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林文中舞團《流變》 聚焦身體思辨
被視為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得獎作品《長河》續篇的林文中舞團新作《流變》,同樣關於水,但將以更貼近身體本質的舞蹈面對觀眾,用關節的扭曲與鬆脫呈現水的閃動、流變。
-
《孤單在一起》裸裎共舞 重新找回起點
台灣編舞家李貞葳與歐洲獨立藝術家法庫亞‧佐坦共同創作《孤單在一起》,兩人在舞作中回歸身體的原始樣貌,一對一裸裎相見,企圖在衝突中找到和諧,在和諧中觸發衝突。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舞台與人生的鏡射
一九八五年,表演工作坊推出創團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是導演賴聲川把陽明山的家當成排練場,花了七個月時間和兩位演員共同發展出的經典之作。演員之一的李國修,在那之後另創屏風表演班,而另一位演員李立群,則開啟了與賴聲川長達十年的合作,成為舞台上的最佳拍檔,幾乎賴聲川早期的經典作品,包括《這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台灣怪譚》、《紅色的天空》,都有李立群的參與和創造。 卅年後,物換星移,表演工作坊將重心移往中國,在上海徐家匯商圈有了一座專屬表坊的劇場「上劇場」,賴聲川的作品在中國卅個城市上演,李立群則轉往電視圈發展,少有舞台劇演出。兩人最後一次合作,是一九九五年《一夫二主》,分道揚鑣的原因,據說是賴聲川跨足電視圈,李立群對此舉頗有「異議」,因而暫止了合作。這一暫別,就是廿年。 新作《冬之旅》在賴聲川「三顧茅廬」下,兩人再續戲緣。巧合的是,這部中國劇作家曹禺之女萬方的劇作,講述的正是兩名久別重逢的摯友,步入暮年後,坦然面對曾經的背叛與傷害。時間,讓人寬恕,也讓人雲淡風輕。賴聲川說:「工作上意見不合,並沒有影響我們的感情,廿年來還是有聯繫,互相關懷,也曾討論過合作,一直到《冬之旅》才真正落實這個想法。」李立群則更淡然:「廿年,就和昨天一樣,沒有想像的那麼遙遠。」 《冬之旅》除了是賴聲川與李立群久別重逢的舞台聚首,更是賴聲川首度執導大陸劇作家作品,並由「北京人藝」成立後第一批主要演員藍天野參與演出。北京人藝象徵著中國話劇的不可動搖的傳統,和賴聲川擅長的「集體即興創作」的路線大相逕庭。賴聲川坦言,初期排練確實發現有一些困難,兩個體系表演方式有很多不同,彼此融合,確實要花一點時間,「藍天野代表的不只是個人的才華與魅力,而是整個北京人藝的傳承。」 李立群說,藍天野是他表演上的教科書,是中國劇場的某種源頭。兩人的表演背景,面對劇本和角色的方法,雖有差異,卻能在排練過程中,把那個不同愈拉愈近。「我感覺到他也在做這件事,就是讓兩個不同的背景更相同,可以在這個故事中被承認。」如此的摸索、探詢與靠近,正也呼應了《冬之旅》兩個角色,相互尋求理解的可能。於是,《冬之旅》這個劇本,像是命定般,巧妙地把賴聲川、李立群與藍天野三個人連結在一起,同時,也讓戲裡戲外,舞台與現實,如同鏡射般,呈現出人生的真實溫度與色澤。</
-
專欄 Columns
花.藝術
演員如果是一朵花,我只能全心全意地綻放自己,綻放成可觀,綻放成美滿,綻放得完全,綻放得人家寧可看你的電視,而不看別人的電影,其他的不去期待。是難得的冬日雪?還是春天裡的花?不想它的定位,就是往前演,往前演,演到水窮處
-
專欄 Columns
話說輕盈
我們都知道,因為想法、意念、習慣、甚至原則,都是靠歷史累積下來的。時間啊時間!成了我們最大的資產,也是最大的包袱。於是我們處處受絆,於是年紀大的人輕盈不起來,於是一個歷經相當年分的組織會無法進行改革,於是一個有歷史的國家會難以進步。我常作自我辯論,這是必定要如此的嗎?有沒有可能我們更活在當下,把習慣及原則當作參考,而非必然?
