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由藍領階級組成的「工人綜藝歌舞劇團」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

由文建會和中時晚報共同策辦的戲劇節「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六月份在大安森林公園先以節慶活動揭幕,呈現各式動、靜態的音樂、戲劇、舞蹈演出,並邀請國內的專業劇團輔導業餘劇團,演出曾經上演而廣受好評的劇目,希望藉此帶動相關經驗的傳播與交流,爲日後的藝術環境培養更多的生力軍。 七、八月份共有四齣戲劇上演,《世俗人生》由「白鴒鷥台語藝術硏究室」和公敎人員組成的「牛古演劇社」共同合作,蔡明毅導演;《三人行不行》由「屛風表演班」指導藍領階級組成的「工人綜藝歌舞劇團」演出,黃英雄導演;《圓環物語》由「表演工作坊」和企業界主管者組成的「企業表演俱樂部」合作;《荷珠新配》則是「蘭陵劇坊」和市議員助理組成的「三色菫劇團」共同製作。節目場次如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印象三重奏團」躍登國際舞台

「印象三重奏團」於民國八十二年十月成立,成員爲鋼琴家林慧英、大提琴家陳俐亨以及其夫婿小提琴家陳方騮。三位靑年音樂家皆爲畢業於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院的音樂演奏碩士,但其敎育基礎全在台灣,而表演事業的開端也植基於台灣。成立將近二年的時間,該團已累積三十場的演出經歷,這次更獲得文建會推薦赴哥斯大黎加及美西地區巡演,躍登國際表演舞台。 演出曲目方面,在哥斯大黎加因爲是參加當地的音樂節活動,因此設計較爲傳統經典的樂曲,包括「樂聖」貝多芬最知名的鋼琴三重奏曲《大公》、以及浪漫時期法國名作曲家聖桑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曲》,另外則將演出代表本國風土民情的台灣民謠數首。在美西地區的演出以僑胞爲主要對象,因此加重台灣民謠的部份,以及一些古典小品樂曲。該團將分別在雲林、台南、台北舉行三場行前公演。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1995九歌兒童藝術節」輪番上陣

「九歌兒童藝術節」自一九九三年起固定於暑假期間舉辦,今年共推出四個兒童節目,首先登場的是「鄕音四重唱」童歌演唱會,這是「鄕音」復出歌壇,首度特別爲小朋友製作的中西童歌演唱會;第二個節目是環保兒童劇《李兒上山》,民國八十年曾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連演十五場,本劇最大的特色是使用廢物偶來演出,所有演出的戲偶、道具都是家中隨手可得的廢物製成,藉由老爺爺的說故事帶引,進行一趟環保之旅;第三個節目《城隍爺傳奇》,是九歌今年前往烏克蘭基輔市、美國紐約市的演出節目,改編自台灣民間傳說故事,曾於民國八十二年底公演過,並參加文建會八十三年度「兒童戲劇親子遊」巡迴演出;第四個節目《小木偶與金鑰匙》是與東歐偶戲交流代表作,托爾斯泰名著改編,小木偶皮諾契歐(Pinochio)的故事被世界各國兒童劇團改編演出的非常多,也深受小朋友喜愛。演出內容中西並容、型式各異,將帶給觀衆朋友不同感受。 「1995九歌兒童藝術節」系列節目自七月二十二日起至八月六日止共計十五場,票券可洽年代電腦售票系統(02)7269788,或洽九歌兒童劇團(02)7389859,各場演出時間、地點如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音樂劇《亞瑟王傳奇》

成立於一九七六年的英國國家靑少年音樂劇團,擁有二十年的歷史,爲英國國家級劇團,其藝術成就亦獲英國皇室垂愛,皇儲愛德華王子(The Prince Edward)自一九八七年起擔任團長及第一屆主要贊助人。 該團擁有專屬的作曲家、編舞者、劇作家,二十年當中已創作五十多個作品,從英國傳統狄更斯的《孤雛淚》到美國歌舞劇《紅男綠女》,都在他們嘗試的範圍之內,兩年前甚至演過難度極高的《嬰粟花》,一部描述鴉片戰爭的戲劇。 此次來台演出的《亞瑟王傳奇》,內容敍述一段充滿驚奇、剌激的探險之旅,帶領大家穿越時光隧道回到英國中古時代傳奇人物亞瑟王的皇宮,與吉維莉公主、梅林大法師、茉更、湖中仙子以及園桌武士等一起與邪惡的力量大戰。英國國家靑少年音樂劇團以音樂劇的方式,演唱悅耳動聽的歌曲,綜合詩歌、偶戲、魔術、默劇的演出,透過舞台效果的處理,呈現圓桌武士般壯觀的場景、屠龍的畫齒與種種奇幻法術。 《亞瑟王傳奇》全長一百三十分鐘,英語發音,部份台詞及歌詞以中文字幕提示,鼓勵國小中、高年級以上的觀衆前來欣賞。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台北民族樂團」──來去廟口(行前演出)

