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
菉原艺术制作负责人
-
焦点专题 Focus 舞蹈篇
机制更灵活,应变市场才有底气
表演艺术市场从来就不只是零和游戏,而偏向于竞合关系。生态里某些经营思维或资源整合的尝试,包含了各种力量动员,持续让舞蹈艺术市场充满著活力。我的观察重点并非资本市场的消费力数字,而著重于建设市场机制的创造性价值。 从今年5月新闻里,2023年票房最好的《薪传》谈起(注):这个数据是重要的指标,它揭示了观众对经典舞作的高黏著度,并代表作品普世性的力量,可持续感动不同世代的观众。云门舞集作为台湾最早启动专业经营管理的团队,除了开发具高度实验性的新作,经典重现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程,亦能回应观众多元市场需求的最佳平衡。 此外,中生代团队也专注拓展属于自己的经营道路。以翃舞制作为例,获得了国艺会「艺术未来行动」补助的支持,企图以3年期计划打磨舞团「内容力、品牌力、创新力」。即使本年度在地演出票房和理想有些微落差,但舞团维持著国际巡演的热度,并期待借由计划完成「舞蹈影像化」的尝试,让作品在串流平台登场,创造演出回收模式的可能。特殊补助未来可以产生的长期连动综效,值得持续观察。 炎夏参与完巴黎文化奥运台湾馆的小事制作,秋季又在法国夏佑国家剧院串起《小岛小宴》。他们分进合击穿梭在国内外,让混血街舞态度与技术动能的团队更显自信,增添了市场区隔性。《周一学校》累积出的经验,今年在新北美术馆或台北当代馆的工作坊里,看到新的火花。舞团年底推出的《More More Paradise》,不只是街舞圈观众跳入剧场的购票转换率参考,也是当代肢体风格发展的特殊参照。 资源整合方法同样和市场生态息息相关。例如树林艺文中心与骉舞剧场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呼应新北市文化局对于辖下各馆所的聚焦定位。《树林跳》不仅为馆所打亮品牌,也关照著舞蹈人职涯蓄能和社群凝聚力,奠定超越消费指标的无形价值。甫完成《人之岛》演出的微光制造,借由多次国际展演平台与驻村的资源运用,让制作分阶段获得各种专业挹注,并同时为国际巡演交流开启未来航道。 整合力最显著的,还是官方举办的平台计划。以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台湾舞蹈平台」为例,各国舞作的交锋不仅能刺激艺术表现对话,也为独立编舞家或地方杰出团队,打开国际市场交流的契机。此外,过去由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发起的「创意熟成平台」,也是舞团渐趋重视的管道,让演出不局限于大都会区,开启与更多在地馆所的合作之门
-
艺号人物 People 专访法国剧场导演
法兰克.迪麦可:在陌生语言中,我看到了戏剧最根本之处
因担任法国盲点剧团导演培松地来台执导《敲天堂之门》时的助理,法兰克.迪麦可与台湾就此结缘。原本就对跨国戏剧合作深感兴趣的他,在二○○八年与二○○九年这两年,不断与日本及台湾戏剧界合作,透过不同文本与风格试验,持续探索戏剧在语言上可以尝试与深究之处。迪麦可说:「在陌生的语言中,我似乎看到了戏剧最根本之处,言语的表情,演员之间的关系。」
-
焦点专题 Focus
《焦虑日记》 与台湾舞者的生命对话
法国编舞家堤尔希.贝结合影像与舞蹈、阐述创作者焦虑的舞作《焦虑日记》,将与台湾舞者合作演出。在人选上,堤尔希.贝总是会给大家一个惊喜;他表示将与代表舞蹈界新能量的创意新星合作,他不希望以作品原有的架构去限制舞者的表现,在保留舞者个人的肢体特质为前提下,让双方以舞蹈语汇去对话、呼应甚至是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