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即將上場
兒童音樂節
-
即將上場
游好彦舞團1994藝術「夏」鄕巡禮
演出的舞碼有〈奔雲〉、〈漁夫〉、〈似曾相識〉、《菊豆與天靑》及《索──路是人走出來的》兩齣舞劇選粹。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撃樂團兒童音樂會
-
即將上場
美國黑人爵士舞團
創團迄今已十二年的黑人爵士舞團(Black Ballet Jazz),演出涵蓋美國不同時期的黑人舞蹈風格,就連搭配的音樂也是各個時期的正宗原調,因此,舞團的靈魂人物惠默(Chester Whitmore)特別強調,該團是美國黑人社交舞最有力的展示櫥窗。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硏習營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將於八月十五日至九月九日舉辦一個年輕編舞家的暑期硏習營,系主任羅曼菲邀請了台灣、大陸、印尼等國的編舞家一起相互切磋,並在最後發表他們創作的新作品。 (編輯部) 暑期說唱藝術硏習班 喜愛說唱藝術的朋友有福了。成團已十年的漢霖說唱藝術團於今夏暑期舉辦相聲藝術硏習班,並邀請了大陸三位名嘴──「相聲二趙」趙振鐸、趙世忠及竹板快書大師梁厚民一同來傳道授業,從認識竹板、認識相聲到說唱的種種藝術內涵及絕活都有精采的講解,有興趣者請洽該團(02)708-2270。 (編輯部) 合唱藝術硏討會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台北藝術家文敎推廣基金會承辦的83年度合唱藝術硏討會,將於八月一日至四日假台北市立音樂圖書館展開爲期四天三夜的硏習課程。 此次硏討會,特別邀請了大陸著名的合唱指揮家楊鴻年與會,就合唱音響平衡、音準等問題發表硏究報告,並於晚間指導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示範合唱的練唱過程。 (編輯部) 〔大陸〕 王洛賓遭譴責 近一個時期,大陸媒體就「西部歌王」王洛賓「出賣民歌」一事進行抨擊。上海音樂學院硏究員戴鵬海在《人民音樂》雜誌上撰文〈民歌豈能出賣!?〉,首先發雖。該文援引王洛賓與晏茜茜(台灣凌風公司法律代表)的合約書後指出,民歌是千百年來我們祖先的集體創作,是全民共享的精神財產。他認爲,〈靑春舞曲〉、〈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等都是民歌,王洛賓不過是收集、記譜、整理、改編者,並非創作者。事態目前仍在發展中。 (蕭勇) 中央音樂學院首位台籍碩士 中央音樂學院培養的琵琶專業碩士硏究生林靜慧,六月八日晚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樂器法手冊 梁廣程、潘永璋編著 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版 343頁/平裝 NT$350 本書分二部份,介紹中國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並分門別類歸入吹管樂器(木管、薩克管、銅管)、彈弦樂器、弓弦樂器、打擊樂器及鍵盤樂器。每項樂器之解說,除附圖供對照外,並介紹其個別音域及演奏技巧,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 本書初版原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於1982年發行。 活著幹嘛 繪畫秀行爲創造錄 劉秋兒著 甜甜屋1994年7月初版 231頁/平裝 NT$250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幹嘛爲了那一、兩件『如意事』,在那邊拚命了老半天?」(192頁),那麼,活著幹嘛?這本書依時序記錄了作者自一九九一年一月至六月所創造的二十六場「繪畫秀」,藉由作者的繪畫及「秀」的行爲引發觀者的反應,從而衍生出來的思維。其中有十分精采而深刻的對話,相當値得閱讀。 