-
專欄 Columns
「緊緊圈」還是「鬆鬆圈」?
在我的認知上,發展對音樂的喜愛和取得技術是一樣重要的,但許多頂尖的老師卻和我有著不同想法。我曾聽到一位著名的老師自豪地告訴大家,她沒有任何一個會偷懶的學生,因為不努力練習的學生,會被她逐出師門。她說:「貝多芬的爸爸是個嚴格的監督者,所以塑造出一個『樂聖』兒子。輕鬆、快樂學習,就不會有成果。」所以,如果你想要找個鋼琴老師,最好是找個有「緊緊圈」的,是這樣吧?
-
專欄 Columns
夸
在所謂「跨領域」的合作中,我反而看到更多的是共同點,例如對表演的要求和具體的訓練,對劇場整體性思維及在大系統下對細節的要求。合作中常發現原來有這麼厲害的一群人(如布袋戲偶師和歌仔戲演員),但當事者因為習以為常反而不自知,因此我的工作便是如何更了解他們,和讓觀眾知道他們真的很厲害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尼獎入圍揭曉 突顯百老匯「多元性」
美國的東尼獎的入圍名單於五月初揭曉,近期最夯的音樂劇《漢彌頓》果不其然創下紀錄,一共獲得十六項提名創下東尼獎歷史新紀錄。這一季的百老匯可謂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季,包含東尼獎提名作品中的《漢彌頓》、《躑躅而行》、《黯然失色》、《紫色姐妹花》等,都是多元族裔創作者主創或參與的製作。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盛會」登場 高爾基劇院雙人總監獲頒最大獎
德國劇場年度盛事「戲劇盛會」在五月於柏林揭幕,十齣被精選出來的年度德語製作在兩週內接力演出,所有演出都有英文字幕,很多工作坊、演講都以英文、德文進行,整個活動非常國際化。今年的最大獎「柏林戲劇獎」得主是高爾基劇院雙人總監組合雪敏.朗霍夫與彥斯.希列,高達兩萬歐元的獎金,肯定他們不斷衝撞移民禁忌的反骨勇氣。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新市長上任 期待藝文環境新局
甫當選大倫敦市市長的薩迪克.汗,以第一個選上倫敦市長的穆斯林為世人所知,但他在倫敦土生土長,深厚的在地連結,讓他提出許多與倫敦文化環境有關的政見,如為創意產業提供場地,讓藝術家工作;保護文化場館不受土地開發威脅;同時要推動倫敦文化自治區,讓每個自治區都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文化特色等。在薩迪克.汗提出的願景中,倫敦將繼續成為世界的藝術與文化首都。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經濟不景氣更要看戲 巴黎公立劇院釋利多
經濟不見起色,法國公立劇院也必須努力祭出優惠利多,讓國民依然能親近劇場藝術。巴黎奧德翁劇院新任總監布隆胥維宣布新劇季節目時,特別推出五齣全新製作的優惠口碑場,以半價邀請觀眾嚐鮮;老字號法蘭西戲劇院也跟隨英國國家劇院的腳步,與法國百代影業旗下的「百代現場」合作,挑選經典劇目在各地電影院同步放映,讓古典文學與大眾更親近。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鼓樓西劇場《審查者》停演 謀近利失遠慮做法引質疑
北京民營劇場鼓樓西劇場最近推出創立兩周年大戲《審查者》,卻在引發議論風潮之際被迫停演,明眼人皆知是演出內容被審查者盯上了。但成立以來皆演出西方「直面戲劇」的鼓樓西劇場,其不夠貼近中國社會現實的劇碼選擇與追求商業利益的操作模式,也讓期待劇壇多樣化發展者質疑。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金星女王扮母狗 話劇《狗魅Sylvia》中探人性
