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與聲音的接龍遊戲 擊樂實驗室「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是「JPG擊樂實驗室」的系列節目之一,由擊樂家鄭雅心與張育瑛組成的「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的跨界合作。節目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將一些平時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響轉化為演奏出的音樂,或加以複製、模擬、創造,進而帶來不同的聯想。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是「JPG擊樂實驗室」的系列節目之一,由擊樂家鄭雅心與張育瑛組成的「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的跨界合作。節目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將一些平時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響轉化為演奏出的音樂,或加以複製、模擬、創造,進而帶來不同的聯想。
是怎麼樣的熱情讓這群人踏上尋找德布西的旅程? 一趟巴黎假期,讓連雅文打擊樂團首席楊璧慈結識旅法作曲家邱浩源,漫步朝向巴黎聖心堂途中,兩人不經意談到彼此對德布西音樂的喜愛,給了不斷為打擊樂尋找作曲家委創的楊璧慈,有了為德布西創作擊樂新作的點子,並預計在今年德布西一百五十歲誕辰,一起用音樂向德布西致敬。 呼朋引伴 表現「我心中的德布西」 楊璧慈口中作品有著「亮晶晶金屬聲響,音樂情緒層層堆疊」的邱浩源是個德布西狂,為了讓楊璧慈順利探訪德布西墓,甚至親自走一遍,用影像記錄路線。對他而言,德布西墓有著特別意義,每當創作遇到瓶頸或猶豫不決時,他便來到墓前和偶像聊聊,說說煩惱後,所有的困惑都會消失,讓他帶著平靜的心回家埋首創作。 向德布西致敬,並非只是為了呼應今年是德布西年的潮流,樂團創辦人連雅文本身也是德布西迷,「德布西的音樂像水一般自由自在,像香水一樣有各式味道,而且很有畫面。」連雅文如是說。並為了表達自己對德布西的敬意,連雅文特別創作《序曲2012》,以鼓樂表達德布西時代獨特的華麗聲響,為「尋找德布西」音樂會揭開序幕。 有別於一般向作曲家致敬的方式,在音樂上始終「不安於室」、尋找新聲響的連雅文打擊樂團,從巴黎為起點,呼朋引伴,委託邱浩源、張曉峰、官大為、吳宜玲等活躍於歐亞樂壇的台灣青年作曲家創作。就像德布西本人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養分,透過和聲與節奏,暗喻時代及個人所受到的震撼,這些台灣作曲家用當代的擊樂美學和語法,表現「我心中的德布西」。 爵士、探戈、拉丁 交織德布西作品 吳宜玲、官大為分別將德布西的樂曲納入作品,編創出具爵士、探戈、拉丁風味的《德布西教我的事》、《德布西總匯》;而張曉峰因著對德布西與莫內畫作的聯想,創作了《漫步萊茵河畔》,名稱看似與德布西無關,實則為作曲家於萊茵河畔遙想德布西於塞納河畔散步時,用他印象派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色。喜歡大氣的楊璧慈,則邀請邱浩源為打擊樂創作一首具交響樂規模的作品,邱浩源以印象派標題大宗的「水」,以及迎接耶穌入城的植物地毯「黃楊」為題創作《黃楊水華》,拿迎接耶穌入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