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霖
-
戏剧
《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孵育4年终诞生!
嚎哮排演要演音乐剧了?! 从去(2023)年的上半场读剧,到今(2024)年4月全本读剧演唱会,这出孵育了4年的喜闹音乐剧《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下简称《别叫我成功》)终于要在8月登上台中国家歌剧院中剧院舞台。 「我们是一个没有远景的团队,都是被deadline追著跑!」嚎哮排演金三角之一、负责编剧的王健任玩笑地说。一切的起点来自2020年台中国家歌剧院期间限定「艺术孵育计划」当时台湾表演艺术界面临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在国外制作进不来、剧院也无法开门的情况下,场馆选择将资源投入在地题材的扶植与开发。正处起飞期的台湾音乐剧,逐渐有群专业创作者、表演者与观众成形,而嚎哮排演受到启发,冒出了「想做台湾《Hamilton》(注1)!」的念头,于是带了两首曲子〈成功还是不成功〉与〈台荷大战〉投件,结果获得场馆方热烈的喜爱与鼓励,于是在剧院陪伴下,走著走著,走出了一出属于嚎哮排演独有风格的音乐剧。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剧场,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场域
过去10年,随著台中国家歌剧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台湾戏曲中心、台北艺术中心陆续完工,加入原本孤单的国家两厅院行列,台湾剧场圈因而进入圈内人戏称的「大剧场时代」。再加上地方文化中心整装改建、也有不少空间挪作表演空间使用,整体座位席╱待卖票数翻了好几倍。业界讨论逐渐从「场馆不够用」,转移到「观众在哪里」的困惑。(注1) 「观众在哪里」不只意味创作生态的市场考量、产业结构与成本回收。表演艺术既然作为现场艺术,唯有观众的存在,才能实现作品的存在。撇开利益取向的商业操作不谈(虽说谈「钱」也很重要),创作者面对什么样的市场、去哪里寻找潜在观众,事实上也都本于「如何用创作和观众建立关系」。本文因此自音乐、舞蹈与戏剧领域,访问捌号会所、坏鞋子舞蹈剧场(后简称坏鞋子)与穷剧场,一探创作者以团队为出发点、和观众连结的策略与思考。
-
中国信托新舞台艺术节7月6日揭幕 4.5米山海巨偶攻占中信园区
由中国信托文教基金会主办的「2024中国信托新舞台艺术节」(下称「新舞台艺术节」)今年以「换剧话说」为主轴,把剧场打造为穿梭虚实的转运站,邀请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讨气候变迁、性别破框等当代议题。艺术节四档国内外节目皆为一时之选:横扫国际大奖的比利时夏绿瓦蒂剧团《最后一个星期天》、惊艳爱丁堡艺穗节的曼波男孩舞团《蓬蓬》,两档国际节目皆是来台首演;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巨人来了山海遇见偶》户外公益场7月6日将在中国信托金融园区登场,邀请大小朋友阖家亲近当代大型偶戏。此外,更赞助台中国家歌剧院比利时偷窥者舞团《密室三画作》,四档幽默讽刺、诡谲惊悚的跨界表演艺术,7月到11月于台北、台中接连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