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浦氏木偶劇團《尼斯湖水怪》
漫漫暑假中,帶著孩子來看戲吧! 本月除了九歌兒童劇團的1994藝術節有三齣有趣的兒童劇外(詳見「節目掃描」),第三屆牛耳國際藝術節也於月中推出《尼斯湖水怪》,這是由來自蘇格蘭的浦氏木偶劇團所帶來的,演出中還穿揷多首蘇格蘭民謠,而劇中人物都講國語更有助於小朋友欣賞。 特別値得一提的是,首場演出的門票收入將全數捐贈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作爲顱顏及唇顎裂兒童的醫療基金。
漫漫暑假中,帶著孩子來看戲吧! 本月除了九歌兒童劇團的1994藝術節有三齣有趣的兒童劇外(詳見「節目掃描」),第三屆牛耳國際藝術節也於月中推出《尼斯湖水怪》,這是由來自蘇格蘭的浦氏木偶劇團所帶來的,演出中還穿揷多首蘇格蘭民謠,而劇中人物都講國語更有助於小朋友欣賞。 特別値得一提的是,首場演出的門票收入將全數捐贈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作爲顱顏及唇顎裂兒童的醫療基金。
由汎美藝術公司主辦的1994台北國際吉他藝術節已於六月由日本的福田進一揭開序幕,這個月則由美國的洛杉磯四重奏接棒上場。 洛杉磯吉他四重奏由四位年輕的吉他高手所組成,各有所擅,合奏默契更佳,此次帶來兩套曲目分享北部及中部的台灣樂迷。在台中的演出曲目是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的理髮師》序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佛瑞的《孔雀舞曲》及法雅的《愛情魔術師》。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曲目有鮑凱利尼的〈序奏與方當果舞曲〉、克勞爾〈雨中古巴風情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綺想曲〉等。
「過渡舞團」(Transition Dance Company)創立於1983年,由享譽國際的舞蹈家和敎育家邦妮.勃德(Bonnie Bird)爲藝術指導。創團以來,「過渡舞團」每年都更換一批新的舞者,十一年來培養了很多一流的傑出表演人材,包括創立Adventure in Motion Pic-tures舞團的Matthew Bourne, David Massingham舞團的David Massingham和編舞新秀Jimmy Watton等;另外,我國舞者王守娟、林坤揚也曾參加過這個舞團。 今年「過渡舞團」的巡迴演出,爲觀衆展示六個來自不同背景的編舞家之作品。 〈加蘭.海奇的牛群與舞者〉Garland Hirschi's Cows and the Dances是出身於美國茱麗亞學校(Julliard School)的韓裔美籍編舞家Sungsoo Ahn的新作。 〈盲目約會〉Blind Date是英國新銳編舞家Mark Murphy的新件。他的作品具有體力劇場的刺激和法國新浪潮(New Wave)電影的格調。 〈不再悲泣〉Weep No More是英國第一代的新舞運動創立人之一,Richard Alston的94年新作。這是一支美麗的抒情作品。 〈給希娃的三支舞〉Three Dances For Shiva,編舞者Santiago Sempere是西班牙裔法國編舞家。在這個新作中,他探討動作和音樂的節奏。 〈茱迪絲〉Judith是美國舊金山編舞家Della David-son於1991年的作品,這是一支充滿戲劇力量和震撼性的舞蹈,強調女性的叛逆和愛。 〈準備就緖〉Stand By是葡萄牙籍編舞家Rui Horta 1993年的傑作,利用語言、燈光、道具配合高速度的運動體能和特技動作,製造出震人心弦的強烈效果。 (李小華)
秉志爲歌仔戲寫歷史的蘭陽戲劇團,是台灣目前唯一由地方政府籌設的劇團,自八十一年十月成立以來,頗思有所表現。 這一次參加台北戲劇季的演出,嘗試從野台走入室內;《錯配姻緣》改編自邵江海的《李妙惠》,舞台設計由張一成負責,頻見巧思。
台灣開始有南管音樂,大約是四百年前鄭成功來台的時候。古早農業社會時代,只有家世良好、士紳階級的子弟才有學習南管的資格。從南管那種典雅悠揚的曲風、溫婉含蓄的音樂內涵,我們不難發現它這種「高尙屬性」是其來有自。 漢唐樂府多年來致力於南管薪傳,這場音樂會正展現了薪傳的成果。五位表演者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七歲,於各自專攻的部分卻都有出色的造詣,打破南管「難學難精」的謠言。預期擁有千年歷史的南管古樂,將因此展現出一番嶄新的氣象。
