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珊
-
曼谷
曼谷双年展登场 主题「孕育盖亚」期待社会关注环境议题
2024年「曼谷双年展」(Bangkok Art Biennale)自10月24日起,到明(2025)年的2月25日在曼谷登场,4个月的展期,以曼谷这个城市作为展示平台,来自世界各地共76名艺术家、超过240件的作品,出现在曼谷各大艺术中心、百货商场、会议中心、寺庙等11个不同的场域,双年展连结了古暹罗和曼谷的城市现代感。 今年的曼谷双年展以「孕育盖亚」(Nurture Gaia)为主题,在古希腊神话中,盖亚是赋予生命和滋养的女神,盖亚女神在各个文化中会以不同的形式现身,信众认为盖亚女神是掌管生育与农业的大地之母,在东南亚,盖亚女神以Phra Mae Thorani形式出现在寺庙里。
-
曼谷
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 带著孩子「跨越临界点」
两年一度的「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Bangkok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Theatre Festival,BICT)8月1日至11日在曼谷登场。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自2016年创办以来,目标在于带进世界各地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希望透过剧场,让儿童更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促进创意和跨文化的连结。 今年的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主题为「跨越临界点」(Cross the Threshold),旨在于透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挑战大小观众内心对于艺术的想像。
-
曼谷
泰国LGBTQ社群的骄傲 以缤纷活动庆贺权益里程碑
6月是全球的「同志骄傲月」,泰国的LGBTQ社群也同步在6月盛大举办泰国同志骄傲月活动,以曼谷为例,由多个LGBTQ民间组织举办的「曼谷骄傲月」(Bangkok Pride),包含游行、展览和讲座等多项活动,而且除了曼谷,泰国共有30多个府举办了同志骄傲游行。 曼谷骄傲月最盛大的活动莫过于6月2日的同志骄傲大游行,上千游行民众挤满曼谷最热闹的暹罗区(Siam),人人手举著象征多元的彩虹旗帜或是小物,最吸睛的则是一幅长达百公尺、宽及一个车道的大面彩虹旗,变装皇后们更是争奇斗艳,以最夸张亮眼的妆发和服饰登场,游行气氛热闹非凡。 在浮夸的表演背后,今年的同志骄傲月对泰国LGBTQ社群来说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泰国国会在6月中通过民事与商事法修正草案,修改法案中关于夫妻的文字,让同性伴侣也可以依法结婚,享有和异性恋婚姻一样的权利,一旦等泰国王室公告正式发布后120天法律生效,预估今年底泰国的同性伴侣就可以登记结婚。
-
曼谷
搬演「失而复得」主题3作品 河城艺术中心疫后重振艺术活力
曼谷河城艺术中心(River City Bangkok)位于曼谷老城区昭披耶河畔,以艺术展览和艺术品拍卖在泰国艺术圈打出名号,「艺术实验室」(Experimental Art Lab)则是 COVID-19疫情后,河城艺术中心支持泰国艺术发展的一项新计划。 在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泰国政府祭出防疫规定,许多表演场所因此被迫关闭或暂停营业,艺术家也因此无法进入表演的地方练习演出,或是无法获得艺术制作所需的设备和资源,所以在疫情逐渐趋缓后,河城艺术中心希望补足疫情前和疫情后艺术发展上的落差,因此在2023年中发起艺术实验室计划,支持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 河城艺术中心的艺术实验室是一个只能容纳100人的小剧场,可以用来举办剧场或舞蹈演出、放映电影、举行座谈会或工作坊等,由于空间不大,观众可以和台上的表演者近距离接触,感受现场表演的魅力。 艺术实验室和泰国多个知名的制作或表演团体合作,例如今年2月和3月以「失而复得」(Lost and Found)为主题推出3出剧场作品,主题围绕著现代人的都市生活,呈现现代人的焦虑、困惑、寂寞和游荡等不同的心境,进而描绘出现代人在这些心境下各自不同且独特的成长过程。
-
曼谷
2024「曼谷设计周」期待与住民一起打造宜居城市