亞洲的吶喊 民衆劇場 鍾喬著 書林1994年7月初版 272頁/平裝 NT$180 以民衆生活爲中心的「民衆劇場」,主張以劇場接觸反映社會問題和人民苦楚,要求更多的自主和開放,認為劇場應回歸民族自身的表演形式。 作者鍾喬深入現場,勾勒亞洲民衆劇場的發展軌跡,並反觀台灣劇場運作中的迷思與徬徨,書中並附有作者所編寫的劇本《壁中壁》,描述五〇年代政治受難事件。 貝多芬 完成生命的意志 Philippe Autexier著 周克希譯 時報文化1994初版 143頁/平裝 NT$200 本書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發現之旅」系列之一,前四輯共四十本皆是選譯自法國Gallimard出版公司的Dcouvertes叢書。 介紹貝多芬的書多如牛毛,此書特以豐富的圖片見長,可以說是無頁不見圖,加上精美的印刷及適合攜帶的尺寸、厚度,對於尙未讀過貝多芬傳記者,未嘗不値得考慮。 音樂巨匠</str
-
舞踏特輯
舞踏和大野一雄
如同一扇開向光的窗,大野一雄是舞踏藝術的創始人。其後,幾十個舞踏團體先後誕生。舞台上,他用西方的古典音樂跳出充滿東方氣質的舞蹈,以歲月的滄桑舞嬰孩般的純眞,藉著男人的身體表現女人的嫵媚,在各種「對比」中創造他獨特的舞蹈風格。八十多歲了,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大野一雄彷彿是生命的奇蹟。
-
電影/劇場特輯
通往古老心靈的新視窗
戲劇,是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可以說,從人類有心靈活動以來,戲劇就出現了。電影則是誕生於二十世紀科技時代的新生兒,開啓了我們朝向自身窺探的另一扇新視窗。但不論最古老的舞台,或是最新潮的鏡頭,所力求表現的,卻永遠是同樣的三個字:「戲劇性」。在此次的電影/劇場特輯中,本刊希望介紹戲劇與電影種種錯綜複雜,彼此影響的層面,如莎士比亞劇本如何被搬上銀幕;兼治劇場及電影的日本怪才導演寺山修司;追憶西方名導演與明星如何悠遊於舞台與銀幕之間;美國奧斯卡與普立茲獎的交互輝映;最後再訪問國內影、劇二棲的導演及演員,談談他們的心得。
-
中國歌劇特輯
中國歌劇七十詠嘆
七十如果是人生的開始,中國歌劇自二〇年代至今也悠悠走過七十載。從最初的單線發展,經過三路的埋首耕耘,最後在九〇年代碰頭。 中國歌劇在兩岸三地,不管是吸納各自地方的傳統曲藝,或是融合西方的素材,早已非昔日模樣。 八月二日中廣公司紀念創建六十六周年的「廿世紀中國精選歌劇大滙唱」音樂會,將結合三地音樂家,回顧這一頁歷史,我們也藉此機會,邀得三地的音樂工作者,在七十里程的開始,反思、展望中國歌劇的發展。
-
即將上場
洛杉磯吉他四重奏
由汎美藝術公司主辦的1994台北國際吉他藝術節已於六月由日本的福田進一揭開序幕,這個月則由美國的洛杉磯四重奏接棒上場。 洛杉磯吉他四重奏由四位年輕的吉他高手所組成,各有所擅,合奏默契更佳,此次帶來兩套曲目分享北部及中部的台灣樂迷。在台中的演出曲目是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的理髮師》序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佛瑞的《孔雀舞曲》及法雅的《愛情魔術師》。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曲目有鮑凱利尼的〈序奏與方當果舞曲〉、克勞爾〈雨中古巴風情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綺想曲〉等。
-
即將上場
英國浦氏木偶劇團《尼斯湖水怪》
漫漫暑假中,帶著孩子來看戲吧! 本月除了九歌兒童劇團的1994藝術節有三齣有趣的兒童劇外(詳見「節目掃描」),第三屆牛耳國際藝術節也於月中推出《尼斯湖水怪》,這是由來自蘇格蘭的浦氏木偶劇團所帶來的,演出中還穿揷多首蘇格蘭民謠,而劇中人物都講國語更有助於小朋友欣賞。 特別値得一提的是,首場演出的門票收入將全數捐贈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作爲顱顏及唇顎裂兒童的醫療基金。
-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藝術節
-
即將上場
英國拉邦中心「過渡舞團」
