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場館關閉

相關文章 22 篇
  • 劇場工作者占領巴黎奧德翁劇院,引發全法國劇場界響應。
    巴黎

    劇院占領運動延燒全法

    近50位劇場工作者占領巴黎奧德翁劇院,抗議政府自去年10月底關閉劇院,並要求加強對藝文工作者的疫情補助。

    文字|楊宜霖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Shechter II 參與巴黎市立劇院 「團結聖誕」公益藝文活動。
    巴黎

    巴黎市立劇院持續與觀眾密切互動

    疫情緊繃,法國藝文場所仍維持關閉,巴黎市立劇院把節目改成現場演出、透過社群媒體直播,加上一系列公益藝文服務,是法國極少數仍與觀眾保持密切互動的劇院。

    文字|楊宜霖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TPAM Direction: DULL-COLORED POP《福島三部曲》場內演前準備。
    東京

    媒體報導「劇場感染」造成社會負面觀感

    以東京為據點的演員森一生,2020年原訂演出的4個作品都被迫取消,去年12月睽違一年的登台,在準備過程中都有種如履薄冰的不確定感。

    文字|新田幸生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香港藝術節節目《後話西遊》/《兩個女子》在官網上顯示線上演出日期得「容後公布」。
    香港

    場地變數多導致香港藝術節部分節目轉線上

    香港各大場地在第四波疫情爆發後已閉館超過2個月,就連在場內進行演出直播也不可,播放舊作與委約線上新作同步進行,對策劃人和藝術家來說,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票房和周邊經濟活動影響甚鉅。

    文字|陳國慧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英籍印裔藝術家Anish Kapoor於臥佛寺展出的作品《Push/Pull》,其在宗教空間中以巨型裝置探討人世間的血肉,是本屆BAB的一大必看亮點。
    曼谷

    曼谷國際雙年展延展 維繫藝文動能

    第二波疫情來襲,泰國也爆發群聚感染,半數以上的博物館、表演廳、藝術中心皆自行閉館以減輕虧損。至此,藝文界真正進入冬眠狀態,狀態較去年更增愁雲慘霧。

    文字|林千琪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甫獲聯邦政府續聘的54歲柏林藝術節藝術總監奧伯倫德博士。
    柏林

    柏林各大藝術盛事恐有變數

    為抑制病毒傳播,德國文化及休閒娛樂部門的所有活動將全面取消。2月份柏林影展、5月份的戲劇盛會都可能面臨變數。而柏林藝術節藝術總監奧伯倫德將續任到2026年,顯示此重要節慶機構將繼續其原定路線。

    文字|陳成婷、Fabian Schellhorn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 2.	香港舞台劇藝術從業員工會召開記者會,對政府朝令夕改的防疫政策提出抗議。
    香港

    社交舞跳舞場所成了爆疫源頭

    香港疫情再起,又與演藝活動有關,社交舞的跳舞場所聚集成了爆疫源頭。但政府的防疫措施朝令夕改,一下要演出相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又宣布轄下場地只能排練和進行網上直播,然後又宣布閉館直播也不能做,團隊的損失,誰來負責?

    文字|陳國慧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 大都會歌劇院在九月底宣布取消整個二○二○╱二一季度的現場演出。
    紐約

    疫情再起難以復演 表演產業前景茫茫

    新冠疫情入秋後再掀第二波流行,原本計畫重啟的大小劇院音樂廳也只得取消原本計畫,再度進入冰封寒冬;就算出現疫苗開發的好消息,也是緩不濟急,預計到明年中都不可能讓表演場所開門。這可能長達廿個月的表演空窗期,是沒有人經歷過的,而就算進入後疫情時代,場館或是團體是不是還能維持過去的運作模式,如果不能,新的模式又是什麼?

