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舞劇──命運之力
繼前年七月新象率先引進、引起轟動的「舞動世紀」舞團,在國內掀起「踢躂舞」熱潮,成軍五年、享譽愛爾蘭的《愛爾蘭大河舞劇──命運之力》,融台百老匯舞台聲光效果與愛爾蘭踢躂舞的極致動感魅力,將帶給國內觀衆另一波視覺驚喜。「命運之力」源自西歐古老的居爾特語,意謂「強勁的風」,它以深藏的古老神秘力量傅遞愛爾蘭踢躂舞的節奏與表情,數十位從世界踢躂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冠軍舞者,展現舞劇精采面貌。
繼前年七月新象率先引進、引起轟動的「舞動世紀」舞團,在國內掀起「踢躂舞」熱潮,成軍五年、享譽愛爾蘭的《愛爾蘭大河舞劇──命運之力》,融台百老匯舞台聲光效果與愛爾蘭踢躂舞的極致動感魅力,將帶給國內觀衆另一波視覺驚喜。「命運之力」源自西歐古老的居爾特語,意謂「強勁的風」,它以深藏的古老神秘力量傅遞愛爾蘭踢躂舞的節奏與表情,數十位從世界踢躂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冠軍舞者,展現舞劇精采面貌。
楊.葛巴瑞克(Jan Garbarek)是來自挪威的薩克斯風音樂家,他自六〇年代出道至今,已成爲歐洲爵士樂界的大師級人物,七〇年代起便與世界各地的頂尖民族樂手合作,冷冽疏離的薩克斯風音調,融合巴基斯坦、黎巴嫩、巴西等地的民族音樂,創作出張張精采的融合爵士(Fusion)佳作 。 九〇年代葛氏開始與來自英國的人聲團體「希利雅合唱團」(The Hilliard Ensemble)合作,該團擅長演唱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古樂曲調,搭配葛氏的薩克斯風即興穿梭其中,加上音場控制的變換反射,營造出仿如教堂優雅聖潔的聖樂,也使得他們合作的幾張專輯不但受到世界各地音樂獎項的推崇,更在全世界拿下百萬張以上的銷售量,將是國內愛樂者難得的聆聽經驗。
TOKEBI原意是韓國民俗傳說中的小妖精,醜陋卻具有超能力,他們懲罰惡人,幫助好人。在劇中,表演者將結合改編自 PungMul的古老韓國藝術(一種韓國傳統的打擊秀及民族舞蹈),發展出二十一世紀的表演形式。 TOKEBI表演者專精於打擊樂與舞蹈已長達十一年之久,劇中他們被設計成以五種不同的顏色來呈現,代表五種不同的人性,在頑皮而有個性的角色感染力中,透過強力的節奏,結合打擊樂器、現代舞蹈、人性寫實與多變的服裝造型(包括染髮,勁爆狂野的髮色呈現韓國富有想像力的新世代),同時藉由舞台道具像鍋子、竹子、水桶等傳遞PungMul爆炸性的活力,舊瓶新裝的現代音樂將帶領觀衆進入從未經驗過的韓國音樂領域。
《戀人物語:一個關於愛的歌舞劇》爲邱安忱的第二號作品,他運用自己的思想語言,加上載歌載舞的戲劇形式與破除歌舞劇傳統的題材,建構這齣審視社會價値觀的歌舞劇。邱安忱在此劇中,以異性愛被視爲羞恥的象徴、同性愛則爲社會主流的題材,來推翻現實社會的認知,讓異性戀者被懷疑爲愛死病的傳染病源,並在法律上明文規定異性戀行爲將被強制執行改造成正常的同性戀。這齣歌舞劇的目的是爲了對擾動台灣社會的老少配新聞事件主角爲何得不到家人認同?超越年齡甚至超越性別的情愛觀需要多少的勇氣才能克服外在的逆流?等道德觀提出質疑,並藉由此劇探索情愛的定義,使社會大衆對弱勢者有更多的包容與關愛。
榮獲一九九六年巴塞隆納FAD大獎(傑出表演獎)的踢踏打擊秀(CAMUT Band )樂團,成立於一九九五年,這個舞團是由編舞家拉斐爾、舞者Mendez兄弟與Alonso、打擊樂手Espanol Satorra共同組成,他們的演出除了打擊樂、器樂、人聲及打擊樂與踢躂舞外,更結合生活中語言的韻律作爲表演的素材。該團成立至今,屢屢創下票房佳績並贏得評論家與觀衆的好評與肯定。今年九月轉戰紐約百老匯,雖遇上九一一事件,票房仍然銷售一空,足見該團,果然有其獨特的表演魅力。