鋼琴家藤田梓及長笛新秀吳曉貞,與台北市靑年音樂家管絃樂團,將在國家音樂廳舉行一場慈善義演,門票所得將全數捐給台北市喜願協會,共同爲完成絕症病童心中的夢想而努力。 這場音樂會演出的全是莫札特的作品,相信這位音樂天才兒童若生於今日,必也欣然。曲目除了鋼琴奏鳴曲(作品488)及長笛協奏曲(作品313)外,還有《費加洛婚禮》及《劇院經理》的序曲,指揮是崔玉磐。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第一屆畢業(民國76年)的高晟,於取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碩士之後,返國致力於長笛音樂之推廣;這次演出的曲目有柯普蘭爲長笛與鋼琴的二重奏、藍乃克的〈水妖〉奏鳴曲、伯爾頓的小奏鳴曲等。
這場音樂會不僅是聯管「慶生系列」最後一場的重頭戲,也是聯管本樂季的壓軸音樂會。 德國劃時代的新浪漫主義交響詩作曲家理査.史特勞斯,作品向以語法簡潔深刻、管弦樂配器複雜、演奏技巧難度高著稱,然而也同時因其華麗多采的樂風而深受鍾愛;在這場特別的音樂會中,聯管將演出〈死與變容〉交響詩及〈玫瑰騎士〉組曲,加上古典樂派宗師貝多芬家喩戶曉的〈命運〉交響曲,構成整場壯麗璀璨的德國正統音樂之夜。
今年上半年音樂界的英國風,由三月「輝煌的年代」系列點燃風潮,宮廷銅管、泰利斯學者合唱團、國王歌手、倫敦銅管,一直延續到六月由皇家利物浦愛樂管弦樂團壓軸。 皇家利物浦愛樂成立於一八四〇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團之一。樂團的家,位居利物浦市的愛樂廳,建於一九三九年,藝術壁畫與玻璃拼飾之外,絕佳的音響效果更使它馳名世界著名表演廳的行列。 除了濃郁的英國風味之外,現任音樂總監捷克裔的理伯.培希克則爲樂團注入波西米亞民族特有的浪漫精神,使樂團走入藝術的另一高峰。 此次訪華,演出的曲目琳瑯滿目,好像是一套兩張的精選版CD,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鋼琴獨奏者是赫赫有名的Lazar Berman),理査.史特勞斯的〈唐璜〉交響詩(樂迷可以拿來和聯管作一對比),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另外自然少不得英國作曲家布列頓、艾爾加等人的名曲。
溫文儒雅的木管樂器在三位承襲德奧木管樂器演奏風格的「繆思女神」手中,該是別有一番風味。這三場難得的木管三重奏音樂會是由留學德國的張美慧(雙簧管)、楊蕙祺(單簧管)及張曼瑄(低音管)所組成的「繆思樂賞」的創團首演,演出莫札特的第三號嬉遊曲、莫興格的〈綺想與舞曲〉等木管三重奏作品。
羅北安的「綠光劇團」,繼去年底於皇冠小劇場推出首演之作《站在屋頂上唱歌》之後,即將在今年暑假前假國家實驗劇場展演另一齣歌舞劇《領帶與高跟鞋》,用誇大嘲諷的方式解析上班族男女的「辦公室情結」。 配樂方面特別由陳揚編作,而演員卡司也跟上當前的潮流,除了綠光劇團本身班底之外,另邀郞祖筠、趙自強等資深演員共同參與演出。
目前團員在印度受訓的優劇場83年度巡演自本月展開,八月並將赴海外演出。 「優人神鼓」仍延續《破》劇精神,演出戲碼有〈獅子出洞〉、〈破地獄門〉。〈獅子出洞〉以南方獅鼓爲基礎而編作,意涵沈睡意識的完全覺醒,而〈破地獄門〉則透過不斷「擊鼓」,純淨內心的意念,將每個人心中的地獄昇華,化成對生命的挑戰與勇氣。
紐約愛樂今年的亞洲之旅是由新任指揮馬索(Kurt Masur)帶領;台北是紐約愛樂的第三站,也是他們第三度造訪。歷史悠久的紐約愛樂具有多項優良的傳統與紀錄,包括首演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而截至目前,紐約愛樂已演出超過一萬兩千場音樂會,台北這二場分別編號第12203及12204場。 由花旗銀行贊助的台北演出曲目是馬勒第九號、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理査.史特勞斯的〈死與變容〉,還有由Thomas Stacy擔任獨奏的美國現代作曲家羅倫之英國管協奏曲。
繼《胡桃鉗與老鼠王》及《小美人魚》之後,這一次,孫越叔叔特別邀請了聲樂家黃瑞芬、長笛家劉慧謹、鋼琴家魏樂富以及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的叔叔阿姨們爲小朋友演出熱鬧滾滾的《動物狂歡節》。 演出的曲目不但適合小孩,也適合所有喜愛音樂的成年人,除了壓軸的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動物狂歡節〉以外,還有舒伯特的〈鱒魚〉以及浦朗克爲兒童而寫的七首歌曲〈短短的吸管〉。