「過渡舞團」(Transition Dance Company)創立於1983年,由享譽國際的舞蹈家和敎育家邦妮.勃德(Bonnie Bird)爲藝術指導。創團以來,「過渡舞團」每年都更換一批新的舞者,十一年來培養了很多一流的傑出表演人材,包括創立Adventure in Motion Pic-tures舞團的Matthew Bourne, David Massingham舞團的David Massingham和編舞新秀Jimmy Watton等;另外,我國舞者王守娟、林坤揚也曾參加過這個舞團。 今年「過渡舞團」的巡迴演出,爲觀衆展示六個來自不同背景的編舞家之作品。 〈加蘭.海奇的牛群與舞者〉Garland Hirschi's Cows and the Dances是出身於美國茱麗亞學校(Julliard School)的韓裔美籍編舞家Sungsoo Ahn的新作。 〈盲目約會〉Blind Date是英國新銳編舞家Mark Murphy的新件。他的作品具有體力劇場的刺激和法國新浪潮(New Wave)電影的格調。 〈不再悲泣〉Weep No More是英國第一代的新舞運動創立人之一,Richard Alston的94年新作。這是一支美麗的抒情作品。 〈給希娃的三支舞〉Three Dances For Shiva,編舞者Santiago Sempere是西班牙裔法國編舞家。在這個新作中,他探討動作和音樂的節奏。 〈茱迪絲〉Judith是美國舊金山編舞家Della David-son於1991年的作品,這是一支充滿戲劇力量和震撼性的舞蹈,強調女性的叛逆和愛。 〈準備就緖〉Stand By是葡萄牙籍編舞家Rui Horta 1993年的傑作,利用語言、燈光、道具配合高速度的運動體能和特技動作,製造出震人心弦的強烈效果。 (李小華)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劇卡拉OK比賽 由銅錘國劇團與警廣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業餘國劇拉0K大賽即日起開始報名,七月二十日截止收件。比賽項目分靑衣、老生、花臉、小生與老旦五組,初審一律以錄音帶方式進行,由評委會選出各組前五名參加八月二十日所舉辦的決賽。 相關資料請洽銅錘國劇團,電話577-7171。 (編輯部) 〔芬蘭〕 赫爾辛基愛樂有新舵手 丹麥國家電台交響樂團總指揮萊夫.塞格斯登(Leif Segerstam)將回歸芬蘭,於明年秋天出掌赫爾辛基愛樂管弦樂團(Helsinki Phil. Orch.簡稱HSO),擔任首席指揮,爲期最少兩年。 根據HSO董事會透露,塞格斯登將會在每一樂季中最少指揮HSO演出八周音樂會,同時並會擔任樂團錄音指揮工作,領導樂團到國外巡迴登台,首次外遊將是一九九五年秋季的英國訪問。 塞格斯登在赫爾辛基西貝流士學院畢業,修習小提琴、鋼琴、作曲及指揮,是位多產作曲家,現時已創作有十八首交響曲、廿七首弦樂四重奏、鋼琴協奏曲三首、小提琴協奏曲三首,及其他協奏曲、室內樂和聲樂作品。 (周凡夫) 〔西班牙〕 貝里拉達的國際藝術節 在西班牙距離法國邊境二十公里的加泰羅尼亞境內的古城貝里拉達(Per-alada),每年夏季所辦的藝術節歷史雖然很淺,今年才辦到第八屆,但每年都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這個距離巴塞隆納一百四十公里,地處Figueres灣和Roses灣之間的城市,仍保留有不少十四至十六世紀的華麗宮殿、古堡、敎堂、修道院,美麗的庭園更是處處可見,同時亦有賭場、高爾夫球場,爲此每年夏季便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 今年貝里拉達的國際藝術節於七月廿九日至八月廿三日舉行,節目豐富,包括有羅西尼的歌劇《土耳其人在義大利》、史特拉汶斯基的《士兵的故事》,女高音K. Ricciarelli的獨唱會、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中國古代戲曲 周傳家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初版 157頁/平裝 NT$120 熔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於一爐的中國戲曲,是一門高度綜合的藝術,歷經千載悠悠,而依然生機勃勃。 