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種仿冒江蘇大劇院經典民族舞劇《紅樓夢》的舞台演出,或仿用該舞劇的美學設計,或仿其舞台元素和表演造型。(顏子樂 提供)
上海

多齣正版演出遭冒牌山寨 多個市場因素助長荒誕劇

7月流火,中國劇壇的演出市場又迎來了一個火紅的時節。一二線城市忙著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中國演藝之都或西南演藝之都,三四線城市也在搭建改造更多的演藝新空間或舉辦各類小劇場戲劇節。不過,此刻一些知名的劇團負責人或製作人卻很難笑得出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話)的原創大戲《覺醒年代》即將亮相臨港演藝中心,但是製作人卻接到了眾多觀眾的舉報和投訴,「《覺醒年代》被山寨了,我們花錢看了一場冒牌戲。」她有些無奈,真李逵老是遇上假李鬼,去年上話被迫發布《覺醒年代》版權聲明,今年3月底又發了一遍,但至今依舊有觀眾上當。

無獨有偶,中國國家話劇院(國話)近期也為舞台劇《青蛇》發布了版權聲明,起因是觀眾投訴,有打著《青蛇》招牌的話劇,但觀眾進劇場後發現並非是著名導演田沁鑫執導的《青蛇》。國話為此聲明:「中國國家話劇院經授權根據香港作家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話劇《青蛇》。近期,社會上發現有公司未經中國國家話劇院同意擅自使用上述作品,違法進行冒演、虛假宣傳、濫用AI換臉技術欺騙觀眾。請觀眾在購買話劇《青蛇》演出票時,擦亮眼睛,辨別真偽。」

事實上,這些並不是個案,而是當下中國戲劇市場正在上演的荒誕連續劇。

各種仿冒江蘇大劇院經典民族舞劇《紅樓夢》的舞台演出,或仿用該舞劇的美學設計,或仿其舞台元素和表演造型。(顏子樂 提供)

山寨戲劇的「工業化生產鏈」

山寨戲劇的套路早已形成標準化流水線。從劇名到宣傳片,從座位圖到現場話術,每個環節都透著「精准收割」的算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覺醒年代》被山寨成《覺醒年代之XX》,江蘇大劇院的民族舞劇《紅樓夢》遭遇《一夢紅樓》、《夢回紅樓》等仿冒,甚至連俄羅斯經典演出《斯拉法的下雪秀》(Slava's Snowshow)(編按)都沒能倖免——無中生有的濰坊、大連等地的「巡演」連結,用移花接木的宣傳影片和擦邊球劇名,把正版劇的流量偷得乾乾淨淨。

技術升級更讓山寨行為「如虎添翼」。短視頻平台的病毒式傳播,讓盜版宣傳能在一夜之間覆蓋三四線城市;AI換臉技術被用來製作虛假演出影片,甚至連「一票難求」的假像,都能通過購票平台標註「已售座位」來實現——這些不存在的座位,不過是後台隨意修改的數據。

維權路上的「連環困局」

當觀眾發現上當想要維權時,才會真正明白什麼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斯拉法的下雪秀》的中方代理人發出律師函後,侵權方表面應承,私下卻繼續售票。更諷刺的是,當製作方真李逵在巡演時撞見自己的山寨版李鬼時,對方竟囂張地說:「那你就去告我啊。」

法界人士坦言,這類官司即便勝訴,賠償可能也只有幾千元;而盜版方多是「打一槍換一地」的皮包公司,即便拿到判決也難以執行。於是,山寨劇製作方有恃無恐——反正賺快錢,大不了換個馬甲重來。

《羅恩格林》首現台灣舞台廣告圖片
各種仿冒江蘇大劇院經典民族舞劇《紅樓夢》的舞台演出,或仿用該舞劇的美學設計,或仿其舞台元素和表演造型。(顏子樂 提供)

李鬼們正在偷走我們觀劇的信仰

山寨戲劇的氾濫,本質上是多方利益共謀的結果。首先是製作方的投機心理:臨時演員日薪150元,場地選租金低廉的電影院(5000元╱天),盜用原創素材,百元票價配合「不退不換」的行規,幾乎穩賺不賠。其次是劇場的生存壓力:許多小城劇院依賴場租生存,5萬元╱天的場地費對任何演出都有吸引力,至於版權問題?「有批文就行」。更隱蔽的是票務平台的「裝糊塗」——審核批文流於形式,對行銷內容不聞不問,反正「出了事找主辦方」。

行業的「成本病」則讓正版劇場陷入兩難。演出成本增速遠超通膨,政府補貼成「救命錢」,某劇院一年需2,000萬元補貼才能維持運轉;市場部員工靠承接專案提成,KPI業績壓力下,「租場審核不嚴」成了潛規則。當生存都成問題,誰還有精力去計較真版權?

最令人痛心的,是觀眾信任的崩塌。一位紅迷在南京花高價只為一睹江蘇大劇院的經典舞劇《紅樓夢》,不料看到的卻是表演「襲人和寶玉滾床單」荒誕劇情的山寨《紅樓夢》,為此憤而離場。

當然,行業自救已在嘗試:有人建議建立「山寨劇黑名單」,禁止會員單位合作;有人提議安裝「版權核驗終端」,即時驗證演出資質……

舞台本應是傳遞情感、連接心靈的聖地,李鬼們的以假亂真,不僅踐踏了創作者的汗水,也偷走了無數藝術愛好者的觀劇信仰,倘若放任李鬼們的肆意擴張,中國劇壇終將遭到反噬!

編按:該演出訪台時譯名為《下雪了》。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8/16 ~ 2025/11/16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