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第一屆「臺北戲劇獎」的頒獎典禮,於2025年7月7日晚間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盛大登場,最佳戲劇獎由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得,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首屆「臺北戲劇獎」得獎名單揭曉最佳戲劇類男演員獎時,獲獎的金士傑贏得全場起立鼓掌,他回顧自己從「村民戊」到「莫利教授」的50年舞台歲月,動情說道:「這個獎,剛剛好是我踏上舞台滿50年,謝謝這50年來我看過的每一齣好戲。」最佳戲劇類女演員獎得主鄭尹真得獎感言表示,希望這個獎項能夠成為過去、此刻跟未來在劇場裡面耕耘付出的人們的一個力量,可以長長久久地支持劇場人所共同呼吸、共同生活所在的這個文化環境裡。首度挑戰音樂劇就奪下最佳音樂劇類男演員獎的許富凱,感性提到已故父親曾叮嚀他:「不要設限自己,只要適合你的,都去嘗試。」他也高呼「更多人一起來玩音樂劇 !」展現滿滿熱情。最佳音樂劇類女演員獎得主張稜表示,所有劇場人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審美、自己最漂亮的那朵花,不論有沒有得獎,我們都在一條非常正確、光明、值得驕傲的路上。
最佳編劇獎由高俊耀摘下,他以詩意感言收尾:「希望藝術能成為我們的窗口,成為我們的門口,引領我們看向更宏遠的遠方。」讓現場不少人深受觸動。獲得「最佳劇場設計獎」的舞台設計吳紫莖說:「台灣從來不需要複製一個東尼獎或一個百老匯,台灣的劇場有自己累積的道路。」獲得台下觀眾一致喝彩。而最具話題的「最佳獨立精神獎」由延思有限公司《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奪得,主創者林靖雁在這部作品中自編自導自演,他在台上激動說道:「獨立製作是一條孤獨的路,每一次真的都是在燒命。」他哽咽地說:「原本以為這是最後一次,但觀眾說『請繼續努力、活下去』,我會固執又勇敢地做下去。」
最佳導演獎由四把椅子劇團藝術總監許哲彬以《太陽》獲得,他表示:「我覺得導演是一個非常孤獨的工作,所以,這個獎我要獻給劇組裡面的所有創作者跟幕前幕後的朋友們。」壓軸的最佳戲劇獎由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得,編劇邱安忱回憶起作品起點,最初找來默劇演員與布袋戲師傅合作,卻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最後只剩我,一些關於中年男子的文字。」他感性致謝導演蘇洋徵與所有演出、設計團隊,並特別感謝吳榮昌老師的台語指導,「讓這齣戲更有土地的味道。」邱安忱最後也向觀眾深深致意:「《父親母親》不只是認同的故事,也寫給那些在人生中不斷問自己『我是誰』的人。謝謝每一位走進劇場的觀眾,讓這段旅程成為可能。」
第一屆臺北戲劇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回顧紙風車這32年的創作及工作軌跡,可說是台灣美學意識抬頭與公民運動中的一道美麗風景。自1992年成立以來,紙風車已創作312齣戲、演出6,608場次,累積超過1,475萬名觀眾。2006年,開啟《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2013年,再度啟動《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此外,紙風車與「財團法人RC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紙風車臺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十年內攜手24個表演藝術團隊,開著卡車演遍半個台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陳進財董事長表示,紙風車一開始致力給台灣小孩子有像廟會文化那樣的幸福跟喜悅,也希望讓小孩子在快樂中認為生命有向上的希望。「面對現在AI時代,孩子是我們未來國家的『護國神山』,我們期待用戲劇的力量啟發小孩子的創造力跟競爭力。這個特別貢獻獎也獻給所有幫助紙風車、參與紙風車這種兒童藝術版圖及讓兒童建立良好價值觀的所有努力。」

不同於多數頒獎典禮偏好週末舉行,「臺北戲劇獎」特別選在週一辦理,因為對劇場人而言,週一才可能是屬於劇場人的「週末」。演出告一段落,場燈暫時關閉,是劇場人短暫歇息與相聚的時刻。文化局透過在「週一」舉辦典禮,促成劇場圈一次難得的齊聚。超過九成的入圍者親自出席現場,共同享受這場屬於劇場界的盛事。
更多典禮資訊與完整入圍名單,可上臺北戲劇獎官網查詢。
第一屆「臺北戲劇獎」得獎名單:
【最佳戲劇】
同黨劇團《父親母親》
【最佳音樂劇】
僻室House Peace《我的初戀是頭鹿》
【最佳獨立精神獎】
延思有限公司《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
【最佳導演】
許哲彬/四把椅子劇團《太陽》
【最佳編劇】
高俊耀/窮劇場《暗夜.腹語.鬼托邦》
【最佳戲劇類男演員】
金士傑/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最佳戲劇類女演員】
鄭尹真/窮劇場《暗夜.腹語.鬼托邦》
【最佳音樂劇類男演員】
許富凱/瘋戲樂工作室 《五木大学一夜の女王櫻子媽媽》
【最佳音樂劇類女演員】
張稜/果陀劇場《親愛的彼得先生》
【最佳劇場設計獎:影像設計】
王正源/四把椅子劇團《太陽》
【最佳劇場設計獎:聲音設計】
李世揚/再拒劇團《沙拉殺人事件》
【最佳劇場設計獎:舞台設計】
吳紫莖/僻室House Peace《天王降臨多久川》
【特別貢獻獎】
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