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為職業小說家》書中,村上春樹整理了他個人的寫作方式,同時也清楚闡述了他透過作品所反覆傳達的命題——個人和體制之間的對抗關係。抱持如此的信念並不是想脫離社會。願意和體制對抗的個體,和自我放逐的個體是截然不同的:正因為想要和社會群體連結,也毫不妥協、誠實地正面面對了,衝撞才會發生。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清楚展示了村上渴望被理解的姿態。
《身為職業小說家》是村上春樹半自傳性的隨筆集,全書共有十二章,包括其小說家生涯、創作原則及具體的寫作方法,有志於小說創作的人應可從中獲得許多實用的建議。
對抗體制的小說家
在書中,村上整理了他個人的寫作方式,同時也清楚闡述了他透過作品所反覆傳達的命題——個人和體制之間的對抗關係。現代社會為了更加便利、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因此產生了各種體制;這些體制又為了其本身的各種目的,接續產生相應的各種歪斜。例如企業、學校、國家等,都存在著許多難以消滅的惡劣慣例,「因為別人以往都這麼做,也請您務必配合」。但,為何必須依循那樣的慣例呢?往往沒有能確切說明的原因。即使如此,個人不得不和體制交手的時候,卻必須學會如何適應這些不正常的事物。村上敏感地察覺到這始終存在於現代社會的問題。
對小說家而言,切身相關的體制包括「文壇」、「文學獎」、「出版社」、「評論界」等等,透過這些體制的交互運作,便能將各種作品順利介紹給合適的讀者。然而,同時也必須承受各式各樣的批評與意見。這算不算文學?有沒有市場?暢銷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會得獎(或不得獎)……似乎不論怎麼做,都會有人有意見。在這些意見的強大壓力下,作者要維持自身的樣貌、很「普通」地寫作,其實是件相當困難的事。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村上寫小說的方法,其實是非常「普通」的,那就是:「寫自己喜歡寫的東西」,然後「一直持續寫下去」。面對世上種種不正常時,難免有質疑自己的時候。說不定自己喜歡的東西是錯的、是沒價值的東西,說不定其他大部分的人才是對的——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時,難免會這樣想。然而對錯與否,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證明,因此除了持續做下去以外沒有別的辦法。這正是村上在書中一再強調的寫作信念。
淺白下的深刻
抱持如此的信念並不是想脫離社會。願意和體制對抗的個體,和自我放逐的個體是截然不同的:正因為想要和社會群體連結,也毫不妥協、誠實地正面面對了,衝撞才會發生。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清楚展示了村上渴望被理解的姿態。
村上的小說作品經常因其簡白易讀的文句而被認為不是「嚴肅」文學,但在看似單純、漫不經心的敘述底下,實則包含了許多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深刻想法。透過本書,讀者得以清楚看見村上身為一個「小說家」是如何面對「小說」,此後在閱讀村上的作品時,應可得到更多不同的樂趣與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