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能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他们眼中的聂光炎
金士杰:「原来当年是聂老师给的光啊!」
采访 白斐岚、邹欣宁、刘培能 「不是和你们客套,这个话题我能参与的空间不大」,甫坐定的金士杰首先说了这句话,担心自己和聂光炎没太多交集可以分享。 相较其他剧场设计与技术背景的受访者,跟著聂光炎一个个制作跑,金士杰唯一以主创者身分和聂光炎共事的制作,是兰陵剧坊陷入寂静前最后一个作品《萤火》;其他时候,金士杰大都以演员身分站在聂光炎设计的舞台上,以一身技艺回应角色所处的空间。即便如此,当年刚踏进剧场圈,在张晓风、黄以功创办的「基督教艺术团契」从龙套演到配角、再到主角的金士杰,依然记得与聂光炎初相遇的往事。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他们眼中的聂光炎
林克华:他的设计技艺和底蕴,辉映浓厚的人本精神
采访 赖柔蒨、杨淑雯、刘培能 林克华在文化大学影剧系大一暑假时,被学长、同时也是灯光设计侯启平找去剧场打工,从此与剧场系上解不开的结。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台湾剧场人用盐水桶制成调光器,菜鸟林克华也操作过像制冰机的手摇调光器,他在这些土砲的发明中累积剧场实务,并仰望眼前这位舞台设计大家聂光炎。 大二遇到聂光炎的灯光课,当时林克华还觉得奇怪,这位舞台设计师怎么教起灯光来了?「他谈的是剧场灯光的『氛围』,如何诠释与感觉,这对当时还很基础的我们来说根本是进阶的内容,以现代眼光来看,原本应该是『灯光技术一』,结果是设计课才会谈的内容。聂老师用感性的方式带领我们进入灯光领域,让我受益良多。」不过当时聂光炎同时在华视任职,故而常由助教代课,师生关系并不密切。 1979年云门舞集第一次赴美,原是助理小弟的林克华临危受命,一肩扛起灯光设计执行的重任,完成41个城市的巡演。这是台湾第一个出国演出的现代舞团,此巡演经验映照出国内技术剧场训练之缺乏,隔年「云门实验剧场」应运而生,林克华找来聂光炎教授舞台与灯光设计,其余师资如奚淞教授素描,孟振中教授布景道具设计制作,黄永洪谈苏州园林美学等,跨剧场与人文艺术,整体规画涵盖基础教育与现场实习,学员能参与执行当时许多重要演出,为台湾首个系统性完整培训剧场技术人员的单位。云门实验剧场运作的5年期间,培育包含张赞桃、王孟超、刘晋立、杨淑雯、温慧玟、叶芠芠、谢寅龙等剧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