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去年底首次嚐試擴編演出,獲得愛樂者極大的迴響,此次除由樂團的成員擔綱之外,並邀集了聲樂家黃瑞芬與多位傑出演奏家擔任客席,合作演出。演出的曲目完全著重在法國系列作品,包括浪漫派代表作曲家佛瑞的歌曲〈美妙的歌〉、c小調鋼琴四重奏,以及浦朗克爲鋼琴與木管五重奏所寫的「六重奏」等作品。
由一打大提琴家所組成的室內樂團,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組合,更何況他們都是世界超級樂團──柏林愛樂的成員。來台演出的曲目有古典名曲,也有披頭四的流行曲改編。 十二把大提琴飽滿低沈的吟唱,怕不把聽者的心弦撩撥的不知如何是好,更怕讀者看到這則預吿時手中尙空空的,只有等待下一回了。
去年夏天才由法返國的鄭吉宏,年紀不大,學習打擊樂卻已有十四年的歷史。民國七十七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並獲該校協奏曲比賽首獎。八十年獲選爲樂壇新秀,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曲終人不見」。同年,他更遠赴法國國立Rucil Malmaison學院進修,而靑商總會在今年一月,頒給他「十大傑出靑年薪傳獎」,獎勵他對於打擊樂的盡心盡力。 本場音樂會有著台灣人最純樸的個性與法國最現代的氣息,曲目包含五首不同國籍音樂家的現代打擊樂作品:〈彈跳〉、〈幻象〉、〈歐瑪〉、〈主題〉、〈躍動的木琴〉。
繼《徐九經升官記》後,復興國劇團配合台北戲劇季再度推出新編《法門衆生相》,是依傳統國劇《法門寺》改編,藉由官場的種種醜態,針砭人性中的貪嗔癡。 除了由當家老生葉復潤演出賈貴一角,並邀請大陸「鬼才」導演余笑予指導。整齣戲節奏明快、手法細膩,値得推薦。
今年的母親節有一項十分特別的演藝活動,就是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法務部協辦,台灣絃樂四重奏樂團演出的「愛是永不止息──母親節音樂會」,希望藉著美麗動人的音符,慰藉孤寂的心。演出曲目,除了耳熟能詳的西洋古典曲目,亦將演出多首本土的民謠小調。 另外,該團亦於5月25日在東吳大學,5月30日在交通大學,6月5日在國家演奏廳演出「精選室內樂」,包括舒伯特的〈死與少女〉、德弗乍克的〈美國〉及二首國內作曲家爲他們而寫的曲子。
台東劇團新戲碼《鋼鐵豐年祭》動員近四十名的原住民與漢族演員,以各自的角度探索共同的原住民族群問題,所激盪出的觀念構築成戲劇的架構與血肉。《鋼鐵豐年祭》將以環境劇場的形式與台東縣各地縣民作一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
聲樂之美來自心中的詠嘆,源自肺腑的吶喊,使歌唱者擁有無限的愉快和光榮,並能感動萬千聽衆心聲的共鳴。 留美聲樂家顧蓓寧,在美期間以豐富的生活體驗及文化環境,激發她獨特的思慧,更憑藉著純樸、自然及特有的詮釋,活躍於美國各類藝術活動與競賽。 此次,她將以不同的方式來詮釋德、義、法等國的藝術歌曲、歌劇選曲,以及台灣歌謠。
由擊樂文敎基金會策劃的「音樂與生活」系列音樂會,在成功的完成了六場引領入門式的「音樂新鮮人」音樂會之後,即將於五月展開第二個階段「愛樂篇」,以進階式的內容、更精緻的演出,表現古典音樂的豐富與美。 「愛樂篇」是由三場音樂會組合而成,包括管弦樂、室內樂及合唱,分別邀請國立藝術學院管弦樂團、名弦室內樂團及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擔任演出。由於節目設計的重點集中在進階性,因此所選的都不是特別深奧的曲子,而且旋律十分優美,希望藉著這美好樂聲的引導,將管弦樂、室內樂與合唱三大古典音樂領域的特色充份展現,讓愛樂的朋友們眞能因此得到幫助,更深入的走進古典音樂世界中。
改編自第十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秋決》的同名舞台劇,由天藝劇團於五月中旬推出,仍保留了蒙太奇的跳接方式,基調低沈,但節奏快速,在不變換場景、服裝的條件下,憑藉著聲光的轉換,引導觀衆重行思考家庭倫理與孝道的關係。 此次演出,仍是開放索票,請洽707-1438。
印象三重奏繼三月「蘇格蘭幻想曲」之後,此次再推出「大地之歌」系列二「新世界禮讚」,曲目包括:布洛赫三首夜曲、皮斯頓的三重奏曲及葛雷格的〈新大陸之歌〉,全是美國作曲家之作品。仍舊邀請女高音盧瓊蓉演唱〈噢!蘇珊娜〉等美國民謠。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