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葉歸根》致敬媽姐一生無私的奉獻,海報素描出自檳城建築師梅志雄之手。
    檳城

    喬治市姑婆屋的沉浸式演出 述說「媽姐」人生

  • 台灣場螢幕,攝於開演前。
    回想與回響 Echo

    技術驅動的表演革新與文化重組

    關於《今昔饗宴千本櫻 萬博版》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金士傑與卜學亮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靈魂交會(上)

  • 2025臺北藝穗節將於8月23日至9月7日盛大展開,臺北市政府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7月2日舉辦宣告記者會,諸多表演團體代表出席。
    其他

    2025臺北藝穗節規模創新高 「粉色綿羊」入侵城市

潮州戲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二 Le Deux

相關文章 1 篇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韓國SORO藝術中心

    《二 Le Duex》 從「水」出發 探詢自然與人的生命隱喻

    生物的起源在水,細胞從化育成形到組構為繁複的生物,都跟水脫不了關係。而文明初始,人便懂得賦予自己的形體和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宇宙、自然、水、身體,構成了人類第一套隱喻系統,各地神話就是最好的證據。然而,隨著人類文化與科技的持續進展,這一套人與自然相輔相成的系統逐漸被瓦解,自然歸自然,人類歸人類,一分為二的世界,是否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韓國的當代藝術團體SORO,結合了視覺藝術、舞蹈、裝置、聲響、藝術治療、生物科學等領域,以劇場展演的形式,呈現對於當代人類生活的微觀探索。作品《二》則邀請了法國、西班牙、南斯拉夫的藝術家共同發展,自二○○七年發表後便於日韓澳等地巡演。作品從水和身體等元素出發,藉由人體、聲響與水箱裝置的互動,製造出細緻、連續如波動的表演效果,從中追溯、探尋自然與人的種種生命隱喻,可作為國內觀照韓國對於跨界表演潮流的想像與實踐。

    文字|鄒欣寧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