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风影像工作室
-
焦点专题 Focus
将一切串起的中间力量:专访编舞家布拉瑞扬
「我一直相信,这个以排湾族作为背景出发的舞作,最终不会只被捆绑在排湾族的想像。」布拉瑞扬说。 经历了首部曲的青春壮大,《我・我们》第二部曲延续排湾族的生命第二阶段,迈向 puqulu(智慧的脑),进入思考中年。而对布拉瑞扬来说,这也是一趟愈来愈靠近的过程。首先是文化上的意义,接著又是年纪上的相遇此刻的他,正值 puqulu 的阶段。然而一件事物靠得愈近,其实也意味著,它可能愈发模糊,而难以捕捉其形貌。 可是,模糊很好。那些在寻找过程中的样子,都将成为创作。布拉瑞扬是如此相信的。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与历史、未来、空间、观者对话
第十七届的「台新艺术奖」于五月廿五日举行颁奖典礼,七位国内外决选委员评选出的视觉艺术奖、表演艺术奖及年度大奖,分别由苏汇宇、周书毅与布拉瑞扬舞团夺得。「对话」是理解本届得奖作品的关键字,创作者们试著与历史、未来、空间、观者对话,在当代看似由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恐惧和骚乱所统治的时代氛围中,试著打破将世界视为众多分离领域所组成的窠臼,创造出一个尊重异己、理解差距、重视内在即时互联的「当下性」的创作思考与模式。
-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6:艺术创作陪伴,作品制作期拉长
乘著共制经济的网 活化创作与制作生态
今年的表演艺术舞台,有著「丰收」的氛围,因为几个令人瞩目的制作,都历经了二至六年的制作期,因为场馆或机构的长期奥援与陪伴,让作品得以酝酿发展,终至冒芽生长,甚至成熟茁壮。这股支持的精神与视野,松动了过去公部门补助与艺术家之间的僵固关系,也透过场馆机构多向连结与共制关系,编织出一张培育艺术家的网。
-
回想与回响 Echo
原住民跳舞给谁看?
布拉瑞扬在动作元素上从毛利人身上的挪借,不是一个「本质论」的问题,恰恰要呈现的是他宁愿跳脱原住民身体与「自然」划成等号的桎梏,而以异己认同的策略把文化身分理解为塑造与重新塑造,也是语境的延异与再延异,不仅颠覆集体记忆所形成的国民国家论,更要再造自身走进记忆地图的路径,重新找到以身体为中心的座标,画出一幅自己的平面世界,并立身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