曼谷艺文界年度盛事「曼谷设计周」(Bangkok Design Week)在1月27日到2月4日登场,曼谷设计周规模一年比一年还盛大,从最早的曼谷石龙军路老城区的范围一路扩张,活动区域已不限于老城区而是扩大到整个曼谷。 曼谷设计周主办单位创意经济局(Creative Economy Agency)的前身泰国创意设计中心(Thailand Creative Design Center)在2017年进驻老城区,喊出「重新定义区域」(Redefining the District)口号,在泰国新政府力推软实力的大环境气氛下,期盼带动老社区的新发展,甚至进一步带动泰国的创意经济。 今年曼谷设计周共有15个社区加入活动,包括展览、讲座与工作坊、创意区、表演及创意市集。事实上,曼谷设计周想谈的关于的不只是设计或是艺术,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今年主题为「宜居地景」(Livable Scape),目标在邀请民众一起为宜居城市尽一份力量。为何以宜居作为今年主题?主办单位认为,因为曼谷以观光知名,但谈到宜居城市时,曼谷的排名却远远落后,因此他们希望号召民众参与,为曼谷的宜居性持续尽点心力。 如位于老城区的A thing that is pieces studio,工作室平常不对外开放,因参加设计周活动特地对民众开放,展示他们收集废弃塑胶再生利用的成果。工作室会和回收工人合作或鼓励民众将不要的宝特瓶盖捐给工作室,再将这些废弃物制作成马拉松奖牌、杯垫、玩具和笔记本外壳等生活用品,创办人Pim和Meow希望藉这些充满美感的生活用品提升民众对环保的意识。 主办单位希望透过大型展览,吸引各国设计好手前来泰国,与泰国创意相关工作者互相激荡,除建立起国际的网路外,更进一步促进创意经济的产值。亦希望透过这样的活动为社区带来活力,展现一种生活态度,让美学这件事也能轻松融入生活中。
-
曼谷
「泰国双年展」移师清莱,促进国际与在地艺术家交流
「泰国双年展」(Thailand Biennale)今年迈入第三届,由泰国文化部主办的泰国双年展目的在于促进国际和泰国在地艺术家的交流和连结,同时让泰国各地不同的艺术跃上国际舞台。 今年泰国政府选定泰北的清莱府(Chiangrai)作为双年展的地点,从2023年12月9日到2024年的4月30日,邀请来自21个国家共38外国名艺术家以及22名泰国艺术家设置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将散布在清莱府各处,以清莱市中心来说,知名的白庙、黑庙、清莱国际艺术博物馆和皇太后文化艺术园区都是布展地点,甚至接近泰缅寮边境的金三角都有展品。 今年的泰国双年展主题为「开放世界」(The Open World),展出的艺术品焦点横跨历史、文化、多元性、自然和生态,由于清莱府和寮国和缅甸接壤,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此地,除了艺术品的展出,泰国文化部也安排少数民族的音乐表演、电影放映、座谈会以及清莱在地艺术工作室的参观活动等。 由于泰国政府近年来积极发展文化软实力,9月新上任的总理赛塔(Srettha Thavisin)亲自出席9日的开幕典礼,展现新政府力挺文化活动的决心。 2018年第一届的泰国双年展在泰国南部的甲米府(Krabi)登场,2021年第二届则移师到东北部的呵叻府(Korat),透过不断变换地点,泰国双年展的目的在于让泰国不同的城市可以跃上国际舞台,并复兴各地的文化,同时让艺术活动不过度集中在大城市。
-
曼谷
王太后支持下,传统箜剧疫后恢复全规模演出
泰国传统表演艺术箜剧(Khon Dance)代表的是几百年来暹罗宫廷的精致表演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8年将箜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网站介绍,箜剧有很强的说教功能,强调尊重年岁和地位高的人、领袖和跟随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统治者的荣誉和善良打败邪恶等概念。 为了保存这项古老的表演艺术,由王太后诗丽吉(Queen Sirikit the Queen Mother)成立的「支持基金会」(Support Foundation)从2007年起每年制作箜剧,并在曼谷的泰国文化中心进行售票公演。 不过2020年和2021年由于COVID-19疫情在泰国爆发,这个由皇室支持的表演计划暂停了2年,去年重新登台,今年更是恢复到疫情前的全规模演出,预计11月5日到12月5日公演。基金会希望藉著这个计划让从事箜剧相关的艺术表演者有更多工作机会,同时今年向全泰国19间有表演艺术专业的学校征求年轻演员,期盼透过新面孔的加入,给予戏剧新的生命力,也让传统表演艺术持续传承下去。 箜剧的舞码只有一种,就是神话《拉玛坚》(Ramakien),来源是印度神话《罗摩衍那》(Ramayana),讲述的是拉玛王子的冒险故事,但完整的《拉玛坚》故事非常冗长,基金会的制作团队每年撷取《拉玛坚》中的一部分,重新加入新元素,发展成为一套完整2小时左右的戏剧表演,而今年撷取的剧码是《昆帕干阻挡河流》(Kumphakan Blocking the River),讲述的是反派角色昆帕干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河道,以阻止水流往拉玛王子一行人营地的故事。
