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遭祝融 創作基地付之一炬
優人神鼓老泉山山上劇場於今晨八時發生火警,經當地民眾報案,消防隊派遣警消卅八人、消防救護車十四輛,於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約四十分鐘控制火勢,無人員傷亡,起火原因由消防隊鑑定中。
-
戲劇(曲)
劇場導演姐弟首度合作《家庭浪漫》 邀請觀眾一起建構家庭立體聲
2019臺北藝術節特別邀請劇場導演姐弟洪千涵、洪唯堯攜手共創《家庭浪漫》,作品從其原生家庭出發,在自家故事的穿針引線下,擴展到台灣人「共業式」對於家的集體幻想。
-
舞蹈
舞蹈大師尾竹永子核災議題電影《身在福島》 雲門劇場世界首演
享譽國際的當代舞蹈大師尾竹永子,將在淡水雲門劇場首度發表她用五年時間創作的影片《身在福島》。林懷民說:「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藝術家,非常特別的作品,讓你吟詠、思考。」
-
其他
《島嶼歌戲─王金櫻世代》 帶領讀者一同走進台灣歌仔戲歷史
《島嶼歌戲:王金櫻世代》由知名戲曲研究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徐亞湘教授所撰著,藉以平實溫潤的筆觸,佐以三百多張珍貴歷史照片資料,感性地描繪出歌仔戲資深藝師王金櫻一生的舞台生涯與劇藝風華。
-
音樂
台灣樂壇首次與紐奧良爵士博物館跨國共製 徐崇育& 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 紐奧良世界首演
徐崇育 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將於八月九日舉辦「JAMEI CHEN Cuba Soy La Ley In Our Blood 古巴吶喊」爵士音樂會,比照美國巡演的全編制和曲目預演,期待將紐奧良和古巴爵士激盪出的火花分享給台灣觀眾。
-
戲劇(曲)
河床劇團再度「開房間」 帶民眾一起模糊「邊界」
河床劇團本週再度「開房間」,此次在有章藝術博物館演出的最新創作《開房間計劃邊界》,事物之間皆有其界限,生活與藝術、日常與表演、觀眾與演員,延伸到生活中亦是如此:丈夫與妻子、父母與小孩。
-
藝視窗
文化部擴大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 鼓勵原創實驗及國際連結
【台灣】 文化部擴大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 鼓勵原創實驗及國際連結 文化部新訂「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聚焦科技藝術,強調台灣原生文化內涵及實驗精神,鼓勵發展國際網絡連結,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本年度補助專案自9月1日起至11月30日受理提案。 為回應國內藝文生態及國際跨域合作趨勢,文化部從原表演藝術類別,擴展範圍至科技藝術多元類型,擴大支持跨領域科技藝術之創作發展,希望進一步提升整體台灣科技藝術競爭力,培育科技藝術專業人才,深化科技藝術國際網絡經營。補助重點包含:一、聚焦科技藝術:補助對象聚焦為專業科藝團隊及以科藝為發展核心之團隊;二、結合的藝術類型不限:符合科技藝術發展趨勢,廣納各種創作類型,鼓勵台灣原創及實驗精神,經營發展國際網絡,擴大結合產業界及場館等跨域資源。三、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原則於簽約後首期即撥付年度補助款70%,以支持科藝創作初期的資金需求。四、提案內容可為跨年度計畫,須於提案第一年研提整體計畫,包含計畫期程、分年計畫構想及分年經費等。詳參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grants.moc.gov.tw/Web/)或電洽文化部藝術發展司推廣科蔣小姐(02-85126547)。 國藝會2019「共融藝術專案」9月1日起受理申請 國藝會自2017年起,總體目標定調為「Arts to Everyone」,同年底與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簽訂合作備忘錄,重點之一為共同發展共融藝術相關計畫。國藝會首先發展的專案項目即為2018年啟動之「共融藝術專案」,鼓勵藝文團隊及創作者發展共融藝術、關注高齡相關議題,並支持為高齡者策劃之專業藝文展演活動及服務推廣計畫。除了原有之「國內計畫」外,為擴大參與,放眼於國際共融藝術經驗分享、交流與製作,本年度首先鼓勵台灣與英國合作之共融計畫,增加「國際計畫台英合作」項目,由英國文化協會與本基金會共同支持,期透過經
-
其他
國家兩廳院Asia connection亞洲連結論壇八月登場
國家兩廳院Asia Connection三年計畫,今年為首屆出發,以「戲劇」為主軸,舉辦Asia Connection論壇與東亞劇場拼圖展演,邀請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國際策展人共同參與分享與討論,串起亞洲藝術共榮圈。
-
舞蹈
雲門舞集+陶身体劇場 交換編舞家同台演出
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懷民今年底退休前策畫的最後一檔節目「雲門舞集+陶身体劇場」將於十月起在國表藝三館登場,還未上演,已引發好奇與討論。
-
舞蹈
2019舞蹈秋天 以身體取代語言 發動對話思潮
