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邱宥銓

發表文章 3 篇
  • 座談現場。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給下個世代的藝術教育與人才培力

    第五場講座聚焦表演藝術的未來,主題是「給下個世代的藝術教育與人才培力」,邀請皆著力於藝術人才培育的兩個場館之代表國家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經理林采韻,分享各自單位在培力人才上的思考與規劃,也邀請自身參與培育計畫的青年編劇陳弘洋與長期觀察表演藝術生態的導演兼國藝會董事傅裕惠,分享其參與經驗與觀察心得。

    文字|邱宥銓、林鑠齊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變身

    二○一四年的台灣,有個可愛的暱稱是「妖怪元年」,開始有創作者/團隊借用妖怪的概念從台灣過去的傳說裡尋找他們,甚至開發出不同接觸妖怪的方式,有小說,有桌遊,有電視劇等。妖怪逐漸從過去的時空裡被找到,然後頑皮也多變的他們,開始變身成不同樣子,與我們相會。 其實,妖怪好像不大可怕吧? 第二站,帕帕追著妖怪們的足跡回到現在,拿出放大鏡,看看他們到底在哪裡?

    文字|本刊編輯部、邱宥銓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像轉生

    帕帕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妖怪,其實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從鄉野奇談、民間故事開始,妖怪不只穿梭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同時也被人用講的、用寫的各種方式留了下來;到了現代化的都市裡,好像漸漸看不到他們了,但帕帕發揮了特派搜查員的超級功力,找到了他們寄宿於人的心中、大樓之間,甚至是任何地方,成為另種傳說。 想像,好像是妖怪成長的養分,甚至我們也在裡頭託付了不敢說出口的種種妖怪,就在想像中轉生。所以,我們去看看藝術家們能夠創造出什麼妖怪呢?

    文字|本刊編輯部、邱宥銓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