-
曼谷
当代舞大师皮歇.克朗淳参与曼谷双年展实验短片演出
曼谷双年展基金会(Bangkok Art Biennale Foundation)和泰国酿酒(ThaiBev)携手合作打造实验短片《The Spirits of Maritime Crossing》,这部片在8月31日到9月3日之间于瑞士的圣莫里兹电影节(St. Moritz Art Film Festival)播映。 剧情描述由知名的行为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饰演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不知道自己已经去世,她的灵魂到处游荡,从威尼斯到曼谷,一路寻找庇护和心灵的平静,这个鬼魂拜访了许多代表性的人物和神圣的地方,透过各种仪式、相遇和教诲,鬼魂终于明白了自己已离开肉身,因此获得了解放。 这部短片由曼谷双年展的艺术总监阿皮南(Apinan Poshyananda)撰写剧本,阿皮南选择以威尼斯作为起点,是因为威尼斯在中世纪曾经是黑死病肆虐的地区,映照前世界面对的COVID-19疫情和俄乌战争带来的死亡,把历史结合当代世界的情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 这部短片邀请到泰国当代舞大师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和他的舞团参与演出,由皮歇设计电影中的舞码,他将泰国传统舞蹈融入现代元素,透过肢体表演,以现代的观点呈现古老的哲学思想和信仰,同时传递出编剧和导演对生命的反思。
-
曼谷
走过疫情,「国际剧评人协会泰国舞蹈和剧场奖」再度举办
泰国从2013年开始加入国际剧评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IATC),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剧评人协会泰国舞蹈和剧场奖(IATC Thailand Dance and Theatre Awards),以表彰泰国表演艺术工作者的表现。 但2020年初COVID-19疫情爆发,泰国过去3年在封锁与开放政策之间来来回回,剧场界也苦苦挣扎,历经3年疫情,今年国际剧评人协会泰国舞蹈和剧场奖终于再度举行,但由于泰国疫情在4月泼水节之后又有延烧趋势,因此5月初的颁奖典礼改为在线上进行,入围的作品必须介于2020年到2022年间发表,而且在线上发表的作品不能入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多部入围作品参加了过去3年曼谷艺术与文化中心(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主持的表演艺术计划(Performative Art Projects),显见这项计划对于栽培泰国剧场界人才以及维持剧场界的兴盛具有重要的贡献。评审团每年都会颁发终身成就奖给一位具代表性的人物,表彰这位人物在泰国当代舞蹈和剧场界的贡献,过去曾有2位得奖者后来获得了泰国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艺奖殊荣。 今年的终身成就奖颁给泰国第一位剧场顾问,在剧场界人称Pom老师的拉莎米(Rassami Paoluengtong)。拉莎米是28剧场(Theatre 28 )的共同创办人,在泰国剧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制作出多部知名作品如《Galileo》、《Man of La Mancha》以及《The Visit》。
-
曼谷
泰国电影「金天鹅奖」更改参赛规定引发影人抗议
泰国电影界最知名也最具权威的「金天鹅奖」(Suphannahong National Film Awards)今年迈入第31届,这个奖项由泰国文化部和泰国国家电影和内容协会联合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Motion Pictures and Contents Association)颁发,台湾人熟知的电影《萨满》(The Medium)就横扫了2022年的金天鹅奖。 但3月下旬泰国电影界掀起一股抵制金天鹅奖的风潮,许多电影从业人员在社群媒体上以「#抵制金天鹅奖」的hashtag表态,起因是泰国国家电影和内容协会联合会颁布3项新规定,包括参赛的影片必须在戏院上映,如果只有在串流平台无法参展;影片必须要在泰国至少5个区域上映,或是在5大城市曼谷、清迈、春武里、府、呵叻府及洛坤府上映;至少5万人次在电影上映期间到电影院买票观看电影。 