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剧《少年Pi的奇幻漂流》。(JMSUMMER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当青年文学跃然舞台

「无论如何,不要失去想像力」──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025厅院选《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025/7/17~20  19:30

2025/7/19~20  14:30

2025/7/22~27  19:30

2025/7/26~27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读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的狐獴岛段落时,作家陈思宏到图书馆借了一本动物图鉴。

那是网路还不普及、台湾宠物店还未引进狐獴贩售的2000年初,他从未见过狐獴这种动物。图鉴上写著:狐獴分布于南非地区,以草原为栖地,群居动物,性情温和。回到小说,住满狐獴、提供水源与食物的小岛,湖水却在夜晚变成酸液,莲花里藏有人类的牙齿,他才意识到,可爱的狐獴岛,原来也是一座吃人之岛。

多年来,这段情节一直留在陈思宏的阅读记忆里。某年他到日本奈良旅行,公园里有野生鹿群散步、与人互动,他原想与鹿互动,鹿却一口咬住他的屁股,他大叫,除了是痛,也是惊讶鹿并不如想像中温和。「我被咬了一口才知道,鹿终究是动物,有野性存在,不像人类期待的那么温驯。就和狐獴岛上的狐獴一样。只是动物来到了人类的想像力里,总是要很可爱,去除全部的野性,但为什么动物一定要可爱,才能符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像?」

由加拿大作家扬.马泰尔(Yann Martel)所写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于2001年出版,讲述16岁的印度少年皮辛.墨利多.帕帖尔(Piscine Molitor Patel),在与家人搭船前往加拿大的过程中发生船难,幸存的Pi意外与一只孟加拉虎乘上同一艘救生艇,在海上共渡227天。作者透过一名印度少年的海上漂流,讨论野性、信仰与真相,小说出版隔年获得英国文坛最高荣誉「曼布克奖」,至今销量超过1,400万册。随后导演李安将小说翻拍为电影,全球票房超过6亿美金,还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配乐和最加视觉效果等4项大奖。

陈思宏(陈思宏 提供)

动物的寓言

故事中,奥德赛般的海上漂流过程,动物扮演重要角色。从Pi自小长大的动物园,船难初期登船的斑马、红毛猩猩和鬣狗,及被Pi逐步驯化的老虎,又或是让陈思宏难以忘怀的狐獴岛,众多现实世界里未与人类共居的野生动物轮番登场,让小说充满魔幻色彩。

「小说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或任何的声音,却可以把你的想像力拉扯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当时我非常非常佩服这位作者,为什么可以创造出一个这么不可思议的世界。」陈思宏回忆自己当年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作者在小说中也细腻刻画动物面临绝境时的求生与残忍,例如救生艇上鬣狗撕咬仍活著的斑马,啃食肚子和内脏。对陈思宏来说,动物在船上相互攻击的情节,与其说是呈现动物的残忍,更是突显人类的无情和残暴。

「动物世界是绝对是暴力的,在野外的动物,不是被吃就是吃别人,就这么简单,一点都没有人类的复杂的伦理跟情感。但是当动物被放进动物园、进入了人类的世界,我们把牠拟人化,觉得牠被关起来好悲伤、好可怜,或是认为牠们好温驯,都只是我们人类的观点。这本小说很不可思议的地方,是透过动物的残暴,来写我们人类的无情跟残暴。」陈思宏说。

玩翻戏剧院导览活动的宣传广告图片
舞台剧《少年Pi的奇幻漂流》。(JMSUMMER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现实与想像的版本

小说最后,Pi给出两个版本的故事,一个版本是自己与动物的经历,另一个版本中动物则是人类角色的指涉,斑马是水手,鬣狗是厨师,红毛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就是那只老虎。

小说结尾未交待哪个版本为真实,开放式结局因此长年成为书迷、影迷讨论的话题。不少人解读,动物版本的故事暗喻幸存者为求生存相互攻击、食人肉的真相,不仅较合乎现实,也反映Pi此前所说的故事全是虚构,是小说情节的一大翻转。

