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福爾摩莎大學舞蹈節

相關文章 2 篇
  • PAR表演藝術
    專輯(一)

    舞論.舞評.舞東方

    台灣的舞蹈發展至今,從技巧的養成與訓練到美學風格的試驗與形塑,無論是人才或作品業已累積出可觀的質量,在創作演出持續發生的同時,舞蹈教育界開始著力於論述的建構以及多元對話空間的擴展。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策辦「2002福爾摩莎大學舞蹈節」,活動內容涵蓋研習營、研討會以及演出三大部分,規模之大,讓部分參與者在事前懷有「怎麼辦?」「真的辦得起來嗎?」之疑;活動結束後,雖然主辦單位檢討因缺乏經驗而有未臻完美之處(註),不過此節承接去年八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策辦的「2002台灣舞蹈研討會」,並為預訂今年八月登場的「2003台灣國際舞蹈會議」熱身操練,經驗可貴;而演、評、研習「三合一」的活動設計,也企圖為舞蹈理論與實務界提供對話交流的機會。 回顧整個舞蹈節,美學與評論是兩大主角。就評論這部分,主辦單位邀請現任職美國《春聲》雜誌The Village Voice資深編輯的伊莉莎白‧欣莫(Elizabeth Zimmer)來台進行「舞蹈評論寫作研習營」,傳授自身撰寫舞評的經驗,鼓勵更多新寫手加入舞蹈評論這塊園地,以下即為未能到場的讀者刊出研習營內容精華紀實與專訪摘要;另外針對演出的部分,延伸出美學創作的多元文化與東方肢體觀,接續本刊曾製作過的特別企畫,以下是再探新一代的東方觀。 註:由於會中貴賓伊莉莎白‧欣莫(Elizabeth Zimmer)與薩爾‧穆吉揚托(Sal Murgiyanto)使用英語,但因缺乏同步翻譯的專業人力及設備,以致翻譯往返過程耗時,因而有建議下次若有國外人士與會或國際性會議仍應採用同步翻譯。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21期 / 2003年01月號
  • 舞蹈節重頭戲「美學與評論研討會」
    專輯(一)

    東方,就在自己身上

    新一代編舞者眼中,傳統或是前輩們試驗過的東方已經太過遙遠,同時,他們也拒絕觀者以東不東方來檢驗其作品,若執意要談東方,東方絕不再是歷史、政治、社會或哲學玄思,而是在自己身上、在童年記憶中、在日常生活裡。

    文字|楊莉玲
    第121期 / 2003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ARTalks

    親臨曾文溪的一千種影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