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姆 Shyam
-
特别企画 Feature 尉楷X朱怡文X林谦信X周韦廷
山东野表演坊X斜杠青年创作体 我们在地方做戏,也期待不只是「在地」!(上)
离开台北,我们对剧场的想像是什么? 这些在地创作、或现地创作其实是多元且缤纷的,可能在非典型空间中,例如废弃大楼、原民部落、市场等,可能需要游走与参与,可能是在地故事,继承地方纹理。当这样的「多元」成为必然,它就真的是多元吗?我们对在地创作与地方剧团会不会需要更多想像空间? 我们从学校的戏剧专业教育开始思考,透过国立台南大学戏剧创作与应用学系对「社区剧场」、「教育剧场」这些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诉求,重新思考毕业后的学生回到、或是来到「地方」如何进行创作?这次邀请到山东野表演坊团长尉楷,以及斜杠青年创作体的朱怡文、林谦信与周韦廷,四位毕业自台南大学的学生,回头检视自己的教育背景,回应到现在的创作模式,乃至于整体生态。
-
特别企画 Feature
漫步地方,作为行动代号
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习惯了坐著看戏。 手机关成静音或震动, 不可饮食,不要发生声响。 嘘。 暗了灯,只剩下舞台上的忽明忽灭与虚虚实实,沟通著创作者与观众间的想像。 只是,某个日子之后, 我们开始期待出走 在岛内散步,于那个白昼之夜 走光,还是走进香兰男子电棒烫, 来一点超亲密。 我们拿这个当下交换这里的过去,一起遇见不可知的未来。 疫情之后,剩下社交距离。 行动代号: 我们 走吧!
-
特别企画 Feature 观看的方式 地方纹理
当剧场与地方相遇 多重形式的对话
在处理地方纹理的剧场制作中,剧场创作者与在地环境、文史、住民的互动关系是多样的,地方纹理不是铁板一块,它或被改造以融入剧场,或与剧场发生协商关系得以对话,甚至也可能被完全架空、挑战,重新赋予新的叙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剧场的生命与地方的生命,也因此有了平实的交会与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