖下的情慾,將在劇場中一絲不掛暴露在觀眾眼前。
-
其他
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讓創作走得更遠——場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夥伴關係
「夥伴時代」論壇的第五場「場館與藝術工作者的夥伴關係」由國家兩廳院李惠美藝術總監主持,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張寶慧、獨立製作人孫平與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劉培能同席與談,從團隊與藝術家、及技術劇場的角度,討論與場館間的夥伴關係未來可能的發展。
-
其他
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為創作而存在——表演場館的使用者思維
「夥伴時代」論壇的第四場「表演場館的使用者思維」由國藝會董事姚瑞中擔任主持人,國家兩廳院技術顧問林家文、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與日本兵庫縣城崎國際藝術中心節目策劃橋本麻希與談,分享所在場館與曾合作場館的經營方向、方法與思維。
-
戲劇(曲)
《清輝朗照》 藉京崑戲曲重視兩性平權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京崑新編大戲《清輝朗照──李清照與她的二個男人》,透過這位敢打離婚官司的奇女子──李清照的故事,給予當代觀眾鑑古知今的視角及做自己的勇氣。
-
其他
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資源共享、各自出擊──場館間的夥伴關係(國內)
「夥伴時代」論壇的第三場「場館間的夥伴關係(國內)」由PANDA理事長李慧珍主持,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及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同席座談,三位分別來自國家級、城市級的場館與民間小劇場的主事者,針對不同場館的角色與可能建構的夥伴協作關係,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與看法。
-
舞蹈
新古典舞團《羅生門》 世代交替精神傳承之作
新古典舞團大型舞劇《羅生門》,是新古典舞團世代交替精神傳承之作,由高齡九十三歲的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與兩位弟子楚睢久愣、盧怡全攜手合作共同編劇與創作,本週於台北演出。
-
其他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回顧過往、期許未來──兩廳院的那時此刻
「夥伴時代」論壇的首場「兩廳院的那時此刻」由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吳靜吉與青年編舞家暨舞者周書毅同台對談,分享他們對兩廳院過往的回憶,在台灣表演藝術環境中兩廳院角色的變遷觀察,以及對兩廳院未來的各種期許。
-
戲劇(曲)
盜火劇團《吉卜拉》 魔幻公路喜劇
盜火劇團將於本週搬演「2015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金典獎作品《吉卜拉》,團長暨藝術總監謝東寧擔綱導演,並邀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陳秋柳及其國小的女兒鄭琬諠共同飾演女主角。
-
戲劇(曲)
不一樣的音樂劇 《小羊晚點名》會功夫
愛樂劇工廠與台北愛樂少年及兒童合唱團再度合作,推出親子武俠音樂劇《小羊晚點名》,巧妙結合聖經故事,以創意武俠的概念呈現,化作不可思議的親子戲劇饗宴。
-
其他
臺灣戲曲中心2018賀歲系列 喜迎木狗年
臺灣戲曲中心將在明年一、二月份期間,連續五個週末在戲曲中心推出「2018賀歲系列」節目,邀請兩個傳藝家族成員及五個民間優質團隊,透過戲曲與觀眾共同喜迎木狗年。
-
音樂
兩廳院首位音樂駐館藝術家陳銳 融合泰雅學堂共演四季風景
「唱遊四季─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本週日登場,以「季節」作為音樂會主軸,西方古典音樂韋瓦第《四季》為題,巧妙結合泰雅族的四季歌謠,將西方古典樂與東方原住民傳統音樂完美融合。
-
戲劇(曲)
蔡柏璋告別台灣劇場作《天書》 關注社會議題
編導蔡柏璋即將告別待了十二年的台南人劇團、台灣劇場,本週上檔的新製作《天書第一部:被遺忘的神》,試著用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傳遞生命極微小的局部,卻引出有如「天書」的浩瀚宇宙。
-
音樂
戀戀卅 陳明章首度站上國家音樂廳舞台
國家兩廳院卅周年慶,適逢陳明章一九八七年榮獲法國南特影展《戀戀風塵》最佳配樂獎卅周年,雙方共同合作舉辦「戀戀30─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年」音樂會,首度正式公開演出《戀戀風塵》電影配樂。
-
其他
聚焦仁愛敦南圓環 「2017台新圓環音樂祭」首創吸睛
首度聚焦仁愛敦南圓環的「2017台新圓環音樂祭」,十二月九日起連續三個週末,將在台新金控大樓及台北市仁愛圓環商圈規畫一系列音樂、舞蹈與肢體劇場表演,打造街角遇見音樂的藝術饗宴。
-
戲劇(曲)
林奕華、張艾嘉攜手合作《聊齋》 與觀眾一同跨年
導演林奕華與國家兩廳院合作四大名著系列後,十二月底再度攜手深入中國古典經典名著,以蒲松齡《聊齋誌異》為發想,編劇黃詠詩從當代角度切入,帶我們尋找圓滿幸福到底是什麼。