文建會扶植的本土音樂表演團體「台北民族樂團」,應「世界台灣同鄕會」邀請,參加該會第二十屆世台會年會之演出,將於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一日前往澳洲、紐西蘭表演五場節目,隨行的還有汐止國樂代表團、汐止舞蹈代表團、汐止戲曲代表團等汐止地區學校藝術性社團參與演出。 紐澳行前,台北民族樂團將於六月十一日起,在石門、板橋、三芝、金山、野柳各地廟口,演出結合民間文化的歌仔戲、舞蹈、北管戲等節目,將來自民間卻逐漸失傳的本土藝術,重新呈現在各地鄕親的面前。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台北凡雅三重奏成軍首演

「台北凡雅三重奏」的成員小提琴家梁建楓、大提琴家蘇千芳及鋼琴家魏宇梅,都自美國學成歸國,目前活躍在國內樂壇。留學期間在室內樂訓練方面受敎於世界級的室內樂演奏團體,如美藝三重奏、包羅定三重奏以及克里夫蘭、茱莉亞、瓜內里弦樂四重奏等。 「台北凡雅三重奏」六月四日將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首演,此次音樂會的曲目包括莫札特的《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蕭士塔高維奇的《E小調鋼琴三重奏》,並邀請國內知名小提琴家蘇顯達客席,共同合作演出布拉姆斯的G小調鋼琴四重奏。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一九九五年關渡藝術節

由國立藝術學院主辦的「一九九五關渡藝術節」自四月份起展開二十項、六十九場的各類展演,囊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科技藝術、傳統藝術第六大類。此次活動邀集國內外的藝術團體共襄盛舉,除提供院內師生極佳之觀摩切磋機會,以關渡、北投、淡水、八里地區爲基礎,將文化活動推展至大台北縣市地區,進而蔚爲風氣,達到「藝術造鎭」的理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游好彦舞團年度公演

此次公演,除了具代表性的經典小品:《黑天使》、《鬥魚》、《獵人與鹿》、《我心深處》、《似曾相識》、《神往》等舞作之外,還包括文化大學的畢業作品:《人言可畏》、《夢──世界極短篇》以及《死亡靑鳥》等。在舞劇方面有:《索──路是人走出來的》全版、《魚玄機》選粹、《菊豆與天靑》選粹等。目的在於呈現舞團多元化走向的趨勢,並且爲鼓勵新生代舞者創作,首次將文化大學舞蹈系畢業中表現優異的作品,在劇院中展演。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郭芝苑作品發表會─紅薔薇

郭芝苑目前已七十餘歲,其作品包括有交響樂、民謠、歌劇,及閩南語流行歌曲。如民間流傳的《紅薔薇》及台灣第一部靑少年歌劇《牛郞織女》等。其個人並曾得有國家文藝獎、作曲金鼎獎、吳三連藝術獎等。 在《紅薔薇》節目中第一部分是郭芝苑的鋼琴奏鳴曲、台灣古樂幻想曲和鋼琴小品六首,其中的台灣古樂幻想曲採用了北管〈水底魚〉的五聲音階旋律作爲主題,是一首優雅莊嚴而充滿中國風格的作品一九六〇年由徐頌仁首次演奏;第二部分有採詞於台灣民謠的趣味童謠之〈嫁何位〉、〈一個姓布〉、〈鲫仔魚要娶某〉、〈嬰仔睏〉;爲唐詩作曲的〈涼州詞〉、〈春日醉起言起〉、〈採蓮曲〉;陳聯玉先生作詞的〈雙溪漁火〉;李後主作詞之〈虞美人〉;山地民歌〈耕作歌〉以及李莎作詞的〈按摩女〉與〈笛〉,和由詹益川先生作詞的《紅薔薇》。 此次發表會由蔡采秀、林桃英、阮文池擔綱獨奏和獨唱;另有靑年鋼琴新秀魏宇梅之獨奏和黃韻宇、許惠娜的伴奏。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雲南省歌舞團來台展「少數」風情