曾以十三歲稚齡,獲得一九九七年「柴科夫斯基少年組鋼琴大賽」第三名的鋼琴新銳嚴俊傑。兩年後,參加日本「第四屆Hamamatsu 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 獲鋼琴比賽第一名,被日本報評爲「台灣人的驕傲」,當年的嚴俊傑還未滿十五歲。國中畢業後,即負笈德國,就讀德國漢諾威音樂院。嚴俊傑在其師Krajnev教授的嚴格督促下,演奏技巧日益純熟。此次返台音樂會,他將展現這兩年的蛻變,曲目包括浦羅柯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貝多芬第二十一號奏鳴曲、《華德斯坦》、李斯特《魔鬼圓舞曲》、佛瑞《夜曲》第一號及舒曼的《狂歡節》皆是鋼琴曲目中展限演奏技巧與音樂深度的經典曲目。
樂享室內樂團致力於弦樂團曲目的發掘,以介紹弦樂合奏之美爲努力目標,並將弦樂合奏在不同時期、不同樂派的風格之美介紹給國內喜愛弦樂的樂迷。 在此次「尋找弦樂家族的聲音」的音樂會上,樂享室內樂團將演出弦樂團的經典曲目,有巴洛克時期義大利作曲家韋他利的《夏康舞曲》、十九世紀末葉英國作曲家艾爾嘉的《小夜曲》及二十世紀英國作曲家布列頓的《簡易交響曲》;此外,將與長笛演奏家林佳瑩合作十九世紀法國作曲家郭達爾的三首組曲,展現弦樂團在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
韓國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家鄭京和,是目前音樂界女小提琴家中的翹楚,她的琴音時而低吟迷人,時而高亢堅決,廣受樂迷喜愛。這次應牛耳藝術之邀來台,將演出台灣罕見的曲目──由科賴里改編的杰米尼亞尼的D大調第一號大協奏曲以及考驗演奏家演奏技巧與深度的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第二號以及膾炙人口的韋瓦第《四季》。
奧國小提琴家盧卡斯.大衛(Lucas David)應台灣絃樂團之邀與該團合作協奏曲外,也將舉行個人獨奏會。這位曾受教於堤博.韋嘉與密爾斯坦的小提琴家,曾是五、六〇年代備受矚目的炫技家,並且在二十五歲時受聘任教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自一九六六年起擔任德國西北德大學德特蒙音樂院的小提琴教授,今爲該校的榮譽教授。盧卡斯.大衛此次來台將在獨奏會上演奏超技的全套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綺想曲》,這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演出。
九歌兒童劇團即將推出十五週年系列兒童劇《想飛的小孩》,這齣專爲兒童製作的戲劇由大頭人偶與撐竿偶攜手演出孩子們希望飛上天空的夢想。
YWCA青少年管弦樂團此次邀請知名鋼琴家李堅及小提琴家俞麗拿來台,將於二十八日的協奏曲之夜,演出《賽爾維亞理髮師》、舒曼鋼琴協奏曲、《廟會》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二十九日在羅東聖母醫院所舉行的紀念音樂會則由三位傑出的音樂家李逸寧、李堅與黃維明,同台攜手演出。演出曲目分別爲法朗克鋼琴小提琴A大調奏鳴曲,舒曼的三首《羅曼史》,米堯爲豎笛、小提琴與鋼琴的組曲及巴爾托克鋼琴、小提琴與豎笛的對話。
果陀劇場大型歌舞劇《看見太陽》,由舞台視覺大師聶光炎、導演梁志民、作曲陳國華與編舞馮念慈聯手出擊,讓觀眾在次體驗音樂劇的驚艷,這齣聯合二十多位歌舞優聲代的實力演員演出的歌舞劇,果陀劇場不僅要讓台灣觀眾重新體驗,四月也將遠赴紐約演出這齣膾炙人口的精采好戲。
