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颖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让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进入同一个场域
共融路上你和我:艺术实践的一千道风景主持人:魏琬容分享人:张可扬、许映琪、王珩时间:2025年7月29日地点:台北国家戏剧院4楼交谊厅 近年来,「共融」成为表演艺术领域中被频繁讨论的关键字。从无障碍设施、口述影像、情境字幕,到针对特定感官设计的舞台形式,这些做法的共同目标,是让更多不同身体状态与背景的人得以进入剧场。然而,「进来」并不等于「参与」,也不代表「被理解」,在创作现场,共融意味著更多的事它是与观众建立信任的过程,是在作品内部为不同感官开启入口的设计,更是让创作者反思自己与社会、与差异的关系。 在这场由魏琬容主持的「共融路上你和我:艺术实践的一千道风景」分享会中,3位长期投入共融实践的创作者张可扬、许映琪与王珩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方法与挑战。从视障观众的口述影像,到应用剧场的感官引导,再到聋人舞蹈与社群建构,他们带来的不单是技术上的排练过程分享,更成为一种对艺术与公共性的重新想像。
-
舞蹈 罗文瑾的卡夫卡式舞蹈实验
《有可能,但现在不行》 在三扇门前演出人间的荒谬
2024 年是卡夫卡逝世100周年,世界各地以出版、展览、演出等形式回望这位现代文学巨匠。对编舞家罗文瑾而言,这个时间点是一个契机。在 1990 年代,从她与台南人剧团合作的肢体设计开始,便持续在文学与舞蹈之间游走。2006 年一次进书店偶然读到《变形记》,让她深受震撼:故事没有头也没有尾,主角变成虫,这种断裂而荒谬的结构成为她心中的疑问,也逐渐发展成创作的底色。她开始思索卡夫卡的性格、存在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联,并在 2018 年的作品《虫》中尝试以舞蹈回应,一路上经历补助失利与创作中断,她在 2024 年重新整顿,与戏剧构作合作,终于完成这部三幕式舞作《有可能,但现在不行》,借此重新厘清自己与卡夫卡的关系。
-
舞蹈
庄博翔《非普通服务》 身体是拆解关系的起点
新锐编舞家庄博翔以其独特的编舞语言与实验性身体策略,自 2022年创立舞团「身体处方D_Antidote Production」以来,作品徘徊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以当代肢体语汇对抗舞蹈传统的逻辑,将在6月推出最新制作《非普通服务》。 《非普通服务》初版于2023年以双人舞形式获西班牙MASDANZA编舞竞赛青睐,入选YOKOHAMA DANCE COLLECTION日本舞蹈大赛,今年作品扩展为7人群舞规模,展现其对身体、权力与关系更缜密的思考,以身体出发召唤一场沉浸式的旅程。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7项教学策略,迎向未来的舞蹈与认识世界新途径
日前国家两厅院与辅仁大学心理系合作的大师教师研习营,邀请到全球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舞蹈与社会共融联合主席、世界艺术教育联盟的创始成员、现任奥克兰大学舞蹈研究系主任长达17年的Ralph Buck教授,分享他对未来舞蹈教育的新想像。 Ralph Buck提醒舞蹈教育的初衷与使命:舞蹈是一种力量,试图打破种族、文化与身分的界限,为更多人创造肢体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在广度上为社会创造改变。 Ralph Buck于舞蹈教育所关注的重点是: 参与者如何透过舞蹈教育的途径,在身心上获得改善。教育成败并不是在于比赛的成绩表现上,而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舞蹈于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成为连结社会的工具,达成培养21世纪核心技能,练习团队协作、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舞蹈教育的理念:In╱About╱Through 三层次核心 舞蹈教育者的动机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应透过实际的教学设计落地。Ralph Buck邀请参与者们透过舞蹈教学体验课,于爱尔兰的传统民谣中,借由简易的肢体动作,引领教学方法搭配轻快的音乐节奏,循序渐进地与身旁的参与者一起设计双人舞,让参与者们融入舞蹈所经营的群体氛围,培养舞蹈所带来的创造力。 「不要轻易忽视传统。」是Ralph Buck教授所传递的重点。教育核心在于连结过去与现在,舞蹈使动作与音乐形成沟通的桥梁,社交舞蹈是娱乐项目,更是一种社会连结的实践形式,让参与者们能在互动中,体验彼此的文化与情感交流,感知身体的可能性和音乐的文化意义。 老师在教育中扮演重要的引导角色,以身体语言带领学生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借由自身探索「什么样的感觉是有意义的」,而非仅仅完成动作本身,既能提醒学生们敏锐地感知当下,更能透过身体互动增近人与人的关系。 Ralph Buck指出,舞蹈教育的三层次核心包括: IN「何谓舞蹈」:强调身体的开发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面对挑战与学习过程。 ABOUT「关于舞蹈」:课程结合舞蹈文化与历史,连结当代社会的背景意义。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