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服的玫瑰少年 陈俊志为公义发声
去年底离世的纪录片导演陈俊志,是台湾同志、性别议题相关影像创作的先驱者,从《不只是喜宴》开始,创作了包含「同志三部曲」等描绘台湾同志族群身影的影像作品,也关注爱滋患者、性骚受害者的权益。今年的酷儿影展中,将放映陈俊志的五部作品,让观众重新回看他争取公义的历历过往
去年底离世的纪录片导演陈俊志,是台湾同志、性别议题相关影像创作的先驱者,从《不只是喜宴》开始,创作了包含「同志三部曲」等描绘台湾同志族群身影的影像作品,也关注爱滋患者、性骚受害者的权益。今年的酷儿影展中,将放映陈俊志的五部作品,让观众重新回看他争取公义的历历过往
获奖无数的美国电影大师马丁.史科西斯,是义大利移民的第二代,在他的创作中,受义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的影响甚钜,甚至他还拍了纪录片《义大利电影课》,透过电影来带领大家认识义大利电影大师的历史脉络与影像美学风格。今年的金马经典影展即以此为题,呈现了罗塞里尼、维斯康提、狄西嘉、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等的经典之作。
今年台北电影节的焦点导演,邀来当代国际影坛最重要的印尼导演嘎林.努戈罗和,他擅长透过历史格局来反省今日印尼的定位,运用剧场元素,结合印尼传统习俗、仪式、音乐、舞蹈、偶戏等,来诉说关于印尼的历史、政治、宗教与种族等复杂问题,透过他的影像,可以让我们深度融入真实的印尼,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印尼近年来面对种族议题的困境。
今年迈入第十八年的「城市游牧影展」,向来以推介主流媒体外的光怪陆离主题电影引人瞩目,今年则选了许多华人作品,超过半数,其中更有两部获得向来标准严苛的Metacritic网站九十分以上评价,令人分外期待这些影片带来的新颖观点。
四月份的金马奇幻影展,这回的焦点导演是约翰.卡本特,这次将介绍他的七部作品,除了他的知名经典《月光光心慌慌》,还有被称为「启示录三部曲」的《突变第三型》、《沉睡百万年》与《战栗黑洞》,让影迷一次三部尽览全貌。
举办到第四十一届的金穗奖,格局早已不仅止于学生影展,入围作品的成熟度往往令人惊艳,今年的剧情组一般类入围影片,竞争相当激烈,不少作品已经历练过台北电影节、高雄电影节与金马影展,还有不少已在国外影展拿奖,高手同台拚场,难为了评审,可乐了影迷。
每年春节期间,都是奥斯卡强片聚集之时,趁著金球奖刚公布,奥斯卡入围名单刚出炉之际,来看看二月什么好看的电影,顺便预测二月下旬的奥斯卡得主。
揭开新的一年,这个月就有好几部与表演艺术相关的电影作品。有翻拍恐怖片经典、以舞蹈学校为背景的《窒息》,有韩战战俘收容所里的踢踏舞《摇摆男孩》,有小说家陈玉慧首度执导、以剧团为背景的《爱上卡夫卡》,还有好几部与音乐家或摇滚乐相关的电影,让你进电影院也能离表演艺术很近很近!
金马影展中的佳片总是在影展结束后的一个月陆续上映,但今年特别的是,这个月除了金马佳片,也有多部影坛大师如高达、拉斯.冯.提尔等人的新作上映,让影迷延续奔赴电影盛宴的热情
每年一度的电影盛事即将登场,这回金马国际观摩影展的内容很特别,导演专题的两位导演阿根廷导演加斯帕.诺埃与日本导演冢本晋也,都是风格特异的电影创作者,加上拍片过程曲折万端,被视为「受到诅咒」的英国奇幻导演泰瑞.吉兰作品《谁杀了唐吉诃德》,虽不是「金马奇幻影展」,也够让影迷感受奇幻了。
十月份的两个影展:女性影展与高雄电影节,分别端出精采菜色,两者不约而同推出「家庭」主题,以多部好片探索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另在两影展中也有多部与表演艺术相关的电影,或是纪录片或是剧情片,邀影迷探看舞台前后的各样人生风景。
国片在暑假尾声大爆发,八月下旬有七部、九月有四部台湾电影上映,同时上半年各大影展参展获奖,来不及在金马奇幻或是台北电影节露脸的影展佳片,也都集结在九月上映,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影展佳片。
瑞典电影大师柏格曼于二○○七年过世后,陆续有零星影片回顾,今年适逢柏格曼百岁冥诞,金马影展举办了「柏格曼百年纪念影展」,大规模邀请卅八部影片,让影迷可以完整一睹大师创作历程。同步也有纪念特辑《柏格曼:大师狂想》的上映,让影迷透过电影与记录片,一探大师的创作人生。
作品风格奇幻多变的日本电影导演铃木清顺,是许多东西后进电影创作者的偶像,一生精采,起伏惊人,以风格瑰丽的「大正浪漫三部曲」享誉国际影坛。高雄电影图书馆举办的「电影歌舞伎:铃木清顺の镜像迷宫」影展,特别挑选了五部影片回顾,呈现他前卫的影像实验,及超越时代的美术色彩运用与剧场表现形式。
每年的台北电影节,好像是金马奖的暖身赛,让大家预先看到当年度台湾电影的优秀作品。今年的电影节将从六月底起跑,其中导演陈以文可说是隐形焦点,但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表演,总共在三部长片与一部短片演出;另也可看到导演庄景燊的首部电影长片《引爆点》、艺术家徐冰的首部电影《蜻蜓之眼》,而日本大导是枝裕和甫夺下坎城影展金棕榈大奖的新片《小偷家族》也共襄盛举,令人期待!
第11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将于五月初登场,今年的影片包含许多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与日韩中等国的纪录片也有罕见的亚美尼亚、乌兹别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为观众构筑一个更宏观、多样的亚洲印象。另有「想像式前卫:1960s的电影实验」专题,带影迷回顾那个压抑年代的影像实验创作,从纪录片体验「时间」的纵度。
四月中旬上阵的金马奇幻影展,特地挑选知名编舞大师鲍伯.佛西的五部经典,让影迷重温他纵横百老汇与好莱坞的舞蹈才华,品味那个华丽的歌舞年代;而由导演汤姆.沃尔夫花费三年打造的《卡拉丝:为爱而声》,则能让歌剧迷一睹不曾见过的歌剧女皇私下面貌。
今年的金穗奖来到第四十届,有不少已经获金马肯定的导演也回锅参赛,让一般组作品显得星光熠熠;但相较于一般组入围作品的平淡,学生组的作品不但丰富多元且竞争激烈,不但有警匪类型的逼真,也有科幻预言的残酷,新生代创意的生猛有力令人不容忽视。
二○一八奥斯卡奖将于三月四日颁奖,颁奖之前,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因此二月成了还未在台湾放映过的入围片兵家必争时期,一来碰上过年,二来放映期有可能因为获奖而话题继续上映延烧。从一月底宣布的奥斯卡入围名单可见,金球奖获奖名单及各城市影评协会、工会、独立电影奖的提名前哨战,已预告了几部话题大片的命中率十之八九。
通常创作型的「作者论」导演,作品大多自编自导,而与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类型电影,看似相互冲突,其实也充满著导演的叙事角度与风格,让我们来看看要多么不平凡的「真人真事」才能拍成电影?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