    文字|謝朝宗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現在場館皆須在表演或排練前遵照防疫規定,採用大型風扇通風並消毒場地。圖為柏林劇團的消毒狀況。
    柏林

    Corona後的表演藝術重開機 謹慎防疫緩步前行

    在靜態場館於五月四日開放後,柏林市府基於中央防疫法案第二條第三項的授權,制定了針對各類型室內場館,以對觀眾的開放為目標的防疫衛生架構「儘管Corona,文化依舊!」,於八月中公布,對各種防疫措施都列出鉅細靡遺的實際執行方式,並且隨著實際執行及場館的反應,不斷地進行調整。為了讓文化繼續前行,雖然防疫規範對創作的確有影響,從業者與觀眾也不得不妥協。

    文字|鄭安齊、Moritz Haase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因疫情關閉而空蕩蕩的倫敦西區街頭。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爭取援助、創意開發 表演產業積極救亡圖存

    在這段疫情期間,英國的表演藝術產業所受的打擊,更勝於其他產業,包括國會議員、產業業者都紛紛提出請願書,期盼政府出手,以避免英國表演藝術這個具全球代表性的產業因疫情而衰落。許多劇院、劇團在此中苦撐,甚至用去過半的儲備資源,而劇院產業的代表倫敦西區也積極尋求重啟,但最快要到八月才能開放。與此同時,業界人士不只為產業的生存忙碌奔波,創作上也不斷嘗試各種「遠距」的可能性,或製作廣播劇,或製作線上演出與線上藝術節,努力不懈,期盼度過難關!

    文字|林大貂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疫情造成的封閉和經濟不安感,從「黑人的命也是命」民權抗議運動找到一個宣洩點。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 震開社會的裂隙 藝術生態改造的契機?

    武漢肺炎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攀高,城市解封之日遙遙無期,各地如烽火般此起彼落的種族歧視事件抗議活動在近百年未見的高失業率中,不知何時能演出的表演藝術界,除了痴痴等待不知何時可以開門的場館,也只能用創意讓Shows繼續go on,透過線上演出拉住觀眾;而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風潮下,人們開始反省社會制度,對表演藝術界來說也是重新思考、探求改變的契機

    文字|謝朝宗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沖繩縣「宜野座村文化中心」發布一張維持兩公尺社交距離的觀眾席照,照片裡所呈現的空蕩座席其實已算「客滿」。
    特別企畫 Feature

    日本 現實如荒誕派戲劇 劇場「物理性對峙」的難題

    在迴避「密閉、密集、密接」空間的防疫原則下,日本的室內場館首當其衝,表演場地立刻關閉,排演多時或早已進入宣傳、售票階段的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名導平田織佐以彷彿正在上演一齣「荒誕派戲劇」來形容這場巨變。政府雖有紓困方案,但申請繁瑣條件嚴苛,團隊只好一邊申請,一邊對外募資求援。不能現場演出,劇場創作者也未停下腳步,甚至發展出「ZOOM戲劇」這種線上新表演型態。而災難也刺激著創作者的思考,新的戲劇思潮正在創生

    文字|李思漢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三月中停演迄今的百老匯,街頭寥落。
    紐約

    場館重開日一延再延 表演藝術產業四顧茫然

    美國的各個演出場館自三月陸續關閉,重開日期一延再延,從最早的兩週,延長到四月中,然後是五月,但到四月初時,幾乎整個業界都體認到二○一九╱二○季度僅存的表演都得取消了。沒有演出沒有票房收入,相關產業出現大筆赤字,但透過直播募款也效果有限,只好從裁減人力下手節流。但就算重新開門,觀眾願不願意重新上門仍要看疫苗研發狀況。藝術場館遭此重擊,未來令人擔心!

    文字|謝朝宗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 承辦執行柏林紓困方案的柏林投資銀行
    柏林

    為失業藝術人降下及時雨 寬鬆紓困下的疑慮與混亂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五月九日談話影片以「梅克爾確保對文化工作者的支持」為題,簡述聯邦政府重視且將全力支持藝文紓困的決心,「我們想要表達的是:因為您很重要。」在柏林,一位自由藝術家除可由相關協會、工會獲得援助金,還可向柏林投資銀行申請不限資格的緊急援助,申請簡便撥款乾脆,刷新各界對德國機構辦公效率向來冷硬遲緩的印象。但寬鬆撒錢後也有不少狀況,質疑聲浪外,甚至傳出個資詐騙事件。

    文字|陳成婷、Sebastian Rittau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 法國施行「禁足令」以來,許多劇院都關門了。圖為巴黎聖馬丁門劇院前的戴口罩民眾。
    巴黎

