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林政億

發表文章 12 篇
  • 作曲家温隆信
    音樂

    作曲家温隆信掌舵規劃 六堆300音樂節 奏出客家

    屏東六堆的客家聚落發展,從康熙60年起算迄今已有300年歷史,為了紀念客家先民開墾的辛勤,並且突顯族群豐碩的文化傳統,作曲家温隆信肩負起藝術總監一職,規劃了「交響六堆心-六堆300 紀念音樂會」系列活動,以交響、爵士、歌曲、舞蹈等呼應台灣多元的社會,並且搭配講座、旅遊等活動以實際感受在地風情。

    文字|李秋玫、林政億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林佳鋒(左三)與秘書長李孟融(左一),與文化部長鄭麗君(中)、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右三)、文化部次長蕭宗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公共思辨出發 探索文化扎根的未來 記「2019表演藝術文化論壇─全國論壇」

    由表演藝術聯盟所策劃的「2019表演藝術文化論壇」,在經歷七月至九月全台北、中、南、東共八場分區會議之後,於十月廿七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壓軸的「全國論壇」。現場邀來文化部長鄭麗君、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與國表藝董事長朱宗慶等接受現場提問,對推廣、教育、人才培育等面向,展開對話與討論。

    文字|簡韋樵、林政億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文字|簡麟懿、林政億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單身租隊友》以情境喜劇模式呈現厭世代共同面對的切身議題。
    焦點專題(二) Focus

    比家人親密 比情人懂你? 楊景翔演劇團《單身租隊友》

    楊景翔執導、吳瑾蓉編劇的《單身租隊友》,以一間房子為場景,主角是三位處境各異的單身男女,三人的共同點是對未來的徬徨迷惘,戲中室友除了要處理日常生活對彼此的考驗,更得面對家門外現實世界的挑戰。對楊景翔來說,這齣戲在笑鬧喜劇背後,是在處理「世代」特有的焦慮。

    文字|陶維均、林政億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賴翃中也在《無盡 天空》中融入近一年來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感受,肢體質地融入了更多的躁動與不安。
    企畫特輯 Special

    現實框限下 如何逃逸與飛翔? 賴翃中創團首作《無盡 天空》

    新銳編舞家賴翃中將在年底推出創團作《無盡 天空》,脫胎自前一年的雙人舞《Birdy》,賴翃中將之發展為長七十五分鐘、六位舞者演出的作品,演繹追逐夢想的人們在現實壓迫中,如何逃逸,進而飛翔。而賴翃中也在舞作中融入近一年來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感受,肢體質地融入了更多的躁動與不安,「《無盡 天空》已不執著在鳥的型態,而是放大了其所象徵的自由與夢想,也因為我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為憂鬱所苦,希望能透過這個作品更靠近他們一點。」賴翃中說。

    文字|張慧慧、黃于軒、林政億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不知為何物》深掘那些潛藏於人間的「不知」,並將動物與獸性轉化為更深層的寓意。
    戲劇新訊

    《LAB參號—不知為何物》 人物、動物、怪物的日常百物語

    文字|陳茂康、林政億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劉奕伶《更》
    ARTalks

    近鄉情怯話《鈕扣》

    何曉玫在六年前開啟的「鈕扣計畫」,旨在為這些浪跡天涯的台灣舞者打造一條回家的路。畢竟,近鄉情怯,之於舞者,他們心底最最渴望的舞台,不在金碧輝煌的巴黎歌劇院、或是林肯中心,而是他們的家園台灣。這些擁有豐富的國際舞台經驗的舞者,在鄉親面前,卻以一種「新鮮人」的姿態被認識,並發表他們的作品他們羈旅生涯中的孤獨奮鬥與感悟。

    文字|張曉雄、林政億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田采薇《The Man》以非常細微的方式表達了兩性主從又壓抑的關係。
    舞蹈

    浪跡天涯的困頓與反芻

    簡麟懿的《囚》呈現簡潔有力的肢體,將動作細膩地切入音樂旋律,頗有禪風意味。田采薇《The Man》融合歐陸劇作裡Dramaturgy思維,以非常細微的(subtle)方式表達了兩性主從又壓抑的關係。洪綵希改編自童話的《藍鬍子》則是以概念方式表現人類權力慾望的抽象作品。透過作品,舞者將國外經驗反芻呈現

    文字|俞秀青、林政億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三缺一劇團的《LAB貳號—穴居》
    特別企畫 Feature

    試台、階段性預演 廣納意見打磨精采作品  現象6:創作先行試「錯」,不再首演即彩排

    台灣的表演製作,因經費不足也難有合適場地,通常沒有機會先行試演,以便在正式演出前修正,這個情形今年稍有改變:除了有國藝會推出「排練補助計畫」,讓新製作發表前有經費加強製作與技術測試,台北藝術中心亦將迪化溫水游泳池轉型成為「台北試演場」,將開放給藝文團體作為排練與試演場域。而也有一些發展中的創作計畫,先行安排公開的階段性呈現,蒐集觀眾的意見反聵,以讓作品的想像跑得更遠更好

    文字|詹傑、林政億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法國陽光劇團資深演員莎莎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陽光劇團資深演員莎莎 笑是對抗冷峻世界最好的工具

    曾經看過陽光劇團首度訪台演出《浮生若夢》的觀眾,一定對劇中頭上帶著花、造型怪異、與醫生「番」來「番」去的老太婆印象深刻她就是「莎莎」(Shaghayegh Beheshti),陽光劇團的資深演員,同時也是協同創作者,參與多齣陽光劇團的精采好戲。七月初,莎莎應演摩莎劇團邀請,來台開設為期十天的「追尋當下的藝術演員集體創作工作坊」,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莎莎,請她一談踏入戲劇世界的因由,並分享她在陽光劇團工作多年的體會。

    文字|馬照琪、林政億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 葉博聖《弦移》
    舞蹈

    身體的鄉愁

    今年的四支作品,在不同層面上如是回應了各自身上鄉愁的形式,一種存在的境遇,一節穿過幽深隧道的列車燈束,被纏綑被解開的線索,或是喊嘯著的悲傷小丑。我持續期待這個平台不僅帶舞者「回家」,更能進而成為新的環扣發生對話之所;讓舞蹈的異質風格或觀念在此扣連,自我的異境,原是創作重要的情感動能,讓創作走得更遠一點,想像再遠一點,再遠。

    文字|李時雍、林政億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改編尤涅斯科的《禿頭女高音的台北時間》,是一齣流暢的語言綜藝脫口秀。(林政億 攝  黑眼睛跨劇團 提供)
    戲劇

    這一帖,補出了什麼?

    看「現代劇場大補帖」,不斷讓筆者回想到八○年代小劇場運動的相似演出,那個囫圇吞棗外國期刊雜誌翻譯文章,努力揣測學習模仿一知半解的劇場大師理論的年代;這麼多年都過去了,能夠填滿劇場時間罅隙的,竟還是一片空白,而我們的學院劇場教授們,繼續執鞭於厚厚的劇場史迷宮中。

    文字|謝東寧、林政億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