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珊
-
曼谷
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 带著孩子「跨越临界点」
两年一度的「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Bangkok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Theatre Festival,BICT)8月1日至11日在曼谷登场。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自2016年创办以来,目标在于带进世界各地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希望透过剧场,让儿童更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促进创意和跨文化的连结。 今年的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主题为「跨越临界点」(Cross the Threshold),旨在于透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挑战大小观众内心对于艺术的想像。
-
曼谷
泰国LGBTQ社群的骄傲 以缤纷活动庆贺权益里程碑
6月是全球的「同志骄傲月」,泰国的LGBTQ社群也同步在6月盛大举办泰国同志骄傲月活动,以曼谷为例,由多个LGBTQ民间组织举办的「曼谷骄傲月」(Bangkok Pride),包含游行、展览和讲座等多项活动,而且除了曼谷,泰国共有30多个府举办了同志骄傲游行。 曼谷骄傲月最盛大的活动莫过于6月2日的同志骄傲大游行,上千游行民众挤满曼谷最热闹的暹罗区(Siam),人人手举著象征多元的彩虹旗帜或是小物,最吸睛的则是一幅长达百公尺、宽及一个车道的大面彩虹旗,变装皇后们更是争奇斗艳,以最夸张亮眼的妆发和服饰登场,游行气氛热闹非凡。 在浮夸的表演背后,今年的同志骄傲月对泰国LGBTQ社群来说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因为泰国国会在6月中通过民事与商事法修正草案,修改法案中关于夫妻的文字,让同性伴侣也可以依法结婚,享有和异性恋婚姻一样的权利,一旦等泰国王室公告正式发布后120天法律生效,预估今年底泰国的同性伴侣就可以登记结婚。
-
曼谷
搬演「失而复得」主题3作品 河城艺术中心疫后重振艺术活力
曼谷河城艺术中心(River City Bangkok)位于曼谷老城区昭披耶河畔,以艺术展览和艺术品拍卖在泰国艺术圈打出名号,「艺术实验室」(Experimental Art Lab)则是 COVID-19疫情后,河城艺术中心支持泰国艺术发展的一项新计划。 在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泰国政府祭出防疫规定,许多表演场所因此被迫关闭或暂停营业,艺术家也因此无法进入表演的地方练习演出,或是无法获得艺术制作所需的设备和资源,所以在疫情逐渐趋缓后,河城艺术中心希望补足疫情前和疫情后艺术发展上的落差,因此在2023年中发起艺术实验室计划,支持各种形式的艺术展演。 河城艺术中心的艺术实验室是一个只能容纳100人的小剧场,可以用来举办剧场或舞蹈演出、放映电影、举行座谈会或工作坊等,由于空间不大,观众可以和台上的表演者近距离接触,感受现场表演的魅力。 艺术实验室和泰国多个知名的制作或表演团体合作,例如今年2月和3月以「失而复得」(Lost and Found)为主题推出3出剧场作品,主题围绕著现代人的都市生活,呈现现代人的焦虑、困惑、寂寞和游荡等不同的心境,进而描绘出现代人在这些心境下各自不同且独特的成长过程。
-
曼谷
2024「曼谷设计周」期待与住民一起打造宜居城市
曼谷艺文界年度盛事「曼谷设计周」(Bangkok Design Week)在1月27日到2月4日登场,曼谷设计周规模一年比一年还盛大,从最早的曼谷石龙军路老城区的范围一路扩张,活动区域已不限于老城区而是扩大到整个曼谷。 曼谷设计周主办单位创意经济局(Creative Economy Agency)的前身泰国创意设计中心(Thailand Creative Design Center)在2017年进驻老城区,喊出「重新定义区域」(Redefining the District)口号,在泰国新政府力推软实力的大环境气氛下,期盼带动老社区的新发展,甚至进一步带动泰国的创意经济。 今年曼谷设计周共有15个社区加入活动,包括展览、讲座与工作坊、创意区、表演及创意市集。事实上,曼谷设计周想谈的关于的不只是设计或是艺术,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今年主题为「宜居地景」(Livable Scape),目标在邀请民众一起为宜居城市尽一份力量。为何以宜居作为今年主题?主办单位认为,因为曼谷以观光知名,但谈到宜居城市时,曼谷的排名却远远落后,因此他们希望号召民众参与,为曼谷的宜居性持续尽点心力。 如位于老城区的A thing that is pieces studio,工作室平常不对外开放,因参加设计周活动特地对民众开放,展示他们收集废弃塑胶再生利用的成果。工作室会和回收工人合作或鼓励民众将不要的宝特瓶盖捐给工作室,再将这些废弃物制作成马拉松奖牌、杯垫、玩具和笔记本外壳等生活用品,创办人Pim和Meow希望藉这些充满美感的生活用品提升民众对环保的意识。 主办单位希望透过大型展览,吸引各国设计好手前来泰国,与泰国创意相关工作者互相激荡,除建立起国际的网路外,更进一步促进创意经济的产值。亦希望透过这样的活动为社区带来活力,展现一种生活态度,让美学这件事也能轻松融入生活中。
-
曼谷
王太后支持下,传统箜剧疫后恢复全规模演出