    在疫情中被「遺忘」? 法國藝文界抗議發聲

    在政府下達禁足令後,解封遙遙無期讓文化機構承受重大經營壓力,被迫失業的藝文工作者也陷入生活困境。四月起藝文界人士紛紛公開陳情,批評政府文化紓困方案過於空泛籠統,不滿法國總理四月中針對各行業的解封措施說明中獨漏文化產業,忽略了被迫失業藝文工作者的生存權益。他們並在四月底連署一封公開信刊登於《世界報》,向馬克宏總統提出抗議與呼籲。

    文字|王世偉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 在全德施行「社交接觸禁令」下,所有劇院及大型聚會場所都必須關閉,圖為周末傍晚,空無一人的HAU劇院門口。
    柏林

    因時制宜開發線上方案 劇場三策略維持活絡

    為了防疫採取的封鎖狀態與社交距離考量,讓室內劇場演出幾成不可能,八月卅一日之前的大型活動也確定全面取消,為了維持與觀眾的聯繫,柏林不同類型場館多推出線上方案,或拿出新舊作影像線上播映,或推出社群媒體上的企畫與觀眾維持互動,或企劃劇場外的替代方案演出。上述發展是福是禍,一時都未有定論,但整個劇場生態及語彙都正在改變,也將持續改變下去。

    文字|陳成婷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 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宣布由於疫情對劇院造成經濟上的影響,他們的天鵝劇場將關閉至秋天。圖為天鵝劇場內景。
    倫敦

    疫情撲倒劇場大國 如何為暗夜照亮未來之路?

    武漢肺炎疫情不止讓熱鬧的倫敦西區一夜之間歸於沉寂,全英國各地的劇院也一樣暫時熄燈,隨著封城措施的延長,英國劇場產業勢必面臨更多危機。根據「倫敦劇院協會」與「英國劇院」的調查,顯示英國劇場界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停滯的現狀也讓他們對未來的財務問題更加憂心。而觀眾是否還願意回到劇院,與陌生人同席看戲,也是業界人士憂心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劇場藝術度過黑暗時代,重新亮燈開演呢?

    文字|林大貂、Stewart Hemley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 向來車水馬龍的百老匯,為配合疫情全面停業,以至門可羅雀。
    紐約

    當SHOW不能 Go on 表演藝術圈哀鴻遍野

    面對愈趨嚴重的肺炎疫情,美國當局與民間終於採取了嚴厲手段來防止擴散,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暫停一個月,百老匯劇場立即停演,這對表演藝術界可說是一記重擊,如多是自由業的從業人員當下沒了工作收入、團隊劇組沒了票房收入、非營利表演界無法募款等等,而篤守The show must go on的百老匯無法推新戲,無戲可角逐的東尼獎是否也得延期舉辦?

    文字|謝朝宗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柏林的國家歌劇院因取消所有節目而關閉,但自3月17日起於官方網站提供線上免費劇目供民眾觀看。
    柏林

    疫情升溫藝術工作者首當其衝 德國援「藝」方案紛紛出爐

    劇場、音樂廳及博物館的全面閉關措施,影響所及甚廣,而無常態性收入的非契約型工作者更是備受打擊。除了聯邦將投入十億歐元位數的金額來進行各種援助工作,柏林市也預計推出一筆達三千萬歐元額度的急難基金援助獨立的創意工作者。另外還有降低藝術家保險費、提供問題應對指南等。而各大型音樂廳或劇院也紛紛推出線上內容、搖滾音樂家自行開設頻道轉播表演疫情影響所及,也勢必改變原有的表演藝術生態。

    文字|鄭安齊、Marcus Ebener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南特爾.亞蒙迪劇院入口處上方高掛的「劇場正處險境」(THEATRE EN DANGER)布條直白呈現業界的心境。
    巴黎

    病毒來臨前已有危機 法國表演藝術界陷入存亡之秋

    法國政府於三月八日宣布禁止千人以上集會,歌劇院、夏佑國家劇院、巴黎愛樂廳、夏帖列劇院等被迫限制觀眾人數或取消演出。隔天文化部長李斯特宣布確診,引起譁然。繼禁令升格至百人聚會後,政府乾脆於隔日宣布關閉餐廳、咖啡、電影院、博物館、劇院等,迫使中斷所有藝文活動。然在病毒肆虐前,某些劇院已出現營運危機,突顯出藝文產業受政府與市場牽制的雙重壓力。

    文字|王世偉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