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視窗
107年度「文化部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補助名單出爐
【台灣】 107年度「文化部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補助名單出爐 文化部107年「表演藝術結合科技跨界創作」補助結果出爐,安娜琪舞蹈劇場、體相舞蹈劇場、方式馬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及Psquare媒體實驗室等5個團隊的提案計畫獲得補助,補助金額合計新臺幣700萬元。 107年計有30件申請案,經評審後通過5案,將陸續辦理創作及成果展演。安娜琪舞蹈劇場繼《Second Body》獲得國際肯定後,107年發展新作《恍似生境的他方》,延續該團一貫討論身體與環境的主軸,發展有關死亡的議題。體相舞蹈劇場的《EDI》繼106年階段性呈現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大展表演藝術設計獎入圍肯定後,今年將發展為劇場完整版,並規劃巡演。方式馬戲的《孩子2.0》前於106年林茲電子藝術節首演獲得好評,107年發展更為趨近劇場展演模式,並已獲得丹麥電子藝術節邀約。 臺灣藝術大學的《輪迴Samsara》是由甫獲威尼斯影展VR大獎的黃心健擔任導演,結合VR、影像及舞蹈,已獲得美國達人秀邀約,並將於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Psquare媒體實驗室的《3.14159》結合穿戴式科技服裝、雷射染布、環境感知等元素,營造情境式展演模式。 文化部徵選舞台監督及編劇 參加美國奧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駐村 為培植劇場專業人才,文化部駐洛杉磯辦事處臺灣書院今年再度與美國奧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OSF)合作,徵選舞台監督及編劇各1名赴該戲劇節駐村,以促進台灣劇場專業與世界各國戲劇菁英交流,觀摩戲劇節藝術聚落的經營理念,培植台灣專業人才。徵選計畫收件期間自公告日起至107年2月15日截止。 舞台監督是戲劇製作演出過程不可或缺的角色,莎士比亞戲劇節演出場次頻繁,戲劇製作型態多樣,是絕佳的觀摩場域。文化部經與戲劇節洽談,在今年新增了舞台監督駐村類別,預計徵選舞台監督與編劇各一名,分別在今年5月及8月前往美國奧勒岡州阿什
-
戲劇(曲)
榮獲台新藝術獎入圍肯定 《蓬萊》重磅再製
曾入圍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的《蓬萊》,將於2018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重新登場,以嶄新升級姿態再現於觀眾面前,帶來獨一無二的蓬萊傳說。
-
戲劇(曲)
周美玲、黃致凱雙導演首度合作共譜《偽婚男女》
夢田文創與故事工廠再度攜手製作,將去年在銀幕上大獲好評的電視電影《偽婚男女》改編成舞台劇,邀請周美玲導演與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首次合作,上演一齣暖心家庭喜劇。
-
戲劇(曲)
唐美雲歌仔戲團《月夜情愁》 用戲曲訴說台灣故事
臺灣戲曲中心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月夜情愁》,將於三月廿九日至四月一日及四月五日至八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連演兩週、共計八場次,以饗龐大戲迷的引頸企盼。
-
戲劇(曲)
蘭陵四十周年 重現《演員實驗教室》
蘭陵劇坊後年將屆滿四十周年,相關活動已展開密集規畫,首波將以五月演出的《演員實驗教室》經典重現蘭陵人踏上劇場的故事,也藉此為明年將滿八十歲的蘭陵劇坊創辦人暨藝術總顧問吳靜吉提前暖壽。
-
舞蹈
舞蹈空間X伊凡.沛瑞茲《BECOMING》 尋找身分認同