泰国传统表演艺术箜剧(Khon Dance)代表的是几百年来暹罗宫廷的精致表演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8年将箜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网站介绍,箜剧有很强的说教功能,强调尊重年岁和地位高的人、领袖和跟随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统治者的荣誉和善良打败邪恶等概念。 为了保存这项古老的表演艺术,由王太后诗丽吉(Queen Sirikit the Queen Mother)成立的「支持基金会」(Support Foundation)从2007年起每年制作箜剧,并在曼谷的泰国文化中心进行售票公演。 不过2020年和2021年由于COVID-19疫情在泰国爆发,这个由皇室支持的表演计划暂停了2年,去年重新登台,今年更是恢复到疫情前的全规模演出,预计11月5日到12月5日公演。基金会希望藉著这个计划让从事箜剧相关的艺术表演者有更多工作机会,同时今年向全泰国19间有表演艺术专业的学校征求年轻演员,期盼透过新面孔的加入,给予戏剧新的生命力,也让传统表演艺术持续传承下去。 箜剧的舞码只有一种,就是神话《拉玛坚》(Ramakien),来源是印度神话《罗摩衍那》(Ramayana),讲述的是拉玛王子的冒险故事,但完整的《拉玛坚》故事非常冗长,基金会的制作团队每年撷取《拉玛坚》中的一部分,重新加入新元素,发展成为一套完整2小时左右的戏剧表演,而今年撷取的剧码是《昆帕干阻挡河流》(Kumphakan Blocking the River),讲述的是反派角色昆帕干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河道,以阻止水流往拉玛王子一行人营地的故事。
-
曼谷
当代舞大师皮歇.克朗淳参与曼谷双年展实验短片演出
曼谷双年展基金会(Bangkok Art Biennale Foundation)和泰国酿酒(ThaiBev)携手合作打造实验短片《The Spirits of Maritime Crossing》,这部片在8月31日到9月3日之间于瑞士的圣莫里兹电影节(St. Moritz Art Film Festival)播映。 剧情描述由知名的行为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饰演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不知道自己已经去世,她的灵魂到处游荡,从威尼斯到曼谷,一路寻找庇护和心灵的平静,这个鬼魂拜访了许多代表性的人物和神圣的地方,透过各种仪式、相遇和教诲,鬼魂终于明白了自己已离开肉身,因此获得了解放。 这部短片由曼谷双年展的艺术总监阿皮南(Apinan Poshyananda)撰写剧本,阿皮南选择以威尼斯作为起点,是因为威尼斯在中世纪曾经是黑死病肆虐的地区,映照前世界面对的COVID-19疫情和俄乌战争带来的死亡,把历史结合当代世界的情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 这部短片邀请到泰国当代舞大师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和他的舞团参与演出,由皮歇设计电影中的舞码,他将泰国传统舞蹈融入现代元素,透过肢体表演,以现代的观点呈现古老的哲学思想和信仰,同时传递出编剧和导演对生命的反思。
-
曼谷
「曼谷设计周」中,艺术家让观众在老城区《寻找邓丽君》
泰国艺文界的年度盛事「曼谷设计周」(Bangkok Design Week)今年重磅回归,规模甚至比COVID-19疫情前更盛大。泰国艺文界蓄积了2年的能量,在这次的曼谷设计周活动大爆发,为期9天的展期邀请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展出作品,有别于往年以静态的展览为主,今年曼谷设计周更加入了动态元素,邀请多个在地的工作室或旅行社举办主题式的社区漫步活动,让民众更深入了解曼谷各个社区的历史和人文故事。 其中一个由Studio11206工作室制作的《寻找邓丽君》算是相当新颖的尝试,设计团队以邓丽君6首歌为主题,安排多名演员在曼谷老城区进行表演,这些演员以街头为舞台,演出制作人设计好的故事并给出线索,让参与民众猜测每个故事对应的是邓丽君的哪一首歌曲,这样实验性的表演让演员不再只是停留在舞台上,还能跟观众互动,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参与民众漫步和穿梭在曼谷老城区的耀华力路和松瓦路街区,感受老城的魅力。 泰国华裔年轻一代绝大多数已不会说华文,但华人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仍占有很大一部分,邓丽君在泰国华人眼中更是华语音乐文化的代表。《寻找邓丽君》创意总监瓦卢(Warut Wimolkunarak)就是在邓丽君的歌声中长大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优美的旋律和邓丽君歌声中的情意深深镶嵌在瓦卢的回忆里,因此这次要在早年华人到曼谷聚集的老城区办漫步活动,瓦卢就决定以邓丽君为主轴设计这出戏剧,并尝试用街头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参与民众有互动感和临场感。
-
曼谷
台泰艺术家共同探索二次大战影响
位于曼谷市中心、去年11月新落成的「金汤普森艺术中心」(Jim Thompson Art Center)的展览著重于当代艺术,去年落成后的第一个展览为「冷战展览系列」(Cold War Exhibition Series),第一部曲由馆方邀请来自14个国家的艺术家,以影像、照片或印刷品的方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持续影响各国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