开出这样的条件,几乎等于宣判独立电影无法参赛,就连曾在2022年入围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的《光阴解剖学》(Anatomy of Time)也无法参赛。另外还有人质疑,这些条件是否在独厚泰国两大电影院通路Major Cineplex和SF Cinemas,因为电影必须要在戏院上映的话,就必须要经过这两大通路同意。 《光阴解剖学》的导演萨拉伍(Sarawut Kaewnamyen)就在社群媒体上发文表示:「难道只是因为我们制作预算不高,且没有财力负担在大型电影院通路上映,才无法参赛吗?」泰国国家电影和内容协会联合会副会长阿迪萨(Adisak Limparungpatanakij)为了抗议这些规定已经辞职。 经过连日来的延烧,国家电影和内容协会联合会紧急在3月31日发布新规定,电影只要在2022年1月到12月之间完成且在戏院或其他平台上映至少7天,片长超过60分钟就可以参赛。
-
曼谷
「曼谷设计周」中,艺术家让观众在老城区《寻找邓丽君》
泰国艺文界的年度盛事「曼谷设计周」(Bangkok Design Week)今年重磅回归,规模甚至比COVID-19疫情前更盛大。泰国艺文界蓄积了2年的能量,在这次的曼谷设计周活动大爆发,为期9天的展期邀请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展出作品,有别于往年以静态的展览为主,今年曼谷设计周更加入了动态元素,邀请多个在地的工作室或旅行社举办主题式的社区漫步活动,让民众更深入了解曼谷各个社区的历史和人文故事。 其中一个由Studio11206工作室制作的《寻找邓丽君》算是相当新颖的尝试,设计团队以邓丽君6首歌为主题,安排多名演员在曼谷老城区进行表演,这些演员以街头为舞台,演出制作人设计好的故事并给出线索,让参与民众猜测每个故事对应的是邓丽君的哪一首歌曲,这样实验性的表演让演员不再只是停留在舞台上,还能跟观众互动,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参与民众漫步和穿梭在曼谷老城区的耀华力路和松瓦路街区,感受老城的魅力。 泰国华裔年轻一代绝大多数已不会说华文,但华人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仍占有很大一部分,邓丽君在泰国华人眼中更是华语音乐文化的代表。《寻找邓丽君》创意总监瓦卢(Warut Wimolkunarak)就是在邓丽君的歌声中长大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优美的旋律和邓丽君歌声中的情意深深镶嵌在瓦卢的回忆里,因此这次要在早年华人到曼谷聚集的老城区办漫步活动,瓦卢就决定以邓丽君为主轴设计这出戏剧,并尝试用街头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参与民众有互动感和临场感。
-
普吉岛
普吉岛「九皇斋节」疫后盛大举办
一年一度的「九皇斋节」固定在每年的农历初一到初九登场,今年落在西历的9月26日到10月4日,这场为期9天的庆典最早是从中国闽南地区流传到东南亚,后来慢慢成为东南亚华人圈的盛事。 而泰国规模最盛大、也最出名的九皇斋节庆祝活动,则非普吉岛莫属,九皇斋节在普吉岛的历史已经近200年,今年是自2019年底爆发COVID-19疫情后,普吉岛九皇斋节举办规模最盛大的一次,闷了2年的普吉岛人盛情参与,每天由不同的宫庙轮流举办活动,各宫庙的乩童会穿上仙人的服装游行或是替信众举办改运祈福仪式,仿佛一场大型的嘉年华,延续著百年来闽南华人的传统宗教文化。 普吉岛九皇斋节最出名的仪式是游行队伍中的乩童会在脸上穿过尖锐物品,因为他们相信这是神明附体展现神威的一种方式,这样的画面吸引不少观光客和媒体拍照,成为普吉岛九皇斋节最出名的场景。此外,信徒们会自发性地穿上白衣白裤,在这9天内到宫庙参拜或绕街游行,是普吉岛在此节庆期间独特有趣的风景。
-
曼谷
艺术结合数位科技打造观者感官新体验
现代科技的发达让艺术的展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艺术不再只是单纯的静态展览或是动态演出,而可以和科技结合呈现出超过过往感官的观赏经验。 泰国当代编舞师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成立的皮歇.克朗淳舞蹈公司(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今年就做了一个创新的尝试,将过去的4支舞码与新科技结合成为一个新的表演,称之为《进化》(Evolution),4月到8月在曼谷展出。除了利用雕塑和皮偶呈现创新过后的泰国传统文化和舞蹈,也利用扩增实境(AR)和虚拟实境(VR)的技术,让观众和舞者互动。例如让舞者以立体虚拟的方式跳跃在观众眼前,或者观众戴上穿戴装置后,眼前的世界就是一个小小的祭坛,可以献上虚拟的花或贡品。皮歇.