雲南省歌舞團成立於一九五〇年春,是個擁有舞蹈團、合唱團、民族樂團、管弦樂團,以及舞台美術的綜合性藝術團體。該團自成立以來,曾先後蒐集了逾二十個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資料,匯整成生動活潑的聲樂、器樂、舞蹈所組成的民族歌舞節目,也包含芭蕾舞劇、中外歌劇與交響樂音樂會;雲南省歌舞團在逾四十載的藝術實踐中,日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次演出,他們將爲台灣的觀衆帶來一齣嶄新的節目《雲南風情》,反映雲南各民族的生活與情趣,富濃郁的民族色彩與鄕土氣息,其中作品泰半是該團近些年來獲獎的力作。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河界」組合語言舞團的肢體對話

組合語言舞團藉由肢體的對話出發,來探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共處時的對應關係。三位編舞者分別以《橋》、《隧道》、《床》爲題,以情愛關係爲切入點,呈現兩性在觀點立場歧異時進行溝通所產生的困境與契機。 楊桂娟的《橋》描繪人與人之間因個性差異和溝通不良造成的隔閡與爭執,以及基於關懷而產生的互動,進而相互諒解的可能。蘇子毓的《隧道》與阿根廷作家艾內士多.薩巴多所寫的一部小說同名。她有感於人生追逐愛情的過程中常因「追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或「追到了又不被重視與珍惜而苦悶與孤獨」,那種等待拯救的心靈就像是受困於隧道中,恐慌地祈求曙光的降臨。 王正芬的《床》在意象上表達著多種人性迷思,它與人類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床可以是喜怒哀樂時的情緖安置處,也可以是解讀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縮影,藉著床的冷、暖、單與雙,對照牽引人性的溫馨與現實。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向日葵」重新《摘星》

由賴聲川執導,金士傑、李國修、丁乃竺、丁乃箏等舞台劇精英所集體創作的《摘星》即將重現,不同的是將由致力於智障觀念宣導的「向日葵劇團」重新詮釋及演出。 「向日葵劇團」隸屬於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專屬劇團,是全國第一支由義工所組成的服務性劇團。演出活動皆由義工自製佈景、道具、音效。此次公演,劇團著眼於智障兒本身所面臨的問題,如生理需求、婚姻、是否該結紮,以及別人投以的輕視眼光結尾將不給予任何答案,只希望給台下觀衆一個多角度的思考空間。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黃瑞芬爲「六月新娘」唱出心聲

曾於一九八八年榮獲國際伊莉莎白大賽聲樂組銅牌獎的黃瑞芬,將與法國鋼琴家安得魯.飛達同台演出。 此次獨唱會的曲目,大部分是首度於台灣公開演唱的,且是爲「六月的新娘」與女性朋友們精選而出的。其演唱曲目包括莫札特《忠誠的心》、浪漫派大師舒曼《女人的一生》、拉威爾《新娘之歌》、法國作曲家浦朗克《婚約幻想曲》、《塞橋之歌》、《你的豐采》、及馬斯奈《如果我能靑春永駐》等。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我們的故事──畫像》陶馥蘭與殘障朋友共舞

多面向舞蹈劇場的專業舞者今夏將與殘障朋友同台演出《我們的故事──畫像》。 編舞家陶馥蘭在今年二月就開始與殘障朋友進行一些肢體開發的實驗。一些坐輪椅、脊椎損傷的朋友以及伊甸基金會支持的「黑門樂團」團員,透過這些課程而與陶馥蘭發展出以他們生活經驗爲主題的三支小品:〈小像〉、〈自畫像〉、及〈群像〉(甕中乾坤)。其中後兩者有舞團專業舞者與殘障朋友共舞,演出當中也會有現場音樂演奏,成爲「舞蹈音樂劇場」的體現。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一九九五台北國際偶戲節」群雄匯集

由行政院文建會策辦的「一九九五台北國際偶戲節」,七月即將熱鬧上場。此次偶戲節活動自七月八日至七月二十一日,爲台灣偶戲戲神田都元帥、西秦王爺生日期間。邀請參與的團體來自世界各地,有越南玉河水傀儡劇院、印尼藝術學院皮影戲團、匈牙利奇洛卡偶劇團、土耳其賽樂比傳統皮影戲團、義大利拿波里劇團、日本佐渡國文彌人形芝居劇團、馬來西亞山瑞安塞皮影戲團、陝西華縣光藝皮影社。 國立藝術學院擔任此次整體規劃與聯繫工作,希望藉此國際交流活動,推動台灣偶戲藝術蓬勃發展,增進全民對偶戲藝術鑑賞的國際視野。六月初在年代售票系統開始售票,單場票價一百元,套票及團體票另有優待,演出場次可洽詢年代售票系統。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伯納法國音樂節 春天爵士樂團

