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omArt
-
焦点专题 Focus 八五高龄 永不僵化
彼得.布鲁克 不止歇的剧场质问与实践
虽然已经高龄八十五,但从创作《空的空间》一书到今日,国际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从不停歇他在剧场的探索脚步。近年的创作,更是贡献给宗教与生命议题,除了创作「宗教三部曲」,跨文化作品如《希兹威.班西死了》,扣问生命的西方经典如《短打贝克特》。而将在台北艺术节演出的《何以如是》,更是他长久以来的剧场思考呈现。
-
焦点专题 Focus 越洋独家专访剧场大师
彼得.布鲁克:我在剧场所作的,都是活生生的当下
Q:在《何以如是》当中,文本有点复杂,综合了不同的风格,但是您在舞台上却只用很少的道具,甚至只有一名演员和一名乐手。为什会有如此的构想? A:因为这出戏的目标,是呈现一个人在问问题的状态,而且这个人是个演员,她一辈子都在剧场工作,可是她却在这个当下试著要去了解,剧场对她的意义为何,为何我过的是这个人生,而不是另一个人的人生,为何要做戏等等。所以她去找那些和她一样面对相同困惑的人,这些人来自不同文化,但他们也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有的来自俄国,有的自英国,有的来自法国,他们也会问,为何我们会称某些现象为剧场,为何我们要将生命奉献给剧场。这出戏用了标题是德文的Warum,意思是「为什么」,这出戏在谈的就是「何以如是」。不过这个「何以如是」,并非是理论上的,而是一种活生生的质疑。因为一个从事演员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要问为什么。不是因为她是个演员,而是因为她是人类。 Q:您的文本采用了不同的来源,像是梅耶荷德、克雷格、莎士比亚与世阿弥。那么这些不同的文本之间,是否传达了类似的内容,或是它们之间有著内在关联? A:它们之间有内在关联。因为「为什么?」这个问句,不过是一句话,但是我们可以有不同的人生会去体验这句话。就像你在台湾有自己的人生,我在巴黎有我的人生,米莉安.歌德史密特(Miriam Goldschmidt)在德国有她自己的人生。我们都会以彼此各自的生命经验,去充实,去具体化「为什么?」这句话。虽然我们身居各处,但我们都是人类,我们都有深刻而强烈的内在需求,相同而深层的人性结构,同时产生类似的问题。像眼下这个世界充满悲剧,但人们却没有能力体认出,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 Q:为何会挑选女演员米莉安.歌德史密特来跟您合作这出戏?你们是如何工作的? A:我们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