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Focus
「无论如何,不要失去想像力」──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读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的狐獴岛段落时,作家陈思宏到图书馆借了一本动物图鉴。 那是网路还不普及、台湾宠物店还未引进狐獴贩售的2000年初,他从未见过狐獴这种动物。图鉴上写著:狐獴分布于南非地区,以草原为栖地,群居动物,性情温和。回到小说,住满狐獴、提供水源与食物的小岛,湖水却在夜晚变成酸液,莲花里藏有人类的牙齿,他才意识到,可爱的狐獴岛,原来也是一座吃人之岛。 多年来,这段情节一直留在陈思宏的阅读记忆里。某年他到日本奈良旅行,公园里有野生鹿群散步、与人互动,他原想与鹿互动,鹿却一口咬住他的屁股,他大叫,除了是痛,也是惊讶鹿并不如想像中温和。「我被咬了一口才知道,鹿终究是动物,有野性存在,不像人类期待的那么温驯。就和狐獴岛上的狐獴一样。只是动物来到了人类的想像力里,总是要很可爱,去除全部的野性,但为什么动物一定要可爱,才能符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像?」 由加拿大作家扬.马泰尔(Yann Martel)所写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于2001年出版,讲述16岁的印度少年皮辛.墨利多.帕帖尔(Piscine Molitor Patel),在与家人搭船前往加拿大的过程中发生船难,幸存的Pi意外与一只孟加拉虎乘上同一艘救生艇,在海上共渡227天。作者透过一名印度少年的海上漂流,讨论野性、信仰与真相,小说出版隔年获得英国文坛最高荣誉「曼布克奖」,至今销量超过1,400万册。随后导演李安将小说翻拍为电影,全球票房超过6亿美金,还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配乐和最加视觉效果等4项大奖。
文字|尹俞欢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