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蔡德茂

發表文章 11 篇
  • 《李爾在此》是最傳統卻又最不傳統的作品,於傳統與創新間的位置又正好成為當代傳奇劇場最核心的代表。
    焦點專題 Focus

    共同在此的「我」 我,吳興國,《李爾在此》與當代傳奇劇場

    當吳興國在角色/腳色穿越間,用一句「吳興國,我回來了!這個決定比出家還要難。」然後抹去臉妝、卸下衣著,向觀眾宣告「我」在此,「吳興國」回來了。戲曲演員通過行當、妝容等方式去建構與觀眾間的關係,但其表演行為卻造成一種反差──回來的是戲曲演員,還是吳興國。或許,我們會說當代戲曲以獨角戲方式去陳述自身已見怪不怪,像張軍《我,哈姆雷特》(2018)、朱安麗《女子安麗》(2019)等;但別忘了那時才二○○一年國光劇團尚未以《閻羅夢》開啟「台灣京劇新美學」的時代。

    文字|吳岳霖、蔡德茂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那時此刻——兩廳院卅年 從國家兩廳院卅周年談起

    當從前、從前成為說話的開場白時,白髮不知不覺已爬上兩鬢,時間就這麼無聲息地溜走。回首一九八六年進入兩廳院工作,初生之犢不知天高地厚,幸運地加入台灣首座專業劇場和音樂廳年輕的節目企劃團隊,轉眼已卅年。當年戴著安全帽首次走進彷彿太空異域的建築工地,根本無法想像劇場是什麼樣子。昏黃燈泡下到處是水泥和鋼筋,瀰漫的粉塵讓施工中的情境顯得神秘難以想像,也讓年輕的我對這份工作和未來充滿好奇;卅年後再次戴著安全帽走進舞台整修工區,黃燈泡被LED燈取代了,那時的年輕菜鳥看過的演出已經超過四千齣,且擔任曾經仰之彌高的兩廳院藝術總監職務,那時此刻的變化竟如此之大。

    文字|李惠美、蔡德茂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無垢舞者的慢行,令人聯想到日本的舞踏。圖為《花神祭》〈秋折〉一段。
    回想與回響 Echo

    從「舞踏」到「身心靈」 側看《花神祭》

    在台灣也有人提過「舞踏本土化」這個議題,那麼台灣人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土方巽創立的「暗黑舞踏」,又是對日本從「脫亞入歐」的現代化慾望到軍國主義敗北的歷史,作出以肉身反抗的「社會雕塑」。那麼要問的是,「暗黑舞踏」作為一種反抗的行動,台灣的「舞踏本土化」又如何勾勒出以肉身反抗的身體圖像呢?

    文字|王墨林、蔡德茂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冬枯〉一段
    舞蹈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緩前行 定靜中成就多重時空

    首演於一九九五年的《花神祭》,在國際繞了一圈,相隔十五年,終於重回國家戲劇院舞台。排練場上,舞者如颱風眼一般,寧靜深厚,周圍人、事、物彷彿被旋進這股定靜之中,成就了一個個無法言說但存在的多重時空

    文字|樊香君、蔡德茂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吳興國同步詮釋老生行當的宋江與方巾丑的張文遠,無論以腳色或行當觀,均有令人質疑之處。
    戲曲

    編導演合一,有突破也有盲點 當代傳奇劇場《金烏藏嬌》

    吳興國以「演腳色不演行當」的獨特方式,同步詮釋老生行當的宋江,與方巾丑的張文遠,堪稱史無前例的大膽突破。不過,「行當」的層次複雜,包含演員表演技藝的訓練依據、劇中人物外型分類與人物性格象徵等多重含意。吳興國既然已經突破行當,他的表演當然可以跨越行當的外在限制,但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行當的内在意義。

    文字|陳昕、蔡德茂
    第118期 / 2002年10月號
  • 在表演藝術的舞台上,書法不僅僅是背景,其本身的主體力量應該受正視。圖為當代傳奇劇場《金烏藏嬌》中,由登琨艷設計的書法屏風。
    藝知平台

    挑戰跨界,字在主體在 董陽孜在兩廳院的演出

    兩廳院大廳牆上之字,乃是被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石守謙指為「字的原形結構已被解體至幾乎『無字』的境地,但仍不斷絕書法與文字表意功能的結合」的董陽孜的書法。董氏書法以其一貫舉重若輕的筆墨行氣和前所未有的超大尺幅,為這個繁華的空間凝結出安定、深邃的歷史感。突然間,觀者也可以自在了。

    文字|施如芳、蔡德茂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 吳興國(右)將以麒派老生的強烈表演風格,詮釋傳統京劇《烏龍院》中的宋江,飾演閻惜姣的是夏褘。
    劇場思考

    搭乘時尚列車,接軌國際舞台 從當代傳奇劇場《金烏藏嬌》看表演團體的海外行銷思考

    黃文英除了考證「水滸傳」故事背景的宋代服裝風格,同時也將「十九世紀西方的fashion」注入其中,以使《金》劇的服裝有現代感。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所謂的「中國風」,其實乃東、西方美學元素兼容並蓄而成,這種時尚之美,正是西方觀點下的一種「國際語言」。

    文字|施如芳、蔡德茂
    第116期 / 2002年08月號
  • 舞蹈營的課程多樣,學員也來自不同文化。
    研習營

    七月,大家作伙來跳舞 側記第三屆台灣國際舞蹈營

    今年已邁入第三屆的台灣國際舞蹈營,在課程方面不但越來越多元,而且順應潮流,也增開了近來頗受歡迎的街舞與踢踏舞;在參加學員方面,也發現有越來越多非科班出身的肢體工作者來上課,加上他國師生的參與,一個多元活潑的舞蹈交流環境就此成形。

    文字|貢幼穎、蔡德茂
    第117期 / 2002年09月號
  • 中國古典舞蹈服裝的長袖、彩帶、布衫大裙,不斷被改造,轉換成多樣造形,並賦予多重意涵及功能。
    舞蹈

    另類民族舞的新聲

    由舞者初嘗編舞的階段,往往較能掌握動作及造形之美,但對整體舞作結構則易流於形式強於內容,若能持續不斷的歷鍊、思考則是指日可待的!

    文字|郭美香、蔡德茂
    第60期 / 1997年12月號
  • 台北民族舞蹈團的〈雅美族飛魚祭〉。
    舞蹈

    冬之舞

    冬季適合什麼舞蹈?就舞者而言,似乎無不合宜,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之後,熱烘烘的軀體已不關季節了;至於觀者,應可多少感染一些熱力吧!

    文字|黃尹瑩、蔡德茂
    第14期 / 1993年12月號
  • 八家將舞者帶出《慶神醮》的歡騰熱潮。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躍台灣情 台北民族舞團九三年公演

    《鼓之祭》《古韻情》《慶神醮》是台北民族舞團今年公演的三大代表舞作,完整地呈現出台灣本土風格;而整編增添的片段,又賦予戲劇性的新貌。

    文字|徐淑鈴、蔡德茂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