近期因犀利口舌評論,從電視真人秀節目評委,到獨當一面演出《金星脫口秀》的舞蹈家金星,最近與京劇大咖關棟天演繹《狗魅Sylvia》。《狗魅Sylvia》是百老匯劇作家埃.拉.格尼的作品,講述一位中年大叔撿了一隻流浪狗回家養之後,引爆了人狗爭寵的家庭危機。脫口秀女王金星化身劇中母狗,有的人覺得演狗很丟人,金姐覺得如果劇本好,就是讓演泡屎也心甘情願。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大外文系及戲劇系名譽教授
胡耀恆 盡畢生所學 為戲劇寫史
在台灣大學的教授公寓、胡耀恆老師宅邸,電視櫃上懸著一幅字,那是父親在他赴英進修時所寫,內容是蘇軾〈赤壁賦〉中的幾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短短幾行字,有著清廉自持的操守教誨,出國遊歷、博學多聞的殷切期盼,更多的是學習戲劇之人不能不具備的幾種特質:觸類旁通的想像力、觀看與聆聽時所覺察的美感。
-
藝號人物 People 奧地利鋼琴大師
巴杜拉-史寇達 走過世紀風華的經典琴音
生於音樂之都維也納,被譽為奧地利國寶級大師的保羅.巴杜拉-史寇達,走過廿世紀的音樂風華年代,與多位傳奇指揮如福特萬格勒、卡拉揚、貝姆、蕭提等合作過,他就代表了上個世紀的典範。六月中,老大師選擇台北作為他「最後世界巡迴」計畫的一站,將再帶來他的精湛演出!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史密斯與葛萊利管風琴打擊音樂會
經典樂曲量身再造 視聽經驗另類衝擊
由管風琴演奏家克萊.卓斯克爾-史密斯與打擊樂家、作曲家喬瑟夫.葛萊利合組的Organized Rhythm管風琴與打擊樂二重奏,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樂曲以管風琴與打擊樂二重奏的全新風貌呈現,讓經典煥然一新,給予樂迷豐富的視聽饗宴。此次訪台,Organized Rhythm將為樂迷帶來多首經典曲目改編版,包括霍斯特的《行星》組曲的選曲、聖桑《動物狂歡節》組曲等,其中多首曾收錄在樂團專輯Beaming Music中,並獲得極高評價。
-
即將上場 Preview 每場演出用心調音 美妙琴聲再現舞台
聽真正的普雷特涅夫 唯有親臨現場
身兼鋼琴家、指揮家與作曲家的普雷特涅夫,從二○○六年宣布不再公開演奏鋼琴、只專心致力於指揮與作曲,讓喜愛他琴音的樂迷悵然不已。所幸他在二○一二年決定復出演奏,更將在睽違多年後,為台灣樂迷帶來莫札特的經典曲目。演奏之前總是因應音樂廳不同的氛圍,費心調教音色,讓他的現場演奏獨一無二,想聽真正的普雷特涅夫,唯有親臨現場才能領略!
-
即將上場 Preview 老亂彈vs.新北管
阿母這次上戲 賦予北管新意
北市國與製作人邱婷合作的演出《阿母上戲去》,將以「戲中戲」手法,復排三折北管亂彈戲:古路戲〈白兔記.斬瓜〉、南戲戲文〈拜月亭記.奇逢〉、西路戲〈南天門.走雪〉,藉此回溯老亂彈戲,訴說北管的故事,從過去探看未來。
-
即將上場 Preview 演唱會推手陳鎮川 首度跨足劇場
《服妖之鑑》 穿越時代探問自我認同
早在電視圈時期就懷抱劇場夢的知名演唱會製作人陳鎮川,首度與劇場人合作,創立「耳東劇團」,正式開啟劇場製作之路。創團作《服妖之鑑》邀請到編劇簡莉穎為「劇場女神」謝盈萱量身打造,透過一個平凡上班族每日重複的夢穿越前世今生,看不同時代、身體語言喜好皆不合時宜的「服妖者」,探問古今中外每個人皆存在的性別與自我認同。
-
即將上場 Preview 現代人看唐朝 明皇多情又愛權
《京崑戲說長生殿》 兩皇兩妃同台飆戲
台北新劇團新作《京崑戲說長生殿》邀來大陸崑曲名家錢振榮、徐思佳,呈現「兩皇兩妃」的陣容,且跳脫京崑分別對唱的方式,不僅將對唱崑曲經典橋段,最後亦會以京劇唐明皇、崑曲楊貴妃,及崑曲唐明皇、京劇楊貴妃的「跨劇種組合」登場。另除了以京崑特長分別描述唐明皇愛權與多情形象,也加入現代主持人、舞蹈等元素,試圖拉近傳統戲曲與現代觀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