舞蹈空間舞團三月將與歐陸目前最紅的編舞家伊凡.沛瑞茲帶來英國The Place創意舞蹈劇場、荷蘭舞蹈節及義大利夏季歌劇節委託製作,同時也是國家兩廳院與荷蘭科索劇院共製的新作《BECOMING》。
-
音樂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視覺合唱劇場《四季‧台灣》 用歌聲彩繪島嶼風情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以無伴奏人聲結合視覺媒體的旗艦跨界製作《四季臺灣》,將從土地出發,以台灣四季風情、地貌風物等人文景象為創作元素,用美好歌聲帶領觀眾一同感受四季更迭的台灣溫度。
-
音樂
三個人《3 X 3計畫》異常返響 音樂與創意完美結合
2018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3X3計畫》異常返響音樂會,創作型室內樂團「三個人」再度接受國家兩廳院邀請演出,並力邀作曲家邱浩源、李元貞及劉韋志一起共譜精采樂章,為「三個人」量身打造全新作品。
-
戲劇(曲)
人力飛行劇團《時光電影院》 安慰生命中的缺席
人力飛行劇團闊別十年,重磅重返全新製作幾米音樂劇《時光電影院》,由導演黎煥雄、編劇周伶芝改編幾米同名繪本,並搭配音樂總監兼作曲者陳建騏、作詞者李焯雄及HUSH聯手打造。
-
舞蹈
2018雲門四十五周年 十國演出橫跨歐美亞
二○一八年是雲門舞集創團四十五周年,已排定十國演出行程,除了台灣之外,並將造訪美、英、法、德、奧、義、西班牙、葡萄牙、墨西哥等國。創辦人林懷民表示,四十五周年就是要繼續打拚。
-
音樂
《詩乃伊》 胡德夫與部落朋友傳唱屬於我們的記憶
「台灣民歌之父」胡德夫始終用歌聲說出動人的故事,以低沉渾厚的嗓音串連起對這塊土地的共同情感,與我們遺忘的質樸靈動。即將於四月一日舉辦的音樂會命名為《詩乃伊》。
-
舞蹈
2018圓桌舞蹈計畫 歐美亞展現「舞」力
由「張婷婷獨立製作」策製的「2018圓桌舞蹈計畫」本週上檔,匯集十位國際編舞家齊聚一堂,推出「歐美舞思雋永」、「亞裔新浪潮」兩套節目,一連四天共六場演出,呈現八個不同視野的作品。
-
音樂
諏訪內晶子與NSO 探索琴音的無限可能
小提琴名家諏訪內晶子再度來台,將再次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同場並由多利安.威爾森指揮演出約翰.亞當斯《主席之舞》和戰爭主題的普羅科菲夫:第五號交響曲。
-
戲劇(曲)
當「台灣歌仔」遇見「台客武俠」 跨界音樂劇《俠貓》俠義登場
繼《散戲》之後,明華園總團再度與故事工廠新銳導演黃致凱合作推出《俠貓》,將台灣史上最具規模的抗日事件搬上舞台,以台灣的語言、戲劇搬演在地故事。
-
其他
2018臺灣戲曲藝術節 好戲盡出
臺灣戲曲中心去年十月正式開幕,不僅邀請東南亞傳統藝術團隊來台,更網羅國內各劇種優秀劇團共襄盛舉;緊接著將在今年三月至五月推出第一屆「臺灣戲曲藝術節」,以台灣戲曲為基底規畫一系列節目。
-
戲劇(曲)
上崑四十周年巨獻《臨川四夢》 上百人空前陣容見證歷史
上海崑劇團創團第四十個年頭,上至崑大班老藝術家,下至最年輕的崑五班新秀齊聚一堂,以上百人陣容來台演出明代大師湯顯祖戲劇史上的鉅作《臨川四夢》及經典折子戲,締造歷史性的一刻。
-
藝視窗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台灣】 第廿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金希文、姚淑芬、陳勝國獲殊榮 「國家文藝獎」於12月5日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公布第20屆得獎者名單,分別為:詩人李魁賢、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編舞家姚淑芬、劇作家陳勝國、建築師黃聲遠、電影音樂創作者林強。 表演藝術類獲獎人的獲獎理由分述如下:作曲家金希文創作獨具風格,作品種類眾多、質量均佳,著重於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台灣元素與意象;編舞家姚淑芬透過女性細膩視角,創造多元而獨特的舞蹈風格,舞作關懷社會議題,並積極與國際連結,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劇作家陳勝國則是因其編創的歌仔戲劇本,充分掌握語言、表演、場面、技術,展現戲劇表現力、手法靈活、風格獨具又親近觀眾,為台灣傳統戲劇開創新局。 