敏感的樂迷們已經嗅出今年春天飄染著浪漫的氣息,那就是「伯納法國音樂節」正式開鑼了!首先登場的是以輕快自由樂風聞名的法國春天爵士樂團。 「伯納法國音樂節」共有四個系列:春天爵士樂團(4/11-14)、銀笛三重奏(5/23-26)、長笛大師朗帕爾(10/18-19)、古典綠憶弦樂四重奏(11/10-14),預計巡迴演出十四場。首場春天爵士樂團晕來自法國的Or-pheon Celesta(希雷斯特爵士樂團),該團體自1979年起即開始於歐洲各國巡迴演出,爲荷蘭、德國、挪威等地著名音樂節爭相邀請的演出團體。四名團員除了皆擅長多樣爵士演奏樂器之外,各自在電影配樂、戲劇、聲樂、美術設計方面另有一番藝術成就,因此該團在演出上特別注入戲劇性的燈光運用,營造出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遐想空間。此次來台,將於四月九日起在台北、桃園、台中、高雄等地巡迴演出。他們將特別選取一般民衆耳熟能詳的舞曲、電影配樂,以及改編之法國兒歌等,希望能讓台灣樂迷享受法國爵士樂浪漫無拘束的特質。 演出地點選擇大衆化的火車站和各縣市文化中心,所以中南部的觀衆也有機會欣賞這場平易近人卻又不失典雅的音樂演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臨界點劇象錄「周日劇場」系列Ⅲ

成立至今超過六年,一直在劇本創作及小劇場表演型式、內涵上屢有出人意料成績的臨界點劇象錄,四月開始將有新型態的「周日劇場」演出。 此次的演出戲目共有四齣,包括田啓元編導的舞蹈劇場小品《蝴蝶》、《瑪莉瑪蓮》探討寂寞和自由的主題,並運用大量的生活化舞蹈動作及簡潔短少的對白布置於豐富多變的音樂片段之間。秦義銘導演、王彥鎧編劇的《帶我一起去旅行》描繪都市裏荒謬、空虛在眞實現象,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行。以及鹿心編導的《剪下一片雲》呈現一個從小習國劇小生的女性,成長後面對其舞台生命變化的廻異產生的挫折,及對「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優人迷思的省思觀照。 「周日劇場」自四月十四日起連演十五場,由於該場地座位有限,劇迷們不妨先電話預約(02)5534493,以免向隅。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薛偉小提琴獨奏會

此次音樂會演出曲目上半場第一部分爲傳統精典名曲─布拉姆斯《第一、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以及法朗克《小提琴a小調奏鳴曲》;第二部分以黑人音樂爲背景,藉由鋼琴和小提琴對話來充分描述男女情感─蓋西文《波基與貝絲組曲》。 下半場以現場點奏方式進行,皆以精采小品貫穿,如巴赫《G弦之歌》、克萊斯勒《美麗的羅絲瑪琳》。突破傳統音樂會的方式,薛偉將以精湛的琴藝同時展現古典樂的精緻和平易樂風。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

《動物狂歡節》音樂會、芭蕾舞劇《吉賽兒》

南台灣獨具風格的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將推出《動物狂歡節》和芭蕾舞劇《吉賽兒》兩場音樂會,熱鬧迎接春天。 首場《動物狂歡節》音樂會曲目有比才的卡門組曲、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德弗乍克的第八號交響曲。由蕭邦享擔任指揮,魏樂富及葉綠娜擔任鋼琴獨奏。 在芭蕾舞劇中被奉爲經典中之經典的《吉賽兒》,在國內一直少有機會看到全幕的演出,更遑論與交響樂團搭配演出的方式。十六年前台灣舞者黃紹仁及吳素芬分別擔任男女主角,十六年後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特地邀請了中華民國舞蹈協會共同參與,再次詮釋《吉賽兒》風采。 有感於台灣藝術長期偏重台北,主辦單位決定將全本《吉賽兒》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呈現,此乃高市交第一次以大型芭蕾舞劇爲演出內容,同時結合南台灣優秀舞者同台演出,期望觀衆共同參與。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女指揮家系列