-
其他
香港西九文化區「表演基本步」工作坊 一同探索創作根本
香港西九文化區舉辦「表演基本步」活動,將於明年一月邀請國際魁根斯協會認證教師之一羅素.戴蒙與英國前衛戲劇大師添.高治等人,透過工作坊及對談,匯聚不同界別創作人交流經驗。
-
舞蹈
真實?虛幻?《抽屜三》記憶與感知的超現實
張婷婷獨立製作「抽屜系列」本週推出全新跨界創作──舞蹈科技劇場《抽屜三》,將在舞台上搭建大型L型投影牆,作為抽屜的私密角落,並讓真實存在的舞者身體與影像碰撞出視覺火花。
-
藝視窗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台灣】 林懷民宣布兩年後退休 雲門舞集交棒給鄭宗龍 編舞家林懷民於日前於第90號作品《關於島嶼》彩排記者會時,同時在表演藝術圈投下震撼彈,宣告2019年底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將於2020年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任。 現年70歲的林懷民,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不僅是台灣首支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歷年重要作品有:《白蛇傳》、《薪傳》,《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稻禾》等,深掘亞洲文化底蘊,獲獎無數,包括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並為《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等。 「我不想讓雲門變成博物館式的舞團,」宣告「老人家歇歇腿,讓年輕人站起來」退休,林懷民期待雲門「不只是我的創作平台」,退休計畫是要「好好生活」。(張慧慧) 優人神鼓創新歌舞劇招募儲備團員 為了未來音樂劇的製作,優人神鼓將在12月份展開儲備團員的招募。預計在12月3日假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舉行招募說明會,並自即日起收件至12月15日止。招募對象為20歲至30歲,不分男女。初試為書面甄選,可先上網填寫報名表與問卷,通過初試者另行通知複試場次,將安排在12月16、17兩日;複試則是術科甄選,必考的是舞蹈或武術等肢體呈現,打擊或樂器演奏為加分項目,另有現場節奏、歌唱與肢體測試。 入選之儲備團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開始為期半年的培訓計畫,包含優人擊鼓訓練及表演、舞蹈、歌唱、靜心和客觀劇場、神聖舞蹈、內觀禪修、雲腳等。期間無須繳納學費、供食宿。培訓期滿經認證為正式團員後享薪資、勞健保及員工福利,並參與優人金瓜石本山亙古劇場、創新歌舞劇、實驗劇場等演出。相關報名資訊請參優人神鼓官網。(莊珮瑤) 【國際】 台灣指揮楊書涵拿下波蘭費泰爾貝爾格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經歷了一星期
-
戲劇(曲)
大開劇團《問彩雲》 演繹女工故事
由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編劇、執導,故事取材自台灣文學、報導文學及真實社會事件的《問彩雲》,本週在台北首演,將七○、八○年代的女工故事搬上舞台,藉此向藍領階級致意。
-
舞蹈
林懷民七十歲鉅作《關於島嶼》 世界首演
林懷民最新舞作《關於島嶼》,本週將在國家戲劇院舉行世界首演。林懷民對於未來的期許,他說,「我希望台灣更美麗,雲門能在讓台灣更美麗的方向上,貢獻正面的能量。」
-
舞蹈
孫尚綺X貝艾特.福瑞《Spur/溯形》 荒誕日常幻想遊戲
旅德編舞家孫尚綺新作《Spur/溯形》與社會及生活周遭關聯性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失控狀態,身體與心理對這狀態產生什麼反應,這主題一直對我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
-
音樂
2017中國愛樂樂團亞洲巡演 重返台北綻放
中國愛樂樂團於十二月二日二度來台,將演出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中的〈在晚霞中〉、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及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由年僅十一歲小提琴家蘇千尋擔綱獨奏。
-
戲劇(曲)
飛人集社劇團《天堂動物園》 以動物寓言看生命價值
飛人集社劇團新作《天堂動物園》,以蘊含哲理的動物寓言,清新簡要的對應現代社會中逐漸多元的組成,透過戲劇力量與孩子討論如何面對、學習理解,尊重與自己不同的個體。
-
舞蹈
中國獨立編舞家古佳妮首度來台演出
中國獨立編舞家古佳妮充滿真誠、魅力之作《插銷》本週在台灣演出,她的作品從人出發,關注生命本質,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細膩的情感於其作品中表露無遺。
-
音樂
鄧泰山攜手國家交響樂團 重現大賽經典
越南鋼琴家鄧泰山將首次在台演出改變其一生的關鍵作品──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旅美指揮陳美安也將與國家交響樂團攜手演出《西班牙》狂想曲、《小丑的晨歌》及《三角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