國藝會將於2018年3月底、4月初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7位得獎者獎金100萬元及獎座乙座。 2018年「雲門創計畫」獎助揭曉 田孝慈等6位入選 2018年第三屆「雲門創計畫」,鎖定台灣創作人才,獎助創作排練空間及費用。去年12月20日,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公布第三屆獲獎助名單共有:田孝慈、李治達、邱昱瑄、黃詠淮、劉亮延與駱宜蔚等六位。 本屆創計畫得主中,劉亮延計畫以京劇演員特長為中心,新編詞曲及身段,找到傳統故事的當代詮釋。田孝慈則將重心放在探問意識與身體的關係,以及重新檢視與整理個人的肢體語彙。李治達希望找到誠實乾淨的身體,呈現最直覺的動作狀態。黃詠淮將從生活經歷出發,與三位舞者共同找尋身體與情感的連結。舞者出身的邱昱瑄,因身體受傷感到焦慮,並開始察覺身體使用方式,試圖透過創計畫對生命提出疑問,藉由舞蹈記錄走過的日子。駱宜蔚將與多位舞者工作,觀察與磨合舞者間的身體使用方式來探討人在群體中的處境。 第29屆傳藝金曲獎開放報名 文化部第29屆傳藝金曲獎自107年1月1日至3月1日受理報名送件作業,凡於106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間首次發行的傳
-
舞蹈
煙的雕塑 側記帕派約安努身體工作坊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的舞作常給人動態繪畫的印象,每個構圖畫面都是鑄造動作的刻痕,凝結時空的觀看。如果說空間是他的畫布,舞者的身體便是他作畫的材料。
-
舞蹈
呼吸的生命體 《偉大馴服者》舞台探秘
《偉大馴服者》的舞台設計想法是「扭曲」,一開始,帕派約安努先在紙上捏塑出他想要的曲折造型,再交由有建築背景的舞台設計Tina Tzoka運用繪圖軟體,計算出容易拆卸,又能保持美好弧線的結構。
-
戲劇(曲)
台日戲劇首度長期合作計畫 打破語言文化隔閡
由台日戲劇團隊共同發起的「交換手札計畫」,今年選擇《一九八四》做為故事設定,並加入《三姐妹》文本,將故事場景設定在近未來的戰後,世界已無政府組織,而改由三大企業所重新組成。
-
音樂
打破語言藩籬 CMO樂團《誰是直美?》道出自我認同
由藤音樂工作室製作、CMO樂團擔綱演出的《誰是直美?》,以音樂為主體,將影像、戲劇穿插其中,帶出三個同名為「直美」的生命故事,而每個「直美」皆有自己的主題歌曲。
-
戲劇(曲)
表坊荒謬喜劇《台北男女》 人生舞台演繹眾生百相
表演工作坊二○一八年瘋狂荒謬喜劇《台北男女》,由導演丁乃箏帶領劇場演員:樊光耀、呂曼茵、朱德剛、楊琪、邱逸峰與新生代葉育德、李芙蓉,用荒謬和自我嘲諷方式省視現今社會現況。
-
戲劇(曲)
河床劇團《1:00 am》 窺探生命深處
河床劇團本週將帶來極具實驗性的新作《1:00 am》,演出正如其名,是台灣劇場首次在深夜凌晨一點上演的完整劇場節目,以夜晚改變人們感官的神秘力量,陌生化我們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
-
戲劇(曲)
三缺一劇團《LAB參號─不知為何物》 演員的身體旅程
三缺一劇團本週推出新作《LAB參號─不知為何物》,將「動物轉化」做為表演者在創作時的工具,更以人物、動物、怪物的日常百物語為創作主題,深化動物轉化內涵。
-
戲劇(曲)
曉劇場在台搬演三島由紀夫《薩德侯爵夫人》 探討女性覺醒
曉劇場本週演出新作《薩德侯爵夫人》,故事圍繞著六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子和薩德侯爵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看似日常的對話,言語中暗藏在道德枷鎖下的情慾,將在劇場中一絲不掛暴露在觀眾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