雙長笛的盛宴、四季之聲、德奧經典名曲之夜

台北世紀交響樂團於今春推出國內首創之「女指揮家系列音樂會」,持棒者均爲國內一流的女性指揮家。結合國內年輕一輩的演奏家組成的「台北世紀演奏家室內樂團」,將於四月間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演奏廳演出三場,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及現代等不同時代風貌曲目的精緻音樂盛會。 系列之一「雙長笛的盛宴」,由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硏究所指揮組,現任世紀靑少年交響樂團及YMCA合唱團指揮的孫愛光指揮,搭配均以「特優」成績取得維也納音樂院長笛演奏文憑的夫婦檔任韋光、廖嘉齡,演出「杜普勒/d小調雙長笛協奏曲」及艾爾加、佛漢.威廉斯等人的作品。 系列之二「四季之聲」,由任敎於國立藝專的林立指揮。目前活躍於歐美的小提琴家廖家弘則擔任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主奏,其他並有柯瑞里、羅西尼及布瑞頓等人的名作。 系列之三「德奧經典名曲之夜」,內容以德奧樂派作曲家如莫札特、泰勒曼、華格納及孟德爾頌等人的經典爲主。指揮由任敎於國立藝專同時也是台北縣立文化中心交響樂團指揮的呂淑玲擔任。莫札特「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則由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首席朱貴珠主奏。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蓋瑞.卡爾低音提琴演奏會

當代傑出的藝術家之一蓋瑞.卡爾,是目前唯一以低音提琴獨奏家身分活躍於樂壇的傳奇人物。低音提琴在管弦樂團中,一向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器樂,許多人認爲它的聲音沈悶且低,不適宜當獨奏樂器。但是低音提琴一到卡爾的手中,他便結合了大提琴的美與低音弦的力度,光芒般的音色,從最低音符到最高音階,從內心傾吐眞情,向聽衆緩緩唱出他心中的情感。此外,加上卡爾個人的獨特魅力及出神入化的技巧和顫音演奏,豐富了整個樂曲。因而,蓋瑞.卡爾素有低音大提琴中帕格尼尼的尊稱。 卡爾的家學淵源,家族中一共有七人爲低音提琴的演奏者。他曾師事赫爾曼.萊恩夏根、雷歐納德.羅斯等多位名家,一九六二年應邀參加由紐約愛樂管弦樂團舉辦、伯恩斯坦指揮的靑少年音樂會,演奏帕格尼尼《摩西變奏曲》,蓋瑞.卡爾一炮而紅,從此展開以低音提琴獨奏家的演奏生涯。卡爾的獨奏樂器低音提琴,雖然不被視爲主流的音樂,但他一年平均有一百場音樂會的演出,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南美、歐洲及遠東地區。一九九三年來台演出造成盛況,今年四月再度來台,一同前來的還有伴奏哈蒙.路易斯,他倆的合作呼吸一致,默契無間。 此行台北的演出爲低音提琴與管風琴,曲目有奧比諾尼《g小調慢板》、孟德爾頌《D大調奏鳴曲Op.58》、高恩《詼諧曲》、布魯赫《希伯萊緩歌》、拉威爾《哈本湼拉舞曲》、麥爾斯《短歌》(選自《越戰獵鹿人》)、包特希尼《幻想曲》以及加普林的三首小品。台中則爲低音提琴與鋼琴演奏,當有另一番音樂詮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生活藝訊廣場/即將上場

另類的對白──棄兒與屠夫

出身於劇場演員的彼得.漢克(Peter Handke)爲德國當代文壇最受歡迎的劇作家之一。從一九六六年起,便以歐洲傳統的表演訓練方式爲基礎,加上其擅長的語言遊戲,撰寫了一系列名爲「語言實驗」之作品。如一九六六年的《卡斯帕》Gaspard便揉合了政治用語、俗語、俚語、道德箴言,配合以義大利喜劇中的表演方式,造成了轟動。 一九六八年,彼得.漢克完成《棄兒與屠夫》(直譯名爲《棄兒要當屠夫》Le Pupille Veut tre Tuteur爲此一系列實驗作品中之第三部。然而,《棄兒與屠夫》所造成的話題,並不在於「語言」使用上的爭議,而是它完全摒棄語言的使用。雖然全劇無任何一句對白,但是由於彼得.漢克擅於在各式舞台布置及演員表演方式上滲入象徵手法,使得戲的本身擁有著回味的餘地。演員沒有台詞,所有的訊息均是靠著「表演」的傳遞:劇本給了演員(同時也給了觀衆)一些假設的空間,至於各人所領略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了。 《棄兒與屠夫》由皇冠劇場─密獵者劇團製作,爲留法歸國戲劇碩士華湘如翻譯和導演,首次將彼得.漢克的作品呈現於台灣舞台上,帶給觀衆另一種不同的觀劇經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期 / 1995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