克朗淳希望透过新科技赋予泰国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泰国艺文界近几年对AR或VR结合艺文作品充满浓厚兴趣,无独有偶,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m University)数位艺术中心和文化部在今年6月和7月共同合作策画「数位艺术概念美术馆『WITHIN台湾VR作品选集』巡展」 。展览透过虚拟实境呈现台湾数位艺术创作者的跨领域作品,作品包含导演陈芯宜与编舞家周书毅共同创作的《留给未来的残影》、声音艺术家王福瑞的《 悸动响》以及编舞家何晓玫的《肉身到虚拟极相林》 。观众戴上穿戴装置后,透过声音和影像搭配,让观影者直接置身于作品的虚拟实境中,观众不再是隔著一段距离欣赏艺术作品或展演,表演更为多元立体,且刺激观众的感官有崭新的体验。朱拉隆功大学的策展团队希望透过数位科技这个表现工具,让艺术混合不同的元素,能给予曼谷艺术界的新生代更多灵感。
-
曼谷
「诺拉舞」列「非遗项目」为传统延续生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021年12月宣布将泰国南部的传统舞蹈「诺拉舞」(Nora Dance)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继2018年的箜剧(Khon Dance)及2019年的泰式按摩后,泰国第3项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 诺拉舞源自泰国南部,史料记载已有约500年历史,故事源于1位王子试图拯救半人半鸟的玛诺拉(Manora),这套舞蹈因此被称为诺拉舞,内容包含舞蹈、戏剧及演唱等多项表演艺术。传统的诺拉舞者表演时会戴上装饰华丽的皇冠,肩批五彩帔巾,腰间绑著如翅膀和鸟尾般的装饰,指尖贴上长长的假指甲,伴随著由鼓声、锣声、钹声及木制响板结合而成的音乐,舞者跳舞时就如同鸟类在舞动展翅。 这项文化悠久的舞蹈表演近年来面临断层危机,一方面是找不到年轻人愿意承接这项传统,老一辈的舞者或是负责乐器演奏的乐师都逐渐凋零,此外,也愈来愈少舞者能理解诺拉舞中的马来语。不过在联合国宣布诺拉舞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这项舞蹈近来在泰国引起不少关注和讨论,泰国南部多个府因此举办大型的诺拉舞演出,媒体也热烈讨论要如何让这项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事实上,在泰国南部仍有许多寺庙或学校教导年轻人学习诺拉舞,为让更多人理解其文化内涵,有些舞团会将影片放上抖音、脸书或YouTube等平台;有的舞团则是加入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是结合说唱表演,搭配通俗音乐,让年轻舞者有较高的意愿加入学习行列,也提高观众入场观赏的兴趣。 除了要让诺拉舞深耕社区,不少舞团还加入新的元素,例如由知名舞者Nora Khailiam带领的舞团就在表演中加入诺拉舞和现代舞结合的桥段,让诺拉舞更有跃上国际舞台的实力。
-
曼谷
台泰艺术家共同探索二次大战影响
位于曼谷市中心、去年11月新落成的「金汤普森艺术中心」(Jim Thompson Art Center)的展览著重于当代艺术,去年落成后的第一个展览为「冷战展览系列」(Cold War Exhibition Series),第一部曲由馆方邀请来自14个国家的艺术家,以影像、照片或印刷品的方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持续影响各国的社会发展。
-
曼谷
曼谷设计周邀艺术家展现与疫情共存之道
由泰国创意经济局(Creative Economy Agency)主办的泰国艺术界年度盛事「曼谷设计周」(Bangkok Design Week)2月5日到13日在曼谷多个地点登场,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2年后,今年第5届的曼谷设计周主题为「与创意共存」 (Co With Creation )。
-
曼谷
艺术家以创作抗议军政府
泰国自前年7月掀起学运浪潮,到去年方兴未艾,多个学生运动团体不断上街要求总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下台、修宪以及王室改革,年轻一代不只走上街头,学生团体们更多次在街头作画、涂鸦或以行动剧抗议,展现泰国人的创意活力。
-
曼谷
独立电影院的两种命运
纪录片俱乐部为曼谷保存了一个放映独立电影的空间,但另一消息却让影迷心碎,曼谷最古老的独立戏院「银都戏院」(Scala)去年7月熄灯,未来将用于商业用途。
-
伊闪
「伊闪创意节」展现泰国东北地区文化创意
今年的伊闪艺术节有静态展览也有动态活动,要让艺术和人们的生活更贴近,如午餐和学习计划(Lunch and Learn Project)就由创意中心邀来的主厨举办快闪活动,教导大家如何做出营养满分的学校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