「2019舞蹈秋天」將帶來九檔精采作品,並首次將演出場地跨至雲門劇場演出。參與藝術家包含林懷民、何曉玫、英國阿喀郎.汗等;此外也加入台灣青年編舞家田孝慈、鄭皓與蘇品文,交出下個世代的新觀點。
-
舞蹈
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7/25台灣特別演出
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再次來台,為了讓更多人見證舞踏之美,除了開設工作坊,他將於七月廿五日下午五點整,特別準備十分鐘演出給台灣觀眾,用全部身心把自己身體所體驗的舞踏傳達給現場所有人。
-
戲劇(曲)
中山堂化身遊樂場 《這裡沒有大野狼》創造獨一無二親子劇場
2019臺北兒童藝術節適逢廿周年,以「你好不一樣」為主題,因此特別委託來自設計、音樂、戲劇、教育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們組成「樂遊聚夥伴」,共同創作《這裡沒有大野狼》,帶來十六場演出。
-
音樂
「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 四十四位台灣鋼琴家聯手創下世界壯舉
由鋼琴家葉綠娜、魏樂富策畫,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主辦的「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齊聚高達四十四位台灣優秀三代鋼琴家馬拉松接力演出巴赫全鋼琴作品。
-
音樂
擊樂家薛詠之以日常物件打造「柏拉圖的洞穴」
2019新點子實驗場「柏拉圖的洞穴」由擊樂家薛詠之與創作夥伴們運用日常物件,結合光影與聲響,打造「柏拉圖的洞穴情境」,並與舞者王玟甯共同搭配,以洞穴寓言強調走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
戲劇(曲)
《克隆少年》開啟世代交流對話場域 與觀眾共同探索「青少年」
長期以實境實驗劇場創作探討社會現象與問題的OD表演工作室,本週末以青少年為主題創作的《克隆少年》,在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於實驗劇場演出四場。
-
戲劇(曲)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 當代馬戲 × 錄像創作展 x 民間弄鐃雜技
圓劇團《悲傷ㄟ曼波》以「弄鐃」物件象徵與儀式意義做提煉,邀請觀眾走進兩廳院生活廣場上的帳篷劇場,欣賞展覽、表演,調劑悲與喜,隨著擺渡、搖擺,輕盈曼波,用一種進與出的真實態度看待生命的片刻與消逝。
-
音樂
從理髮廳走出來的拉縴人 國家音樂廳掀起復古浪潮
國家兩廳院今夏力邀兩組世界冠軍同台開唱,分別為拉縴人男聲合唱團與瑞典Ringmasters男聲四重唱,七月十四日將在國家音樂廳攜手合作「從理髮廳走出來的拉縴人」音樂會。
-
舞蹈
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親自台來開設工作坊 傳承身體藝術
由王小棣導演創辦的Studio Q表演教室與舞踏手許生翰共同邀請高齡八十一歲的日本舞踏大師大野慶人,將於七月廿二日至廿五日於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果酒練舞場舉辦「大野慶人舞踏工作坊」。
-
音樂
藍人樂團睽違十年再度來台 藍色派對狂歡登場
以結合多媒體、劇場表演、音樂與藝術而享譽國際的藍人樂團二度來台演出,不僅保有藍人經典元素,更加入全新的音樂、故事及特別訂做的樂器與獨特視覺效果,讓看過這個團體表演的觀眾更添期待。
-
戲劇(曲)
蕭煌奇挑戰主演舞台劇《遇見自己》 唱演人生經歷
蕭煌奇首次挑戰主演舞台劇《遇見自己》,是表演工作坊導演丁乃箏以這位金曲歌王的成長經歷為藍本,詮釋笑中帶淚、永不放棄的音樂人生故事。
-
音樂
突破中西樂器框架 三個人攜手鋼琴家徐惟恩共尋聲響新點子
融合電聲、影像、體感喇叭、紙張與中西樂器,2019新點子實驗場「誤讀聲響」由近年備受矚目的室內樂團「三個人」與鋼琴家徐惟恩攜手打造,四人以非典型的演奏技法,創造視覺與聽覺的新體驗。
-
音樂
2019臺北市音樂季《綠島小夜曲》原創音樂劇 周藍萍情歌搬上舞台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9臺北市音樂季」開季節目《綠島小夜曲》原創音樂劇結合果陀劇場共同演出,以華人音樂大師周藍萍的歌曲為藍本,集結近年台灣音樂劇最龐大陣容作為北市交五十周年鉅獻。
-
舞蹈
揉合台灣文學音樂驚豔歐洲 《新娘妝》回看台灣民主史
以作家李昂小說《彩妝血祭》為創作靈感的舞作《新娘妝》,運用奧地利林茲國家劇院舞團藝術總監林美虹擅長的舞蹈劇場形式,為長年在黑暗中噤聲的人吶喊。
-
其他
當我們同在一起 Here, We Reconnect 樂齡照護音樂工作坊暨公開講座
國家交響樂團串連各界專業人士,以樂齡照護為題,邀請具豐富又多元樂齡工作經驗的英國曼徹斯特管弦樂團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開放學院」計畫總監Julian West,分別帶來兩個各為期四天的工作坊。
-
戲劇(曲)
多媒體劇場翻轉經典童話 《小紅帽的奇幻旅程》激發無窮想像
榮獲歐盟巴塞隆納文化協會創意與革新Fi表演藝術獎、BBVA劇場獎最佳作品獎等獎項,巡迴足跡遍及世界各國藝術節的《小紅帽的奇幻旅程》,將於本週末在台北城市舞台精采上演。
:::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