在這深秋時分,故宮正如火如荼地舉行法國文物展,而全台唯一由全男性演奏家組成的亞太弦樂四重奏也向這次展覽靠攏,推出法國室內樂的經典之作,讓樂迷在欣賞法國三百年的經典畫作之餘,也能浸染在充滿法國迷濛色彩的佛瑞與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中,一窺上個世紀轉換時,音樂與繪畫同爲藝術本質的互通之妙。
廣青合唱團二十一週年公演「山河戀」,將呈現中文合唱經典曲目《長恨歌》、《黃河大合唱》。這次演出邀請到大陸指揮家嚴良堃、聲樂家康莊分別擔綱音樂會指揮與朗誦的部分,和台灣知名音樂家及台北室內合唱團共同演出。
晨星劇團於十一月初將推出採貧窮劇埸形式與探討失業潮、人格精神分裂的黑色喜劇《變身怪客》。兩個大男孩,全場變男變女,忽老忽幼、載歌載舞、飛天遁地,要觀眾更能進入內在狀態,看見自己的黑色盲點。
俄國大提琴演奏家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繼去年來台演出巴赫的無伴奏組曲後,今年又將連同鋼琴家薩吉歐.迪煙波再度來台,爲國內古典樂迷演奏孟德爾頌、蕭斯塔高維契及蕭邦的大提琴奏鳴曲。
《東廠僅一位》是一齣從明朝開始,窺探中國歷史上幾個迫害和被迫害史實的相聲劇,戲的內容借古諷今,講述從古至今,總有那麼「一位」橫跨了各朝代,從思想、教育,或是從愛而來,完成了不爲人知的迫害。
國王歌手是由六位男生組成的美聲團體,六個聲部變化多端的組合排列聽來宛如一個樂團的大合奏。他們演唱的歌曲極爲廣泛,囊括各種不同的類型,他們甚至唱了許多當紅的流行金曲,豐沛創意永遠帶給樂迷最新鮮的感覺。
應豐田汽車公司之邀,倫敦節慶管弦樂團與長笛家劉兆哲、豎琴家米榭兒及女高音郝渥滋將合作演出,音樂會曲目從十八世紀韓德爾的世俗宗教音樂、莫札特時期的沙龍音樂,到二十世紀蓋希文的《夏日時光》,其間包羅不同時空的文化背景,戲劇性格搶眼。
中華賓士新世紀音樂年系列三,由曾贏得國際日內瓦大賽長笛首獎、現任柏林愛樂長笛首席的帕胡德,以及與他一同來台的三位德國弦樂演奏家,共同演出長笛樂曲中最經典的莫札特與羅西尼作品。
劇情如下:一九七〇年底,英國搖滾樂團披頭四宣佈解敗;在台灣有七位青年於同年成立社團爲他們愛好的戲劇進行交流與探討。他們研究飛行、玩樂、看色情雜誌、聽披頭四音樂、嗑藥,以談論「馬子」爲樂,於是有人建議將社團改名爲「把碼社」。這種未經抗爭的「意想不到的自由,淋漓盡致的青春」就獲得的理想世界,註定將會失敗。最後這七位男子,在七週內以悲劇結束這個社團的壽命。
新成立的逗點創意劇團將推出其首次售票演出的製作《爺爺再見》。內容探討死亡與安寧照顧的《爺》劇,是國內少見直接正面碰觸「死亡」議題的演出。此次更與安寧基金會合作,共同推廣安寧療護的觀念。
喜歡用故事與孩子編織夢想的豆子劇團,自去年推出「豆豆故事多系列」獲得觀眾熱烈回響後,今年更將此系列重新包裝、再度推出。 由三段不同故事〈彩色巫婆〉、〈環遊世界〉、〈父母〉串聯而成的「豆豆故事多系列I──彩色巫婆」,內容結合了童話故事與劇場魔術般說故事的方式,期望能提供、拓展小朋友對童話更多的想像空間。
由愛爾蘭踢踏舞團精心製作的《大河樂舞──月昇之舞》,結合了一群國際知名的踢踏舞者,以嚴謹且獨具巧思的舞蹈編排、佈景道具來詮釋愛爾蘭動人的傅說。其精湛的舞藝與獨特風格,頗獲世界各地觀眾的好評。
成立近二十年的聖彼得堡兒童芭蕾舞團,將來台演出《拇指姑娘》與《木偶奇遇記》這兩齣充滿童話故事的芭蕾舞劇。 由凡雷利.可瑞夫擔任藝術總監的聖彼得堡兒童芭蕾舞團,近幾年來在演出上不斷推陳出新,從《睡美人》到《白雪公主》、《胡桃鉗》等作品,不僅內容求新求變,演出更展現舞者的精湛舞技。此次來台演出,精選的舞碼將讓舞迷們深刻感受俄羅斯的芭蕾之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