陈思宏则认为,两个版本的故事并非一真一假,反而有无想像力的对照,「来办理保险理赔的日本人需要实事求是,需要数据,代表完全社会化、世故、已经被资本主义机器驯化的人类,相较之下,Pi是一个来自印度大陆、一个还没有被资本主义侵犯、还能保有想像力的世界,他才能讲出有动物的故事。」

近日他出版小说《社头三姊妹》,书中彰化社头出现羊驼和戴胜,「很多人质疑,社头根本没有这些动物,对我来讲,这就是已经失去想像力的大人才会提出的问题。充满想像力的孩子们,绝对不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

舞台剧《少年Pi的奇幻漂流》。(JMSUMMER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成长即是一场冒险

充满想像力的孩子总有一天必须面对现实,一如德国启蒙时代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中,原先拥有平凡生活的年轻主角,经历各式苦难及冒险,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大人。陈思宏分析,《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也可见类似的三段式成长编排:与家人居住在印度朋迪治里(Pondicherry)小镇、拥有平凡生活的Pi,意外脱离原生家庭展开一场海上旅行,经历残忍暴力、放弃曾经的坚持(如吃素),最终上岸重回人类世界,成为富有社会地位及名望的教授。

近期陈思宏回台宣传新书,一场活动上,他与两名高中生对谈,「他们非常乖巧,彬彬有礼,可能没有做过任何坏事,非常纯真,我真的觉得他们非常适合来读这本书。」他笑说:「很多台湾人到了30、40岁,都还没有经过所谓的启蒙跟成长,就是听父母的话读书、结婚、生小孩,别人跟他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这辈子根本没有叛逆过。这本书就是来毁坏你的纯真,逼你成长,让你知道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这样纯真下去。」

故事最后,Pi在海上漂流7个月后获救,两名日本官员询问他事发经过,象征社会的理性教养将失去驯化的人类拉回人间。而官员的国籍设定为日本,或许也有特别的意义,「全世界最被规范、最被驯化在体制内,写字方方正正不会超出线外的民族就是日本,只要超出规矩一点点,他们就会很崩溃,安排由日本的官员来跟Pi对话,真的是太聪明的写法。」陈思宏认为。

但这不代表主角确实被驯化了。海难归来后,Pi在加拿大定居、成为教授,看似已是在体制里规矩活著的成熟大人,但他再次说了有动物的版本,并未对来访的记者揭露事件的「真相」究竟为何。「我觉得这本成长小说有趣的是,最后主角并没有彻底被资本主义给驯化,反而鼓励你要保有所谓纯真或是想像力。他的奥德赛,他的海洋,一直活在他的心里面。」

2019年,剧作家查克拉芭蒂(Lolita Chakrabarti)和导演马克斯.韦柏斯特(Max Webster),将作品改编为舞台剧,以偶戏重新诠释这部作品,今年7月将巡回至台湾演出。因为抢不到票,陈思宏当年错过了於伦敦上映的舞台剧版本,但他始终好奇导演究竟如何透过舞台的想像与设计,再现由文字所构筑的、充满无边想像的海洋及动物。

尽管是再熟悉不过的故事,陈思宏仍期待能进场看戏的那一天:「无论什么载体,是电影还是舞台剧,或是小说本身,都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失去想像力,不要失去野性,因为一旦失去,我们就会变成一群非常无聊的,仰赖AI才能生活的机器人。」

精采影片抢先看!

陈思宏

彰化县永靖乡八德巷出生,农家第9个孩子。住在柏林。曾获台湾文学金典奖年度百万大奖、文化部金鼎奖、林荣三文学奖小说奖首奖、九歌年度小说奖、读墨年度人气作家、金石堂十大影响力好书。其长篇小说《鬼地方》已售出10余国版权,外译本分别登上美国《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韩国《朝鲜日报》、日本《每日新闻》、义大利《晚邮报》、芬兰《赫尔辛基日报》等。《楼上的好人》已售出日文与越南文版权,《第六十七只穿山甲》亦在韩国出版。近日出版长篇小说《社头三姐妹》。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7/02 ~ 2025/10/02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