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F2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2025/7/26 19:30
宜蘭演藝廳
2025/7/27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7/2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7/28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7/30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7/31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8/1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8/2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8/3 14: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2025/7/29 19:30
屏東演藝廳-音樂廳
2025/7/30 19:30
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2025/7/27 14:30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演藝廳
2025/7/31 19:30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2025/8/1 19: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亞洲最重要的合唱盛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TICF)將自2025年7月25日起盛大登場。台北愛樂從1996將音樂營擴展為音樂節,在今年邁入第30個年頭,以「從宜蘭展望世界」為策展主軸,不僅帶來全球頂尖合唱團隊的精采演出,更首度於宜蘭舉辦特展與世界首演,為國內合唱文化開創全新視野。
「祝福之地:愛與奉獻的回聲」主題展覽自6月起於宜蘭蘭燈空間登場,向深刻影響宜蘭發展的兩位重要人物——斯洛維尼亞天主教靈醫會醫師范鳳龍(Janez Janež,1913-1990)與台灣工業推手林燈(1914-1992)致敬,展覽以文獻、影像及空間敘事,勾勒出兩人跨越國界與領域的奉獻故事,突顯宜蘭作為「文化祝福之地」的深層意涵。
林燈文教公益基金會委員莊文生教授指出,人稱「Oki」或「大醫師」的范鳳龍,及素有「水泥之父」之譽的林燈有數個共通之處:前者來自共產時期的斯洛維尼亞,後者則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宜蘭。范鳳龍1952年來到台灣,而林燈則在當年當選台灣區水泥小組主任委員,隔年擔任水泥工會理事長。前者落腳宜蘭之後就未再離開過,而後者一輩子未將戶口遷離宜蘭,並對家鄉有諸多貢獻。

音樂與土地交織 愛與奉獻奏響序章
今年的音樂節,將由斯洛維尼亞作曲家裘比(Ambrož Čopi)為本屆量身打造的《詩篇清唱劇》揭開序幕,靈感來自醫師范鳳龍38年如一日投身台灣偏鄉醫療的真實生命歷程。作品取材自詩篇經文,融合台灣福佬、客家、原住民語音特色與中歐音樂語彙,象徵「希望、信仰、愛、喜樂與和平」等普世價值,將由作曲家親自指揮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青年合唱團與青年管樂團共同演出。
國際頂尖合唱團輪番獻藝 展開聲音的地圖
今年TICF邀集來自歐洲、亞洲與美洲的6組世界級合唱團隊,包括來自斯洛維尼亞、以空靈音色著稱的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橫掃國際賽事的印尼聖安琪合唱團,美國頂級團隊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來自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大學合唱團,在義大利奪冠的捷克Vokalion女聲合唱團,及來自香港、歷史悠久的拔萃歌詠團。這些團隊將展開全台巡演,從宜蘭出發,走進南投、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及原鄉部落等地,與在地觀眾進行文化交流,落實「音樂在地化」的理念。

6個「第一次」 30年最具突破性的一屆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丁達明指出,2025年音樂節是歷屆最具突破性的一屆,帶來多達6個「第一次」,展現節慶對台灣文化深耕與對外交流的雙重願景,他表示今年是:「第一次離開台北在宜蘭舉行正式音樂會、第一次跨國製作委託新作、第一次為新作量身打造特展空間、第一次承辦世界合唱冠軍賽、第一次將主題與土地結合做在地策展、也是第一次與原鄉及非都市地區大規模巡演交流。」
這些「第一次」標誌著音樂節不再只是節目堆疊或比賽競演,更是對台灣合唱藝術影響深遠的行動宣言。丁達明進一步表示:「我們希望在30周年的節慶中,把台灣的聲音帶給世界,也讓世界的聲音走入台灣不同角落。」
世界冠軍齊聚台北 角逐合唱界至高榮耀
本屆音樂節另一個焦點是,台北愛樂同時承辦2025年第3屆「世界合唱冠軍賽」,這個賽事由波蘭克拉科夫、日本東京、台灣台北、義大利里米尼四大合唱賽事聯合主辦。丁達明強調,本次參賽的隊伍資歷都非常的深厚:來自香港的拔萃歌詠團,隸屬歷史悠久的教會學校,其中一位校友就是國父孫中山,該團贏得2024東京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來自捷克的Vokalion女聲合唱團,曾贏得贏得義大利里米尼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另還有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大學合唱團,其實該團在2022年疫情解封時即獲邀來台演出,演出非常動人,並於去年(2024)獲得台北國際合唱大賽冠軍,因此今年獲邀來台。要從這些冠軍隊伍中選出世界冠軍,賽事精采可期。
此外,TICF也將再次舉辦台北國際合唱大賽,邀請國內外知名合唱大師擔任評審,吸引來自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台灣共亞洲42隊、72組團體競逐。評審團將在分組賽事後將提名決定大獎賽參賽團隊,並於國家音樂廳角逐大賽最高榮譽:「總冠軍—王道銀行大獎」。

300人大合唱 壓軸演出《彌賽亞》
音樂節閉幕將由節慶合唱團與大型樂團聯手演出韓德爾《彌賽亞》第二部選粹,總人數超過300人。版本為英國作曲家重新編制,結合巴洛克與現代感,詮釋耶穌受難與復活的樂章。當中〈哈利路亞〉一曲,將在由匈牙利國寶级音樂大師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指揮下,為全場帶來最震撼人心的高潮。
回顧歷史,TICF源於1990年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開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營」,初衷是引進國際觀念、提升台灣合唱教育。到了1996年,音樂營正式轉型為音樂節,引進更多世界級合唱團與曲目,自此展開長達30年的跨國文化交流之路。至今,台北愛樂已與全球超過40國、超過200支團隊建立合作關係,為無數合唱愛好者開拓國際視野。
丁達民轉述藝術總監杜黑所言:「希望台灣觀眾不用出國,也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合唱團。這個音樂節的確改變了台灣的音樂風景。」
在短短10天之內,觀眾將有機會欣賞來自歐洲、亞洲、美洲等地最傑出的合唱團體獻聲台灣,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溫度與人聲魅力。從經典之作到全新創作,從展覽、講座到比賽與營隊,202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不僅是一場音樂的饗宴,更是一場融合藝術、文化與情感的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