本書扼要地說明古老的戲曲藝術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發生、繁衍的概貌和軌跡,勾勒出戲曲藝術興衰消長的規律。透過對各個發展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的介紹和賞析,揭示出戲曲藝術寫意傳神、象徵誇張等獨樹一幟的美學特徵,以及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思想內涵。 作者周傳家現任北京藝術硏究所所長。 會唱歌的螺旋槳 莊裕安著 大呂1994初版 222頁/平裝 NT$180 「內兒科開業醫師」莊裕安在每日看診開藥方之餘,也樂得聽憑內心中「作家荷爾蒙」的驅使,把兼營的寫作事業全職化,細聽細瞧細思量周遭的一動一靜,孵化成精緻可口的文章,裡面有作家的環球藝術(主要是音樂)之旅,以及十餘篇表面上無所不談,實則自我顯影的小品文。 與音樂調情 李宗慈著 九儀1994初版 237頁/平裝 NT$160 這是一本爲生活在台灣的音樂工作者立傳的書,記錄「十八個音樂靈魂撞擊的聲音」;雖然篇幅所限,每位音樂家只能佔到十頁左右,但短短數千言已靈活呈現我們所曾目睹或耳聞的音樂家的學習及成長過程,其中有許多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一部份。 掌中天地寛 黄烈文執行企畫 創意力1994初版 176頁/精裝 NT$1500 布袋戲自大陸渡海而來,在台灣落籍發展已百餘年,走過一又二分之一世紀發生在這海隅上的種種歷史,陪伴許多人長大,豐富了記憶的話匣,如今卻已失去大半的觀衆,危危然彷彿即將走入歷史。 本書分三部份。第一部份以十分生動的圖片搬演三齣傳統布袋戲:《劈山救母》、《巧遇姻緣》及《古城會》。第二部份則細說傳統布袋戲的演出形態、樂器、角色塑造,兼及戲偶的欣賞。 最後一部份則以黑白影像紀錄小西園的幾場野台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石窟裏的樂舞傳奇
敦煌,是絲路上寧靜美麗的綠洲城,也是世界聞名的莫高窟所在地。洞窟如蜂巢般開鑿在鳴沙山的斷崖上,洞內是美不勝收的佛敎壁畫和各種形態的塑像。其中音樂和舞蹈場面的描繪,旣像是對極樂淨土的想像,又如同凝凍住的古代樂舞,提供現代學者豐盛的素材,重新拼貼。 今年八月,甘肅省蘭州市的敦煌硏究院將舉行「'94敦煌國際學術討論會」,來自中國各地、日本和其他國家的舞蹈、音樂學者,硏究絲路歷史、地理、文藝的相關專家們都將出席盛會。我們則企畫了「敦煌樂舞」特輯,引領您從文字與圖片中一探石窟的古老傳奇。
-
入門
表演藝術入門
表演藝術的殿堂雖然宏偉,但常令不得其門而入者望之興嘆。提供您一把鑰匙,開啟探索之門,豐富多采的人生。
-
即將上場
蘭陽戲劇團《錯配姻緣》
秉志爲歌仔戲寫歷史的蘭陽戲劇團,是台灣目前唯一由地方政府籌設的劇團,自八十一年十月成立以來,頗思有所表現。 這一次參加台北戲劇季的演出,嘗試從野台走入室內;《錯配姻緣》改編自邵江海的《李妙惠》,舞台設計由張一成負責,頻見巧思。
-
即將上場
高晟長笛獨奏會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第一屆畢業(民國76年)的高晟,於取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碩士之後,返國致力於長笛音樂之推廣;這次演出的曲目有柯普蘭爲長笛與鋼琴的二重奏、藍乃克的〈水妖〉奏鳴曲、伯爾頓的小奏鳴曲等。
-
即將上場
古韻新姿──南管音樂演奏會
台灣開始有南管音樂,大約是四百年前鄭成功來台的時候。古早農業社會時代,只有家世良好、士紳階級的子弟才有學習南管的資格。從南管那種典雅悠揚的曲風、溫婉含蓄的音樂內涵,我們不難發現它這種「高尙屬性」是其來有自。 漢唐樂府多年來致力於南管薪傳,這場音樂會正展現了薪傳的成果。五位表演者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七歲,於各自專攻的部分卻都有出色的造詣,打破南管「難學難精」的謠言。預期擁有千年歷史的南管古樂,將因此展現出一番嶄新的氣象。