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頌竹
-
特別企畫 Feature
社會X政治X經濟X哲學的自由面面觀(二)
以撒.柏林:消極自由 以撒.柏林(Isaiah Berlin)是知名的英國政治哲學家,曾任牛津大學的「齊契利社會與政治理論講座教授」一職,其就職演說更成為了最受廣泛討論的政治哲學著作之一。 柏林在其〈自由的兩個概念〉一文中區分出兩種不同的自由觀: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與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他將前者界定為「可以不受他人干涉地做自己本來能夠做的事」的自由,並將後者界定為「能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行為與人生的真正主宰」之自由。 兩者乍看下似是一體兩面,如果一個人可以不受他人的干涉,那麼他自然能成為自己的主宰,反之亦然。但實則並非如此。柏林指出,人在不受到外力干涉的情況下仍會因為意志薄弱或慾念影響而走上岔路,無法真正地自我決定,這便是積極自由要排除的問題。但柏林旋即又指出人類在歷史上經常以積極自由為名義要求個人必須去成就某個大我(無論是民族、國家、宗教),認為這樣才算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之上,進而侵害甚至剝奪個人的消極自由。 因此柏林最終主張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不但並非一體兩面,甚至是彼此衝突的。所謂的積極自由觀追求的其實是秩序或社群的和諧而非自由,只有消極自由觀才是以自由為目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社會X政治X經濟X哲學的自由面面觀(三)
菲利浦.佩蒂特:非宰制的自由 菲利浦.佩蒂特(Philip Pettit)是出身於愛爾蘭的道德與政治理論學者,目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價值中心的教授。 佩蒂特在1997年出版的《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一書中提出了第三種自由觀非宰制的自由(Freedom as Non-Domination)。他讓我們想像一個自由的奴隸,這個自由的奴隸有一個善良的主人,這個主人不會限制或干涉奴隸所做的事,也會提供奴隸各種資源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會鼓勵奴隸時時去反思他正追求的目標是不是他真心認可的,並提醒他要保持批判的心態。 上述情境中的奴隸不但擁有充分的消極自由,也有充分的積極自由。但基於他奴隸的身分,他仍在某個重要的意義下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實際享受的自由並未受到保障,他是否能享有消極和積極自由全在他主人的一念之間。派蒂特將此種不自由稱為宰制當一個人在某方面的行動自由可能受到他人任意地干涉時,即使目前尚未受到任何干涉,他仍處在他人的宰制之下。 除了在主奴關係中的奴隸是如此外,在極權統治之下人民亦如是,甚至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如果立法制度允許多數族群制定壓迫少數弱勢者的法律,或者允許警察可以無條件地盤查公民時,這些也都算是一種宰制,都算是對自由的侵害。因此如何透過完善的制度設計來防止對自由的可能侵害,可說是非宰制的自由觀所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