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士杰(刘培能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凝视聂光炎──穿越,集体狂飙的剧场岁月(一) 他们眼中的聂光炎

金士杰:「原来当年是聂老师给的光啊!」

采访  白斐岚、邹欣宁、刘培能

「不是和你们客套,这个话题我能参与的空间不大」,甫坐定的金士杰首先说了这句话,担心自己和聂光炎没太多交集可以分享。

相较其他剧场设计与技术背景的受访者,跟著聂光炎一个个制作跑,金士杰唯一以主创者身分和聂光炎共事的制作,是兰陵剧坊陷入寂静前最后一个作品《萤火》;其他时候,金士杰大都以演员身分站在聂光炎设计的舞台上,以一身技艺回应角色所处的空间。即便如此,当年刚踏进剧场圈,在张晓风、黄以功创办的「基督教艺术团契」从龙套演到配角、再到主角的金士杰,依然记得与聂光炎初相遇的往事。

2025╱2026 乐季最前线:国际篇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金士杰

演员、剧作家与导演。1970年代自屏东来到台北,首先加入「基督教艺术团契」,1978年参与吴静吉开设的现代剧场训练课程,后与卓明、刘静敏(刘若瑀)、黄承晃等人成立「兰陵剧坊」,编导《悬丝人》、《家家酒》、《萤火》等作,其中《萤火》由聂光炎担任舞台与灯光设计。兰陵剧坊结束后,金士杰持续演出表演工作坊与果陀剧场由聂光炎设计的《暗恋桃花源》、《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ART》等作。

Authors

作者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